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有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释义】:

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意指为维护团体、严明礼义而

应采取的防禁措施。

【出处】:《后汉书·孔融传》

作者简介:

    孔融,字文举,孔宙之子,孔褒之弟。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建安七子"。曾先后任虎贲中郎将、议郎、北海相等职。后因曹操所忌,遭杀害。汉

    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七子"中,他年辈最高,政治态度与其他6人不同。

    献帝时任北海(山东寿光)相,世称孔北海,又任少夫、大中大夫等职。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因非议曹操,被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孔融的“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有什么含义?
【释义】: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意指为维护团体、严明礼义而 应采取的防禁措施。【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作者简介:孔融,字文举,孔宙之子,孔褒之弟。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建安...

孔融“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的含义
孔融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发生动乱的征候,向汉献帝进谏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意思是说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意指为维护团体、严明礼义而应采取的防禁措施。

中国历史上国防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中国历史上国防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原文片段是:“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国防,原来指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现在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等活动。按历史时期,分为...

国防二字出自哪句古文
《后汉书.孔融传》有:“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可能是比较早的文言文记载。

国防的意思是什么
《后汉书·孔融传》中提到的“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句话揭示了古代对于国防的重视。其中,“郊祀之事”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祭祀活动,而“崇国防”则强调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这表明,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除了通过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军事和防御措施来保障...

求后汉书 孔融传中 《崇国防疏》的翻译!全文如下:
所以我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以维护国体。《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

国防的含义是什么
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后汉书·孔融传》。今日,国防是指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1、国防,就是一个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国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国防一词出自 国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讲的是孔融针对国内情况进谏,荆州牧刘表凶逆放肆,以及让汉献帝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活动以维护社会安定,巩固政权。原句是:“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古人将礼义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武器。认为礼义的力量很大,要求人民必须严格...

国防的概念是什么?
国防就是是国家的防务,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

国防含义
国防含义是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军事及其它方面的防御措施。国防详细解释及出处:解释:古代认为礼仪事关国体,必须严明,谨防僭越,故称。出处:《后汉书·孔融传》:“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宾退录》卷二引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