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军阀,最特殊的就是其所之下的汉中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不得不说暂且不论张鲁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最起码汉中的百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算是过得不错的,所以张鲁还是有民心的,当时有大量百姓因战乱逃到了汉中,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战事不利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的将汉中百姓大部分迁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张鲁在,“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没有张鲁的帮助,曹操是办不到的。
张鲁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在他投降曹操时说的,”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句话只记载于《华阳国志》上面,当时曹操征伐汉中,刘备是的确想要招揽张鲁的,刘备”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只不过张鲁并未看重刘备,那么张鲁为何这么看不起刘备呢?
这个就要从张鲁的发家史开始说起,张鲁多少是因为裙带关系被刘璋的父亲刘焉所重用的
历史上记载,”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张鲁的母亲应该是保养的比较好,所以说还有青春的面容,加上张家会写奇门异术,所以刘焉比较喜欢,张鲁也就有了亲近刘焉的机会,因此刘焉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张鲁,那就是阻隔益州和朝廷的联系,当张鲁和张修击败汉中太守苏固之后,张鲁杀张修夺了兵权,自此开始割据汉中,张鲁也是接到刘焉授意,
数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本来张鲁是刘焉的一枚棋子,但是刘焉虽然有些能力,但是刘焉还不是雄主,他无法整合手下的资源,更无法调和益州各集团的冲突。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璋性柔宽无威略,东州入侵暴为民患,不能禁制,旧士颇有离怨。
刘焉当年入蜀后为了控制蜀地,收编流民组建了东州军,政治上为了重用他所带来的东州派,极力打压益州派,刘焉还没整合两派就死了,刘璋懦弱无能,在两派之间和稀泥,导致了两派都对他不满,这才有了东州派的背叛,才有了东州派引刘备入蜀,后来诸葛亮北伐益州派也一直在后方拖后腿,最后蜀汉的灭亡益州派功不可没。
张鲁这个人是重利而不重义的,也没有忠心
张鲁见刘璋是一个懦弱之主,自然不愿跟随,”张鲁以璋暗懦,不复承顺。璋怒,杀鲁母及弟”,其实张鲁能够发家也是靠当初刘焉的支持,按理说他是欠刘家一个人情的,刘璋也是,太过于急躁,怎么能杀了张鲁的家人呢,这下彻底断了益州和汉中所有可能的联系,而且还在汉中树立了一个劲敌,如果没有这事,后来也就没有为了防备张鲁,请刘备前来助战,导致自己的益州还被刘备夺了,刘璋还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张鲁投降曹操而非刘备,也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看的
当初汉中涌进大量百姓的时候,张鲁是想称王的,只是他的下属阎圃告诉张鲁:“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遽称王号,必为祸先”张鲁听后采纳了其建议才没有称王,阎圃说的对,当时张鲁已经可以自制官署,和汉中之王无疑,干嘛非要去称王招致祸端呢?
而当曹操征伐汉中的时候,张鲁的第一反应是投降,只是,阎圃说”今以迫往,功必轻”,就是轻易投降,曹操不会高看张鲁,自然也不会给张鲁太多好处,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还有一种记载是张鲁的弟弟张卫是自己不愿意投降而去守关的,个人觉得还是张鲁授意的可能性更大。
张卫战败后,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张鲁逃跑是还下令不要烧毁府库,还说什么这是国家所有,那就是说这是给曹操的啊,后来曹操也是尽得鲁府库珍宝,这多少就是张鲁给曹操送的一份大礼啊。
话说回来,其实张鲁投降曹操对他自己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刘备帮刘璋抵挡过张鲁,虽然没有实际行动,到表面上肯定要diss张鲁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觉得刘备一定骂过张鲁了…末路之际有人建议南投刘备,张鲁气得腮帮子通红,生气说:“我就是去给曹操当奴仆,也不当大耳贼的座上宾”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张鲁更明白,刘备打着帮助刘璋抵抗张鲁旗号,鹊巢鸠占,流放刘璋到荆州,这次又想帮助张鲁“抵抗”曹操,当然人家有戒心;张鲁和曹操素无仇怨,投降曹操,还可封侯享富贵,投降刘备,当时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会不会被曹操所驱逐出益州都不知道,到时张鲁身家性命难保。
而且刘备是外来政权,本来蜀国各种势力水很深,相互之间明争暗斗,政权统治本就战战兢兢,给张鲁点实惠还行,想保留自己的势力绝不可能,曹操就不同了,财大气粗,一手遮天,笼络人心,以为己用,曹操集团本就人员众多,各小集团团结在曹操周围,以曹操为中心,张鲁危难时曹操拉他一把,且又高官厚禄,张鲁必死心塌地,以死尽忠。在这曹操攻打汉中时,他还只是丞相、魏公,曹操是代表汉献帝攻讨张鲁。他的身份比刘备正。
事实也证明,张鲁投降曹操”赚翻了”,汉中本来就只是他传道的一个法坛道场,后来曹操给他挑了个更好的风水宝地,他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依靠魏晋两朝,以龙虎山为依托,最终让天师道成为了中国的道教正统!
有很多人说刘备当初如果能直接灭了张鲁就好了,可以得到汉中的几十万人民,后来得到的汉中只是地盘,几乎没有什么人口,很失策啊!实际上是,刘备自211年入川打了三年多到214年才占据四川,这时候汉中被曹操占据了,接着在215年和孙权和谈平分荆州后进攻汉中被曹操打回来,整顿力量后217年-219年第二次汉中争夺战打了两年才险胜曹操,但元气大伤,这才有关羽北伐来牵制曹操,阻止其再度争夺汉中,给刘备在四川整顿恢复力量的时间,这就是刘备和曹操实力之间的差距,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那个时代,张鲁拿自保的理念来生存,终究亡国不能自保,刘备拿义气的理念来争天下,终究不得天下,曲终人散,只有曹操拿你死我活的理念争天下,终得天下。至于张鲁为何厌恶刘备,一是触动了他自保的底线,曹操当时没动他,二是为了巴结曹操达到保命,三是也许看到刘备成不了气候。
张鲁向刘备投降恐性命难保,这是他看不起刘备的原因吗?
总的来说,张鲁对刘备的厌恶并非出于看不起,而是基于对自身生存和利益的理性判断。而刘备的义气理念虽然在争夺天下时显得高尚,但在实际的权力斗争中却难以保证成功。相比之下,曹操的策略更为务实,最终赢得了天下。
张鲁向刘备投降恐性命难保,这是他看不起刘备的原因吗?
话说回来,其实张鲁投降曹操对他自己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刘备帮刘璋抵挡过张鲁,虽然没有实际行动,到表面上肯定要diss张鲁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觉得刘备一定骂过张鲁了…末路之际有人建议南投刘备,张鲁气得腮帮子通红,生气说:“我就是去给曹操当奴仆,也不当大耳贼的座上宾”...
三国时期张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看不起刘备?
名正言顺:曹军毕竟属于政府军,财大气粗身份正。刘备只是个割据小军阀,且正与东吴因荆州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蜀中不稳,自身难保。何况,张鲁有镇民中郎将兼汉宁太守的朝廷命官身份,归顺政府军等于归队,名正言顺。不齿为伍:“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这是刘备给张鲁的评语。刘备不把张鲁放在眼中...
张鲁为何讨厌刘备,才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和刘璋的这一段“血仇”按理说和刘备也无关,其实不然。刘备攻下益州几乎是“闪电战”的打法,当时刘璋内部的文官武将倒戈投降刘备的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刘备现在的一套文武班子除了荆州带来的本部剩下的大部门都是益州刘璋的旧臣,张鲁连年进犯益州和这些人未必都能包容他,所以他投降刘备后必然会...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曹操奴,不作刘备上宾”
1.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和气度分析;2. 从张鲁个人情感上分析;3. 从实力上分析;1. 刘备的气度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和曹操相比还有点差距,尤其是在对于投降的人身上看;曹操对于张绣,张绣杀其长子曹昂(非常严重的事故,后来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恩怨和此事有关,曹昂不死,他们两一边凉快去了),杀爱将...
刘巴为什么屡次拒绝刘备?两人之间有什么故事?
刘巴讨厌刘备的原因,是没有史料进行明确的解释的。网络上一般存在三种说法:第一、刘巴自诩为文人高士,在当时文人非常瞧不起武人。比如说张飞曾经在刘巴处借宿,刘巴就很看不起张飞,甚至于拒绝与张飞交谈。刘备虽然师从于大儒卢植,但是本身不爱读书,行事一股江湖草莽气,刘备集团中也没有太多名士。刘巴...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诸葛亮说:“既然蒙主公答应,可以写书信给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刘备说:“子瑜到了江东后,要用善言好语求我二弟才行。我二弟云长性如烈火,我都惧怕他三分,你要小心前去办好。” 诸葛瑾求了书信后,辞别了刘备和诸葛亮,直接赶到荆州。关羽请入中堂中,分宾主叙礼完毕。诸葛瑾拿出刘备的书信说:“皇叔已经答应把...
刘备的名声素来比曹操更高,张鲁失去汉中后却选择投靠曹操,这是为什么...
第三个原因就是刘备取川的行为并不仁义。刘备素来以仁义爱民闻名天下,但是在取川这件事情上面确实做得不厚道,他本来是受到刘璋的邀请前来共拒外敌,结果光拿钱不做事不说,反而还强占了同宗兄弟的基业。张鲁把刘备的这种行为举动看在眼中,自然不肯投靠到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势力集团。第四个原因则是...
被诸葛亮看扁的刘璋,为何抵挡了刘备大军三年?
引刘备抗曹操,惜百姓主动请降 刘璋亲政以后,停止与张鲁无意义的征伐,因为蜀地已地广人稀,拓展疆域耗损极大,即便灭了张鲁,要与曹操和马超等交锋,刘璋能力有限更知保境安民的道理。《隆中对》借诸葛亮说出益州“民殷国富”,是对刘璋最好的褒奖,刘璋未采取激励的措施,任由民众开垦创造财富,逐渐...
说说五虎将
马超见张鲁难成大事,又遭到张鲁部将杨昂的嫉妒,心中抑郁不平。时刘备正围攻成都(参见益州之战),日久不下,知马超情况后,派江宁督邮李恢前去劝说。马超便从武都逃入氐中,给刘备写密书请降。刘备得信大喜,派人迎接马超,让他先停下来,暗地拨给他不少士兵,增加他的兵威。然后,命他率兵直逼成都城下,屯驻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