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马嵬》这首诗

鉴赏《马嵬》这首诗

《马嵬》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供参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马嵬》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

袁枚《马嵬》赏析
袁枚的这首《马嵬》很有意思,从题到文,处处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通俗,但诗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很值得回味。题目是“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当时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部队不肯西行,最后迫使唐...

马嵬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1、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2、全诗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马嵬》古诗鉴赏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赏析:《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李商隐—《马嵬》赏析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

李商隐诗马嵬鉴赏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的原文及译文鉴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前言:《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都以...

马嵬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

《马嵬》原文及译文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接下来就由我带来《马嵬》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

山水名胜诗马嵬原文及赏析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②。石壕村里夫妻别③,泪比长生殿上多④。【题解】作者还有一首《再题马嵬驿》,两诗均借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生发。此诗尤与寻常写马嵬坡诗意旨不同,可谓别出机杼。【作者】袁牧,清代诗人,生平见前江苏《摄山纪游二首》诗。【注释】①长恨歌:唐白居易有...

清代袁枚的《马嵬》如何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并关注民间疾苦?_百度...
马嵬:历史悲剧与民间疾苦的交织 清代才子袁枚的七言绝句《马嵬》,以独特的视角,深刻描绘了历史上的一幕爱情与社会苦难的交织图。这首诗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华爱情与民间百姓的艰辛生活的鲜明对比。首句深切描绘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同情,他将普通百姓的苦难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