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没有弄清!山西人为何要走西口 ?“西口”到底是哪里?

如题所述

1.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  

2.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

3.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

4.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5.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6.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扩展资料:

1.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百年战乱频仍,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格局错综变换,对中西交通有一定影响。不过,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中断。  

2.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在这一动荡时期发展为三条。南道仍称南通,与两汉时期比较,路线没有什么变更。原来的北道,此时改称中道。这两条道路和旧时一样,越过帕米尔高原以后,向西可远至波斯湾,同南可抵达印度洋。

3.新增的北道,是从玉门关西北绕过白龙堆沙漠,经过高昌,到达龟兹,再经过疏勒、大宛,抵达波斯、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最后到达西海(今地中海)。这条新线路的开辟,显然与东罗马帝国有关。

4.原来,在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拜占庭(今伊斯坦堡)扩建为帝国新都,并以皇帝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领有从巴尔干半岛、直到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广大疆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中西交通与交流的主角。

5.东罗马帝国一直重视与中国的丝绸贸易。为了打破波斯中介贸易的垄断,它甚至两次派遣使节前往当时地跨红海两岸的强国阿克苏姆,企图联合阿克苏姆,对波斯展开一场抢购中国丝货的贸易战。  

6.在我国史书上,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拂菻。我国北朝的前凉、南方的东晋都同它有着交往。此外,由于佛教在华的迅速传播,丝绸古道南通印度的支线,以及南海、印度洋的海道交通均明显兴盛繁荣起来。如东晋时我国的法显自陆路前往印度求经,由海路回还,使人们从比例中看到当时中西交通与交流的发展程度。

参考资料:丝绸之路-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玄奘西天取经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土高僧赴西天取经者络绎不绝。三国有朱士行,东晋有法显,唐代僧人有慧超、悟空等,最著名的当属玄奘。

玄奘(600—664年),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少年时代父母双亡,13岁那年出家当了和尚,20岁时在成都受具足戒,正式取得僧人资格。此后他游历各地,参访名师,佛学造诣日深。在多年的学习中,他感到他所学的各种佛教经论的说法不一,且其老师所教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由此萌发了一个念头,去佛教的故乡天竺(今印度一带),求取真经。

当时唐朝初建,西北面临突厥的威胁。因此规定人员出关要申请“过所”(通行证)。玄奘上书申请西行求法,但未获批准。他继续努力,等待时机。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秋,长安一带遭受自然灾害。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所有人可以四出随丰就食。求法心切的玄奘,收拾行囊,不顾一切地混在灾民群中,出了长安城,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险的西行求法之路。

玄奘与人搭伴到了河西走廊,因名声很大,应请在凉州(今武威)讲经。西行的意图被人知道,受到官府通缉,所以只有一个人昼伏夜行。出玉门关后独自在沙漠中摸索前进,饥渴难忍,冒险到烽燧下取水,差一点被守卒放箭射中。幸亏守烽校尉王祥笃信佛教,不仅供给玄奘食物,还给他指点了捷径。玄奘进入流沙后行百余里,迷失道路,找不到水源,又不幸盛水袋倾泻,四天五夜滴水未进,昏迷在沙漠中。至第五夜半,忽然被凉风吹醒,乘马又走了约十里,马突然向一个地方狂奔而去,原来是处草青泉甘之地。玄奘得救,抵达伊吾。于628年到达高昌(今高昌故城)。高昌王麴文泰笃信佛教,在深夜手持蜡烛亲自出宫相迎,给予最高礼遇,欲强留玄奘,长期供养。玄奘决意西行求法,并以绝食相拒。麴文泰只好作罢,与玄奘结为兄弟,请他取经后再回高昌。并赠送黄金百两及绫绢等物,组织护送队伍,作书二十四封给沿途国家,请求提供帮助。

玄奘继续西行,经过焉耆到屈支(今库车),受到盛大欢迎,停留六十多天,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达坂)到素叶城(即碎叶城,今托克马克)、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葱岭(今帕米尔)、铁门关(今杰尔宾特),到达睹货罗国(即吐火罗国,今阿富汗北境),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巴尔赫)拜谒释迦牟尼遗迹,然后翻越兴都库什山,游历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在此留居两年,熟读佛经,研究佛学。以后,经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巴拉贡)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苦学了5年,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之一,大为戒贤法师所赏识,受到优待。后来受到戒日王的邀请,参加曲女城大会。这是一次大规模宣扬大乘佛教,驳斥邪说的辩论大会,与会者有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等两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众千余人,盛况空前。会中以玄奘为论主,悬其论点于会场门外,声明有能指出一字无理可破者,甘愿斩首相谢,其信心如此勇敢坚定,实属罕闻。经过18日,竟无一人能发异论者。于是,玄奘的声誉传遍了五印度。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事。

之后玄奘启程返国,为恪守15年前再回高昌的诺言,他取道塔什库尔干、和田,得知麴文泰已故,高昌国已亡,痛惜之余,经敦煌于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唐太宗亲自接见,慰勉有加,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在弘福寺译经并完成《大唐西域记》,记录所见所闻,成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正如印度史学家辛哈和班纳吉所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不利用中国的历史资料,要编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玄奘主要在慈恩寺主持佛经翻译,奏请造塔安置经像获准,建成大雁塔。
第2个回答  2019-10-14
1.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

2.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

3.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

4.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5.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6.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扩展资料:

1.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百年战乱频仍,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格局错综变换,对中西交通有一定影响。不过,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中断。

2.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在这一动荡时期发展为三条。南道仍称南通,与两汉时期比较,路线没有什么变更。原来的北道,此时改称中道。这两条道路和旧时一样,越过帕米尔高原以后,向西可远至波斯湾,同南可抵达印度洋。

3.新增的北道,是从玉门关西北绕过白龙堆沙漠,经过高昌,到达龟兹,再经过疏勒、大宛,抵达波斯、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最后到达西海(今地中海)。这条新线路的开辟,显然与东罗马帝国有关。

4.原来,在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拜占庭(今伊斯坦堡)扩建为帝国新都,并以皇帝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领有从巴尔干半岛、直到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广大疆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中西交通与交流的主角。

5.东罗马帝国一直重视与中国的丝绸贸易。为了打破波斯中介贸易的垄断,它甚至两次派遣使节前往当时地跨红海两岸的强国阿克苏姆,企图联合阿克苏姆,对波斯展开一场抢购中国丝货的贸易战。

6.在我国史书上,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拂菻。我国北朝的前凉、南方的东晋都同它有着交往。此外,由于佛教在华的迅速传播,丝绸古道南通印度的支线,以及南海、印度洋的海道交通均明显兴盛繁荣起来。如东晋时我国的法显自陆路前往印度求经,由海路回还,使人们从比例中看到当时中西交通与交流的发展程度。
第3个回答  2019-10-19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拓北庭”、“填四川”“下南洋”和"赴金山",形成近代七股大的移民浪潮,大部分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第4个回答  2019-10-14
西游记

很多人都没有弄清!山西人为何要走西口 ?“西口”到底是哪里?
1.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2.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

山西人为什么要“走西口”?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一般指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山西人为什么走西口?
山西人把大同东边的张家口为「 ”东口”,西边右玉县的杀虎口为「 ”西口”,走西口指的就是出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这条路。走西口的历史可以最追溯到明朝初年,

走西口是什么意思西口是指什么地方
通常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是说长城北的口外,根据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来看,山西人自山西中部与北部出发,一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后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往东,经大同,从张家口出关入蒙古。走西口主要以山西省中北部及陕北一带居多,从而造成现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依旧使用晋语。同时在走西口的...

为何山西人称作“山西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走西口是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民间所说的...

走西口中的西口具体指哪里是?东口呢
口 是指明代隆庆以后在长江沿线开设的 汉族与边境少数民族互市关口 明清时期 北方中原民族进入蒙族地区通商的孔道 有东口和西口之说 东口被公认为今河北张家口 而西口的位置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一说是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 还有人认为西口泛指山西杀虎口 河曲 保德...

走西口的西口是哪里
具体含义: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

走西口是从哪走到哪,什么是西口
“走西口”的具体含义如下。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

走西口是什么意思西口是指什么地方
走西口是一次人口大迁徙,指的是陕西人、山西人、河北人大批前往草原垦荒、经商的事件,西口则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它是长城重要关隘。走西口打通了草原、中原间的文化、经济通道,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增进了蒙汉两族之间的感情。走西口的意思和西口的位置走西口是什么走西口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

走西口是指的哪个口?西口是什么意思?
“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但是,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的确切所指其实并不相同,概乎言之,“西口”实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