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历史典籍浩瀚如海。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人最重视历史,在这些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资治通鉴》原名《通治》,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故赐名”资治通鉴“。总结来说,《资治通鉴》有三个特点。它的精髓,也就在这三个特点之中。

《资治通鉴》的第一个特点是通。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通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战国初期的三家分晋,下迄赵匡胤建国前夕,记载了一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300多万字,司马光参考了三百多部著作,对于史料的矛盾和记载不清之处,还进行了比较、考订,为此还攥写了《考异》三十卷。为编纂这部书,司马光和他的团队前后共花了十九年。现在通用的是中华书局的点校版,加入了元代胡三省的“注”及有关附录,共六百万字。

《资治通鉴》的第二个特点是正。司马光编写这部书,不仅出于自己的喜好和责任感,也和北宋前期提倡文治教化、重视总结历史教训有关。这部书价值观不仅符合儒家正统观点,且内容通于大道,取材专取事关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编纂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以此为鉴治理当下的国家。

《资治通鉴》的第三个特点是经世致用。全书按照时间先后编写史事,但往往用倒叙、插叙或总结的的方式,交代史事的前因后果。对重要人物的逝世,重大事件的得失,作者会有一段盖棺论定的评论,使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曾国藩曾向人推荐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资治通鉴》是最好的经世之书呢?因为这部书不光讲道理,还通权变、一部书能讲清楚道理已经很难得,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懂得讲操作,这当然更加了不起。后世帝王中,朱元璋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康熙、乾隆等清代帝王也都阅读通鉴学习治国之道,并作《御批》(读书笔记)传世。

除了以上的三个特点,《资治通鉴》的史书价值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史料价值,一个是史著作价值。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史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的阅读鉴赏价值。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述《资治通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资治通鉴》。“钱的意思是《资治通鉴》的取材多有超出正史的地方,这是因为司马光的史料选择确实还参考了正史之外的几百本著作。


王夫之认为读《资治通鉴》,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自淑,就是可以提升自己;诲人,就是可以与人分享;知道而乐,就是知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而感到愉悦和快乐。所以,自淑、诲人和知道而乐,就是我们读《资治通鉴》的宗旨,也是我们读这本书力争要达到的三重境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资治通鉴》的精髓在哪里?
《资治通鉴》的精髓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引导当下,主要已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的精髓是什么?
《资治通鉴》精髓: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
《资治通鉴》的第二个特点是正。司马光编写这部书,不仅出于自己的喜好和责任感,也和北宋前期提倡文治教化、重视总结历史教训有关。这部书价值观不仅符合儒家正统观点,且内容通于大道,取材专取事关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编纂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以此为鉴治理当下的国家。

读资治通鉴的人的气质
第一,读史明智,以史为鉴。《资治通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哲理。许多中国人将个人的修养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植人心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这种修养超越了简单的“人情世故”,而是提升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并在历史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种...

我们能从资治通鉴中感悟到那些真谛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帝王术”、“权谋术”,更是一本生活启示录。这本书对人的事业观,婚姻观,处世观,一样起到非常好的警示作用。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树木的心如果不直,他的纹理就会歪斜,如果用这种树木去制造弓箭,虽然很强劲,但是射出的箭是无法命中目标的。2...

《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里?
宋代的司马光编撰了具有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的巨著《资治通鉴》,而南宋散文家如胡铨、陈亮、叶适等人的政论文,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推动了散文的实用价值提升。古文运动的成功,促使笔记杂文如洪迈的《容斋随笔》和王明清的《挥尘录》等大量涌现。明初,宋濂的传记文如《秦士录》、《王冕传》等...

读资治通鉴的人的气质
智慧精髓的根源是文化,智慧精髓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就如《资治通鉴》语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中国的智慧精髓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浸透了这种有资于“知道”的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存修养、外显智慧”的境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资治通鉴》中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史书中的独特魅力,你知道吗?
所以想要真正领悟《资治通鉴》中的精髓,需要很长的时间,光是粗略的看完,可能就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要想完全领悟整本书,那么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资治通鉴 而这本著作,讲述的是历朝历代许许多多不同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而这些不同的人,全是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人物,发生的...

资治通鉴新读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新读》概览 这部共计七十八万余字的著作,以百科全书式的编排方式,精心提炼了《资治通鉴》的精髓。它将深邃的中国历史以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展现,涵盖了战国至五代十国的帝王将相们历经沧桑的兴衰故事,如同一面揭示历史变迁的明镜。书中的政治策略与人际交往之道,无论成败,都具有鲜明的...

《资治通鉴》读后Ƅ
通鉴》的时代,儒家文化已经走向成熟,离朱熹出现的时代已经不远,甚至可以说儒家文化由于自身的成熟和发展正在逐渐走向反面。所以说《通鉴》不仅记录的时代更为广泛,其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准确。所以,读《资治通鉴》,你看到的是整个中华的文明史中最精髓的部分——义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