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的原因是什么
严先生即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变姓名隐遁于钓,刘秀觅访征召至京,尝共卧偃,严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联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辞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后人称其所居之地为严陵濑。事见《后汉书;隐逸传》。...
范仲淹为何赞美严光
后人对严光的节操有不少褒扬之语。宋代范仲淹在桐庐任职,也在钓鱼台建造了一座严先生祠堂,用以纪念严光。祠成后,范仲淹写了一篇二百多字的记,歌颂严光的道德风范,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稿子写好后,拿给南丰李泰伯看。李读后对范仲淹说:“您的文章一...
名人字斟句酌的小故事(严子陵)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对东汉隐士严子陵的德行敬仰有加,亲自到浙江桐庐县的严子陵钓台拜谒,并修建祠堂,撰写《严先生祠堂记》以颂扬其高风亮节。范仲淹请好友李泰伯提意见,李泰伯提出将“先生之德”改为“先生之风”,认为“德”字直白,与上句“云山”“江水”不匹配,而“风”字更有蕴涵,更具神采。...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文言原文+白话翻译)
严先生祠堂内,范仲淹的纪念与严光的德行交织,形成了儒家名教的瑰宝。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世,让贪婪者洁身自好,懦弱者重拾勇气,这是对道德教化的一次深刻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精神犹如山高水长,历久弥新,永载史册。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如何通过严光表达对盛世和明君的期待?
范仲淹的复杂情感跃然纸上,既有对严光的赞美,又有对光武德政的向往,他提出的“有名望有教养”的政治理想,强调了圣贤与明君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严先生祠堂记》以光武与严光的交融,展现出作者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文学才华。期待下一次的深入探讨,我们继续探索这一历史篇章的深远内涵。
为什么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范仲淹
出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是范仲淹赞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
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赞美了严先生与汉光武帝之间的深厚友谊。严先生以其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节操,对汉光武帝施加了深远的影响。在权力的顶峰,严先生选择了淡泊名利,归隐江湖,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清高。与此相反,汉光武帝则以礼贤下士的姿态,尊重并欣赏严先生的风范,这种相互的尊重与理解,是他们...
严先生祠堂记赏析
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子陵钓鱼台】富春...
严先生祠堂记推崇什么思想
《严先生祠堂记》推崇不图名利,以礼待人的思想。《严先生祠堂记》是由范仲淹所创作的,作者把严子陵与光武帝两两对照、相互映衬,在突出严子陵的同时,使“相尚以道”的主题得以深化。《严先生祠堂记》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的时候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同时文章还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劣行为,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