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谢,说的详细点

如题所述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原文(精选):

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译文

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

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周顗 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

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抵触。

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对此二人言听计从。王敦看不起刘隗刁协,却又不为元帝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两万精兵,自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晋元帝未答应。如此,王导听闻后仍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领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

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人,到殿外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一天早晨,王导正在殿外门口,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谁知周伯仁并不理睬,抬头挺胸就进去了。

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为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吃饭。

周伯仁好酒,当即喝得稀里糊涂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不知里面情况如何,一直在外面站着,见周伯仁出来,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没正眼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这样,便很生气,不仅如此,他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自己的坏话了,于是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隗几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路直逼,很快攻占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连忙打发刘隗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做了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此,王敦便要大开杀戮了,对平时同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但周伯仁是当时两大才子之一,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原来是外示无情,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仁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16
虽然不是你亲自杀的,但是是你间接导致的,,,,,《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询问王导:“周靑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靑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靑被王敦杀害。

后来,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靑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靑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个典故的来历。
第3个回答  2016-01-16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追答

够不够详细?

第4个回答  2016-01-16
这是因果关系。典故可百度!意思是我虽然没杀伯仁,伯仁却因为我的原因(做的事或受我的连累)丢失了性命!追答

总之是对伯仁之死胸怀歉疚!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谢,说的详细点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原文(精选):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谢,说的详细点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来自哪个典故,你怎么看这个典故?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我没有打算杀掉伯仁,但是内心很怨恨他,结果自己的怨恨之心让伯仁招致杀身之祸,伯仁的死跟自己逃不了干系。这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伯仁"指的是周顗(yǐ),"我"指的是王导。东晋时期,王家是名门望族,王敦任荆州刺史,自以为...

伯仁因为谁死的为什么死的?最好详细点
伯仁是周顗的字,按照现在的地理区域划分,应该属于河南人,知道这个人是通过“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古话,还有电视剧中,每当主人公误杀或是错怪而导致某人死伤的时候所说的语重心长话,可是,伯仁的死当真只能怪这个间接杀手吗?西晋动乱期间,伯仁和王敦王导两兄弟一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

伯仁的造句伯仁的造句是什么
林伯仁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将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在热钱流入的问题上,任何在货币方面进一步紧缩的前景都只会让人觉得更应该待在中国。”。伯仁的造句有:资料图“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成了历史上的名句。因此,一行的伙伴应力阻朋友酒后驾驶,不存侥幸心理,否则就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

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儒学上有哪些成就?
周弘正的祖上是东晋光禄大夫周顗,有句俗话:“我不杀伯仁,伯仁为我而死”中的伯仁就是周顗。说这句话的人是王导。王谢二族,是东晋两大族。当时王敦在外为将,王导在朝为官。有人说王敦谋反,王导带领家人向朝廷请罪。他请周顗为王家辩解。周虽然没有给王导明确的答复,但为却为王家说了不少好...

活着读书笔记2022精选10篇
在权者的冷漠亲友的无动于衷,村民的愚昧无知,每个人都是这一场场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他们自然无法体会,在同一种氛围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态,他们作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观,可悲可恨,他们自然也将踏上同一条路——在死亡中挣扎,向死而生。至于福贵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求世说新语.雅量的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的翻译如下: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任内,当时顾雍正请同僚聚会,饮酒作乐,他自己在下着围棋。外面禀报说豫章有送信人到,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态不变,可是心中已经明白了其中缘故。 他悲痛得用指甲紧掐手掌,血流出来沾湿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以后,才悲伤地叹气说:“已...

《明史 常遇春列传》
译文: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容貌奇特雄伟,果敢有力,无人能比,手臂很长,善于射箭。开初跟从刘聚作强盗,察觉刘聚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在和阳归顺太祖。还没到时,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锁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惊醒,而太祖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当时是至正十五年四月。不久,自己请求作...

韩信是怎么死的 刘邦为什么要杀他
这是太史公司马迁说的,原文是:“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后世血食矣”。就是说如果韩信学点道家的谦让之道,不到处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以自己的才能骄傲,那就好了啊、至少韩信自己的后代还会祭祀他啊。5、我未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韩信虽然不是刘邦亲手杀的,他的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