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9
【 #教案# 导语】“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无 我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篇三

  一、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晋代陶渊明也构想了令人向往的桃源生活。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主席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明确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意思 (3)领悟“大同“社会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2、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2)“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
  句和四句,其后一顿;
  (3)“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
  (4)“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5)“是故”承上作结一顿;
  (6)“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7)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 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 小组讨论解决。
  4、 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
  5、 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6、 同桌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重点解释:
  与,通“举”,选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闭而不兴:杜绝 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五、 问题探究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 课堂交流)
  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的总括语
  六、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
  七、拓展延伸
  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话。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篇1 一、预习检测: 1、正字音 选贤与能()睦()鳏()恶() 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

《大道之行也》教案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先由教师范读课文,接着让学生仿读并思考两个关键概念:“大道”与“大同”的含义,为理解全文铺垫基础。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则是儒家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意味着施行大道,使百姓能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研读理解: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下面是我分享的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语文教案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
1. 桃花源记 2. 陋室铭 爱莲说 3. 核舟记 4. 大道之行也 5.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6、阿长与《山海经》(2)7、背影(2)第五周 8、台阶(2)9、老王(2)10、信客(2)第六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21、桃花源记(3)第七周 22、 短文两篇(3)23、、核舟记(3)第八周 24、大道之行也 (2)25、杜甫诗三首(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