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说的,不假外求,我不明白的地方。

禅宗说,不假外求,自家就有宝藏。
吃饭的是谁?听到的是谁?眼睛看到的,是谁看到了?
这是自性就是佛性。自性也不是永恒的,我有点不理解。
既然不是永恒的,找不找到自性,不是一样的吗,反正要变化的。
求教善知识解答。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的缘起性空之说是佛陀独创的,但光有缘有论是不足于支起整个佛教学说的,因它无法回答人心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无法满足人对公义的要求。也就是,生命是如何出现的?死后生命归属到哪了?好人坏人死后有无得到不同的报应?滑稽的是,佛陀提出缘起论源本是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神创论,但在面对这些生命的终极问题时,他竟然把神创论里的轮回之说直接捡来用了。

岂不知缘起性空是无本体论之说,而轮回之论是建立在本体论之上的,但佛陀却把两个完全不同体系的东西死拼硬凑搞到一起来了。从此,建立在缘起论和轮回论之上的佛教也就此陷入了无法解决的困境里去了。

在本体论里的轮回,人死后有不灭的灵魂在轮回受报。但是,在否定本体和否定灵魂的缘起论里谈轮回,人们就会问:究竟是谁在轮回呢?也就是说,当没了不灭的灵魂时,轮回的载体或主体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始至今2000多年了,就一直在困扰着佛学者,它是佛学体系的致命问题。佛陀死后几百年产生的佛教唯识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补这一破洞的,但却怎么也补不好。因问题的根源在于缘起论和轮回论的不相容性,怪就怪当初佛陀没再悟出个自己的一套“缘起之下的轮回论”,而去捡了别人的东西来凑数。搞到现在,悟出的和捡来的就是和不到一块来。

所以,佛教是从一开始就错了,它的理论基石(缘起论和轮回论)自身就是不相容的,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要是光有缘起性空,而不要有轮回之说,可能问题还会少一点。反正都是缘起的,生前死后也都让缘去定好了,而不要非说是去轮回了。因为,既然是由因缘定的,那么就可能轮回,也可能不轮回,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随缘就是了,反正都是无常的,无法预知的。但现非要说死后一定是去轮回了,可又说不出是谁在轮回,或者说是“无人”在轮回。既然无人轮回,又何必在乎轮回呢?又何需解脱轮回呢?这岂不是在自掘坟墓吗?!

缘起论不仅和轮回论不相容,它和佛教里的修行,报应,解脱等的说法也是矛盾重重的。不过,修行,报应和解脱的概念也不是佛陀独创的,它们也是古印度就有的东西,是佛陀把它们也捡进了佛教里来了。按缘起无我,人是无自主性的,那么,无自主性的人又怎么可能自主地去修行佛法呢?又怎么可能自主地走所谓的解脱之道呢?在无自主性,“无我”之下,就只能是“无人”在传佛法,“无人”在修行,“无人”在轮回,“无人”在受报,“无人”需要解脱。

可佛教却是很清楚地这样说的:“每个人自作的必自受,不修行作恶就可能要堕地狱,精进修行,就可解脱成佛。。。”。这种报应论哪里是“无我”的呢?“自作自受”里受报的主体“自己”或“我”是那么的肯定和明显。如果真的“无人”受报,那么谁又会再乎啥报应呢?所以,为了要吓唬住人,在谈报应时佛教就不得不把“我”或“自己”再搬出来。

缘起论不仅和这些东捡西凑来的东西和不来,以致于给整个佛学体系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而且缘起论自身的“性空”也同样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空”了?如何“空”的?“空”的程度如何?光对这个“空”字的解释就五花八门的,为此产生和导致了佛教的不同宗派。所以,有人曾说,佛教坏就坏在这个“空”字上。以其说是坏在这个“空”字,还不如说是坏在“缘起”,因为是缘起才性空的,而缘起正是佛教的基石。所以,佛教坏就坏在基石上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1
楼上有有师兄引用“六祖见性偈”,赞叹!其中一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楼主为何说:“自性也不是永恒的”?这个见解坠于“断见外道”,不知楼主在何处受人笼罩了去也!六祖又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为何楼主却说:“反正要变化的”?不知楼主是信受六祖大师,还是信受那些信口开河的假名善知识?
还请楼主仔细阅读六祖这五句话,时时刻刻,念念叨叨;莫要亡失!

若无自性持身,一切有情顿成死尸。何能吃饭,闻声,眼观等等。因此说“想藏都藏不住”,时时刻刻显现。“夜夜报佛眠,朝朝还共起”。

找这自性,一定要用妄心去找,否则用哪个心?“何期自性,本不动摇”,岂能为人所用?如何用有见闻觉知的妄心去找那个离见闻觉知的真心?难了!!所以说:“蚊子咬铁牛”。但是,还得要去咬。

你不去找,他也在那里,不会跑掉,无始劫以来就在那里,根本不会管你找还是不找。只是你这个色身,每一世都远离他,当然还是会被业种拖回来受报,生出下一世的色身。生于天界受极乐,坠于地狱受极苦,他都无觉无受,根本不会起心动念。都是这个五蕴身在受,都是这个妄心在感知一切。
可是,找到自性以后,不仅同时成就解脱道,出离生死轮回;而且能正式走上成佛之道,不会再转退,入菩萨数,为真佛子。功德无量!

愿一切学人早证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六祖大师
第2个回答  2009-07-21
我理解的是:
自性是空 常人认为自性是实在的 是有
所以见性 见的是这个空性

如果不去理解这个东西 实际上 自己是没有见到这个世间的本质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1+1=2 这是小学老师教给的
但是道理在哪里呢? 如果不明这个道理 人家问你 你只会说1+1=2 可是你却永远不知道原因 你也无法运用那个道理 人家问你1+2=? 你就哑口了

见性也是类似的吧 虽然不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你见了性 才能知道佛法的妙用和本来面目 这才是真谛

你明了那个性 你就知道如何妙用 你不明 就只会迷糊

好像有这么个理解 如果世间的东西是永恒的 连自性都是永恒的 那你根本就无法妙用了 你想想 你的自性一有永有 那你知道的东西也是早就确定的了 你将来娶谁 你将来何时死掉 这些恐怕就都是注定的了 那今天天上飞的飞机 你也可以认为 那是千万年前在自性中就注定的了……你还努力什么?

就是因为这个自性本来就是空性 所以你可以无限的发挥这个妙用 你的智慧才会无边 你想想吧 如果一切都是已经都有了 汽车早就有了 飞机早就有了 凡是有了的东西 其实都是有限的 那么 你觉得呢? 这样的结果 恐怕会让人觉得自己就像个死人 反正以后的都注定了 可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 你会发现 你的未来其实就已经改变了 你本来是努力的 但是你现在气馁了 你也可以理解这个气馁也是注定的 但这样的话 你的世界就只有一个结果 归于毁灭……你看呢?

禅宗的见性不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来明了的 但是语言的和学法的作用是让你从认识上辨别清楚什么是正确的 然后循着正确的方向去修行禅观 观世间的本性 才会见性 这应该是佛法的主干了 所谓的参话头,如听到的是谁等等 这些都是要有很高的定力 来参究那个心的源头 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行
第3个回答  2009-07-21
佛法不是去找什么自性,而是学会认识自性。
找到了,你又去执著于它,牵绊于它,那么拥有自性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增加个包袱而已。
只有认识了,察觉到发展变化的轨迹,而后利用它,发挥它,那么所谓的自性就会成为运载的工具,思维的智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7-21
不假外求:不去借助(外力);不向外求助。
要认识自己,亦是要充分的理解。然而随着世事变迁,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身观总会变得,那么认识自然也得变,这是一个动态的点。
然而又:有些东西在变,但是框架是不变的,一个人的核心总是永恒的。认识自己所永远坚持的,继而变通其他。

啊哈!~个人理解。

禅宗说的,不假外求,我不明白的地方。
反正都是缘起的,生前死后也都让缘去定好了,而不要非说是去轮回了。因为,既然是由因缘定的,那么就可能轮回,也可能不轮回,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随缘就是了,反正都是无常的,无法预知的。但现非要说死后一定是去轮回了,可又说不出是谁在轮回,或者说是“无人”在轮回。既然无人轮回,又...

禅宗说的,不假外求,我不明白的地方。
1. 佛教的缘起性空理论虽然由佛陀所创,但仅凭此理论无法完整支撑起佛教学说,因为它无法回答人们对于生命终极问题的探问,也无法满足人们对公义的追求。2. 人们追问生命如何产生,死后生命又归属何方,以及善恶死后是否得到不同的报应。佛陀虽然提出缘起论以反对婆罗门教的神创论,但在面对这些生命终极问...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是什么意思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是一种深层次的哲学理念,源自中国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智慧。它的核心含义是强调个体内在的自足性,认为每个人自身都蕴含着完备的特质和力量,无需向外寻求补充或依赖。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内在的圆满和完整性,倡导人们发掘和提升自我,而非过分依赖外界的资源或...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是什么意思
1. 本身已经足够,无需依赖外部。2. 引用中国文学网的信息,王阳明的思想“本自具足,不假外求”表达了个体内在的圆满,无需向外界寻求。3. 这句话被现代人理解为自我圆满的状态,不再需要外界的补充。4. “本自具足,无需外求”这一概念,在佛教禅宗中得到广泛应用,象征着自我完善和对他人的感化...

我即世界,不假外求什么意思
该句话的意思是我就是自己的全世界,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我有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不需要依赖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追求世俗的虚荣和华丽。力量存在于自己的本心里,即使遇到了天大的困难,只要找到自己的本心,也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王维的《终南别业》赏析
”这段记录说明神会禅师向王维表达了禅宗“无求无执”的观念,修行解脱就在日常生活中,众生本自清净,不假外求,亦不求诸己,只要能够任运自然,让自我心性坦然流出即可获得解脱。“兴来每独往”正可以看作是王维对这种禅宗思想的实践性体验,“兴”是兴致、兴趣,是人的自然天性;“独往”是独自前往山中,这里没有...

坐禅时眼睛观不到心怎么办 眼睛硬朝下看感觉很累
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

高手解说一下: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送久侍者再参天童和尚
第一个四句,“优昙——来处”,这里有一个类比,把最高真理比作优昙花,昙花正开,你却闻不到香味,就好像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没有悟道的人永远也不明白。悟道了才会知其来处,才会明白。前四句说的是禅宗的根本特点。第二个四句“动静——言义”,说的是禅宗探索的方法不能依靠言语,...

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1.成佛不是消灭欲望,是不去妄想攀援,是无欲,而不是灭欲,本就不存在又何必去灭它你不向外求,你不起喜厌之心,欲望那里来2.度众生也不是执着 度众生是众生的机缘到了 有修学的心 而佛自然与之相应 佛不攀援 也不妄想但是有求必应 月亮执着吗 太阳执着吗 照你说月亮太阳都能映照倒影于水中 就是执着要从...

禅语故事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