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对招安前后转变为何那么大?真相是什么

如题所述

每当一提起武松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武松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庄上。他们一见如故,结为异性兄弟。宋江对武松是关怀备至。正是因为宋江对武松好,武松才没有乱打柴进庄客,与柴进相处也是越来越融洽。也许宋江把武松当弟弟看待,让武松想起了他的亲哥哥武大。于是武松拜别宋江,回清河县看望亲哥哥去了。
这一别,宋江跟武松彼此都经历了很多事情。宋江只是离开柴进庄上,到白虎山去找他的两个徒弟孔明、孔亮去了。武松的人生经历可就丰富多了,天下得好事,倒霉事都让他遇到了。武松在路过景阳冈时,因打死一只老虎,被阳谷知县参做步兵都头。到任不久,就与搬来阳谷县的哥嫂相认。这可把武松乐坏了。但是好景不长,兄长被害,武松为兄报仇后,他自己被发配孟州。在孟州又因参合施恩的事,被蒋门神等人陷害,发配恩州。武松气不过,自己把蒋门神等人结果了,最终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武松是由人上人沦为阶下之囚。
在寻找希望的路上,武松与宋江在孔家庄不期而遇。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都颇多感概。他们俨然像两个世界的人。宋江让武松跟他一起去投奔花荣,这时武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罢了。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不招安,武松回不到宋江的世界,同时这也说明武松有招安的意愿。
听了武松上面的话,读者是不是以为武松跟宋江一样日夜盼着招安呢。在金圣叹看来,宋江虽奸诈,做过很多心口不一的事,但他对招安的态度是始终如一,从没今天说招安,明天又说不招安了。
武松就不同了,在重阳节菊花会上,当武松听到乐和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武松当场就发作了,向宋江说到这会寒了弟兄们的心。武松是很少在这样的场合跟宋江唱反调的。
武松为什么说话会前后矛盾?能解释清楚的就是武松对招安的态度改变了。这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毕竟人对事情的看法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有的会随着对事情的深入了解而改变之前原有的看法。固执己见,还会被认为是一根筋,或死脑筋。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武松对招安有了新认识,从而不想招安呢?
是招安不好么,或者知道即使招了安也不会有好下场么?招安才是梁山最好的出路,这是梁山所有人的共识。武松也想朝廷早日招安。当然招安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每件事都是有风险的,可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呀。正如一个寓言故事所讲,种稻子有风险,但还是要种的。不种可不会有收货。梁山不招安,子孙就会永远抬不起头做人,永远活在黑暗中。
其实武松之所以后来不愿招安,跟孙二娘、张青所做的一件事有关。这件事不仅改变了武松对招安的看法、态度,而且还改变了武松的人生方向。
这件事就是武松在鸳鸯楼泄愤之后,从城里跑出来,再次被张青、孙二娘夫妻所救。武松在孙二娘家养伤,可外面却正在搜查武松的下落。孙二娘救人救到底,就给了武松一套僧人衣服,让武松扮头陀。这跟鲁智深出家一样,都是为了避祸。
鲁智深一开始不喜欢,更不认同他僧人的新身份。可这个身份随他久了,他不但接受,而且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僧人,开始参禅悟道,最后功德圆满。
武松最初也不习惯穿头陀的衣服。当他穿久了,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头陀。正如他对宋江说的“且我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住。”武松没把自己当成尘世中人。在他心里,他就是个头陀,一心向佛,修善果。
孙二娘的一套衣服让武松用心去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每天悟一点,武松的生命心慢慢把功名心挤走了。为了更好的修行,武松干脆在六和寺出家。到此,武松脱胎换骨,我们完全看不到那个凶狠的武松,功名利禄成了身外之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和安静的武松。
在水浒里,招安问题上,武松先一心想招安,后一提招安就发怒,造成前后矛盾的原因是孙二娘把武松打扮成头陀这一举动,让武松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武松对招安前后转变为何那么大?真相是什么
其实武松之所以后来不愿招安,跟孙二娘、张青所做的一件事有关。这件事不仅改变了武松对招安的看法、态度,而且还改变了武松的人生方向。这件事就是武松在鸳鸯楼泄愤之后,从城里跑出来,再次被张青、孙二娘夫妻所救。武松在孙二娘家养伤,可外面却正在搜查武松的下落。孙二娘救人救到底,就给了武松...

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为什么后来却竭力反对招安?
前面说过,因为那时的武松对朝廷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他万万不能犯下更大的过错,不然朝廷是绝不会饶恕他的。张都监要害武松的性命,反遭武松屠了全府上下,可见这时的武松对朝廷已经绝望,不然他又何以要杀害那些无辜的下人呢?经过这些事之后,武松看清了官府的真面目,诺大的官场不仅没有他的容身之...

第一个提出招安第一个反对招安都是武松,为何变卦这么快?
还有第二个最大的原因就是鲁智深对他的影响,鲁智深是得到过智真长老的点化的,这个不拘形式,但无私无欲,正直正义的汉子,对武松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上他有看到当时朝廷的黑暗,于是他果断提出反对。而且他提出反对之后,鲁智深马上跟进,就更加说明他们其实也是有沟通的。而武松在到六和寺出家之前,就一...

开始一心想招安的武松到最后为什么变成坚决反招安了??
于是武松心灰意冷,即使随大流受招安去打仗,也是出工不出力,只有鲁智深等人遇到对手的时候,武松爆才会发出惊人战斗力,能够像抓小鸡仔似的把对方大将揪下马剁掉脑袋。凯旋之际,武松以“缺了一只胳膊”为借口坚决不回京受赏——别说武松还有一只胳膊,就是没有胳膊,凭着“玉...

为何武松第一个提出“招安”,又第一个反对“招安”?
一,武松杀人 武松因为在景岗山上打死了老虎而被封为捕快,这分荣耀是武松的荣耀,是武大郎的荣耀。作为穷苦家的孩子没钱读书,靠着武力成为了官府人员,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幸运。武松做了捕快之后十分尽职,对工作是勤勤恳恳,有什么累活自己都是主动承担,出差难做的工作自己也是抢着去做。每当...

从渴望招安到反对招安,武松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我们看到,武松初时渴望招安,之后又反对招安,其心态可以说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么,武松前后对招安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试想,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渴望招安,很简单,那就是他生存在一个相对安定舒适的社会环境中,对朝廷、官府抱有美好幻想;那么,一个人又会在什么样...

为什么武松从最早提出招安到强烈反对招安
他的思想才逐步发作基本性转变。鲁智深是梁山中屈指可数的“侠义”中人,武松对他十分佩服。不只如此,鲁智深还是梁山中看得最远、最透彻的好汉之一,五台山智真长老有云,鲁智深是有慧根之人,水浒最初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随潮坐化即是明证。武松遭到了其潜移默化影响,看破招安只要绝路一条。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反对诏安
总而言之,武松是从一开始相信官方,到之后经历多,对官方越来越失望。加之他好兄弟鲁智深的个人经历,更加让他相信官方不会真心对待他们,故而武松才会从同意招安变成不同意。2、武松和宋江关系为什么变差 其一,宋江如今不同往日,有很多小弟,这些小弟他们都为宋江马首是瞻,尤其是李逵尽管粗鲁,不过仍然...

最早提出招安的武松,后来为什么会反对招安?
武松原本是因为重情义跟着宋江一同去招安,但有血性、坚守正义的他终究是看不惯宋朝廷的腐败,最终坚决反对招安。据史料记载,招安源于北宋末南宋初,那个时候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实现一统天下的目的,提出招安政策来劝导敌方、武装反抗者归顺朝廷,为朝廷的一统大业出谟划策。那个时候,受过文学熏染的武松内心...

同样在官府混过,武松和宋江两人,为什么在“招安”的态度上截然不同?
宋江和武松之所以在招安问题上出现分歧,我认为有四点原因:第一,二人对重回官场的兴趣不同 武松当官的时候为人正直,没搞好同事关系,并没有捞到过多少油水,而宋江就不一样了,他和上司、同事关系都搞得非常不错,生活丰富,油水颇丰。因此,宋江认为,只有在官场里面,他才能得到利益,在梁山上能得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