体系域划分方案

如题所述

1.体系域划分原则

层序结构是指层序内部的沉积体系域构成。沉积体系域为准层序组岩相的三维组合,就陆相伸展盆地而言,有二分、三分、四分等方案(毕彩芹等,2002; Catuneanu,2003),在前言中已经介绍。通过对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并考虑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层序内体系域划分的基本原则,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通常由3个体系域构成,分别命名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更适合于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Shanley等,1994;顾家裕等,2001)。这是因为:①层序体系域划分应首先考虑陆相盆地内层序形成的主控制因素,即构造沉降、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及湖平面升降,上述4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相对湖平面升降;②兼顾传统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不能脱离体系域划分的一般原则一分至三分法;③体系域的演化与相对湖平面升降变化密切相关,即一个层序内体系域演化与一个完整的湖平面升降旋回演化是相同的;④体系域的命名与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中的体系域命名差异不宜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及充填过程等均与海相盆地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构造影响显著、沉积相变快、湖平面变化频繁,不能简单地套用已有的层序地层学模式(薛良清,2002)。在盆地伸展裂陷的不同阶段,某一特定的体系域占较大优势(杨明慧等,2002),一般情况下盆地发育初期或晚期,低位体系域占优势;而在盆地发育的鼎盛期,低位体系域缺失或发育较差,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占优势。因此,盆地发育的鼎盛期,体系域划分为两个体系域,即湖侵体系域(TST)和湖退体系域(RST),即T-R旋回层序。

2.T-R层序基本原理介绍

Em hery(1993)提出T-R旋回层序,一个T-R旋回层序的内部构成包括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两个部分。湖侵体系域底界以一个明显的湖泛面开始,顶界面则以最大湖泛面结束。湖侵体系域是以湖面相对上升、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形成的退积准层序组为特征。断陷湖盆以陡峭断层为界,湖侵体系域中一般很难识别出湖岸上超现象。湖退体系域底界面为下超面,内部准层序组多为典型的进积堆叠形式(郭建华等,1998;姜在兴等,2002;操应长等,2004)。

在一个T-R 旋回层序中,存在3个客观的物理界面,即层序底界面、顶界面及层序内部由湖侵体系域向湖退体系域的转换面。这些界面可通过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及地层资料给予标定与识别。这种层序的上、下边界均是初始湖泛面,是湖平面较快速上升的标志,准层序组的堆叠形式表现为由进积向退积转换,沉积环境表现为由浅水向上突变为深水,粒度明显变细,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急剧增大,电阻率急剧降低,声波时差增加,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超面。层序内部的湖侵体系域与湖退体系域是以最大湖泛面或下超面为界,准层序组堆叠形式表现为退积向进积转换,沉积物以深水细粒沉积为主向上变为浅水粗粒沉积,由湖侵体系域向湖退体系域的转换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下超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体系域及准层序组的划分方法
在一个三级层序内,根据初始湖泛面(PLFS)和最大湖泛面(MLFS),可以把一个层序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位于初始湖泛面和层序底界面之间的低位体系域,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之间的湖扩展体系域,最大湖泛面和层序顶界面之间的高位体系域。每一个体系域对应于一个或几个准层序组或四级层序。(一)...

体系域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域为准层序组岩相的三维组合,就陆相伸展盆地而言,有二分、三分、四分等方案(毕彩芹等,2002; Catuneanu,2003),在前言中已经介绍。通过对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并考虑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层序内体系域划分的基本原则,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通常由3个体系域构成,分别命名为低位体系域...

体系域划分
在确定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后,便可在库车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吉迪克组的三级层序内划分出低位体系域(LST)、湖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表2-2,表2-4)。其中LSC17-LSC21发育LST、TST和HST三种体系域(图2-12),LSC16层序发育TST与HST体系域。表2-4 库车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吉迪克...

体系域构成
3.高水位体系域(HST)高水位体系域形成于湖泊水体相对静止的高水位期。以最大湖泛面为底界,以下超面为顶界(图3-5)。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最大至增长停止或开始减小之间,由巨厚油页岩和薄层粉细砂岩组成。由于湖平面和湖岸线不随时间发生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加积型准层序组叠加结构。自然电位...

层序及体系域模式
图3.3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层序及体系域划分 3.1.2.2 层序三分体系域 以研究较为详细的渤海湾盆地的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发育的层序为例研究其三分体系域构成特征。运用层序地层、特别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以钻\/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在东营组可识别出四个具有时间意义的层序界面...

(二)层序地层划分
(3)海侵体系域,形成于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图6-11,C);(4)高水位体系域,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上升晚期停滞期和下降的早期(图6-11,D)。综上所述,可以用图6-12来表示层序、界面、体系域的叠置及其与年代地层的关系。图6-10 层序内的各类界面位置与体系域划分示意图 (据 Vail P R,...

沉积体系域的识别、划分及特征
1.低水位体系域(LST)低水位体系域形成于延长组各层序发育早期,尤其是在第1层序和第6层序中厚度较大。底界与层序底界一致,顶界为初始湖泛面。相组合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微相夹分流间湾(SQ1—SQ4)或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含煤沼泽等微相(SQ5、SQ6),垂向上组成一个...

(二)浅水碳酸盐的体系域划分和层序模式
1.低水位体系域 低水位体系域是Ⅰ型碳酸盐层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层序下部。低水位体系域的组成可分为3种情况:其一为来自斜坡前缘被侵蚀下来的碳酸盐碎屑组成,属于异地低水位碳酸盐楔;其二为海平面低位期间靠近上斜坡的陆棚或台地边缘颗粒滩组成,属于原地碳酸盐低水位楔沉积;其三是开阔或局限盆地内...

陆表海盆体系域分布模式
有关陆表海盆地层序内体系域的分布特征,作者10余年来的研究表明,为二元结构型,这一特点也为广大沉积及煤地质研究者所承认。即一个基本层序内部可以划分出两大体系域:下部为海侵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由于突发性海侵造成了海平面变化周期级次的不对称性,即表现为海侵半旋回厚度薄、海退半旋回...

体系域边界及其识别标志
因此,在确定了层序界面以后,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的识别是进行体系域划分的基础,也是确定层序内部结构的基础。在此,结合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对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的识别特征进行总结。图3-8 湖平面变化与层序、体系域的关系 图3-9 湖平面变化特征与层序地层界面、体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