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以后,九位总督最后的下场都怎么样?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结局,而且预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命运。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九大总督之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1906年由光绪钦命),地位最高(因东北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故有“疆臣之首”的美誉,管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而最后一任总督为铁岭人——赵尔巽。赵尔巽在东北还算“尽忠职守”,几年后大清灭亡,他则被袁世凯忽悠了去撰写清史,做了一个清史总编。不过书还没编完他就去世了。

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确有点“惨”。他的前任陈夔龙,因为不愿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民国政要,称病告假。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两个人因此有了姻亲关系。于是,袁世凯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所谓署理,就是暂代的意思,还没有转正。结果,张镇芳刚刚做了10天直隶总督,负责镇压豫西白朗起义,同时取缔革命党。张镇芳因为办事不利,被袁世凯撤职。在复辟失败之后,张镇芳被逮捕入狱,后重获自由,从此不再踏足政治,1933年,张镇芳病逝,年70岁。

两江总督张勋,张勋行伍出身,在1901年后入京,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的护卫。溥仪即位后,张勋就任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发生后,驻守南京的张勋还被任命为代理两江总督。袁世凯任总统后,张勋仍誓忠清廷,所帅军队拒剪发辫。


袁世凯死后,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张勋借口调解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发动复辟活动。但这场闹剧很快被段祺瑞平息,张勋逃到天津德租界,不久被北洋政府特赦。此后,张勋在天津做起生意,也积累了巨额财富。1923年9月,69年的张勋病逝天津。

闽浙总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顺治二年,当时还叫福建总督,已经兼辖浙江省。所以其实和后来的闽浙总督区别不大。但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二十三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浙江也设有总督一职,所以福建总督管辖区域缩小。而后雍正时期,又复设浙江总督,期间一直换来换去。其最后一任总督名叫松寿,满洲正白旗。1911年11月8日,福建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松寿带着旗兵与之战斗,最终兵败,吞金自杀。

云贵总督,顾名思义,总管云南、贵州两省。其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他爹是李鹤章,李鸿章的亲弟弟。在辛亥革命中,作为汉臣,一般来讲都不会有多大事儿。当年蔡锷李经羲也没有为难他。李经羲回在北洋政府到京城后长期任职,还当过几天的国务总理。(一周不到,就被张勋给赶下台了)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5岁。

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广西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山东无棣人——张鸣岐。1910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镇压了当时的广州起义,捕杀了林觉民、喻云纪等四十三名革命烈士,血债累累。清廷灭亡后,张鸣岐逃出广州,经香港逃亡日本,宣扬“大东亚战争必胜”,沦为汉奸。1945年日本战败后,张鸣岐在民众一片骂声中死去,无人问津,葬所不明。

湖广总督总管湖北、湖南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黄旗人——瑞澄。1910年任职,查获了一批革命党名单,并捕杀了三名革命党人,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瑞澄远逃日本。清廷灭亡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要说这位陕甘总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只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太过严重,是封建王朝的走狗罢了。他1905年担任陕甘总督,当时正是慈禧70大寿,各地的总督们都大小红包前往北京送快递,只有他陕甘总督拒绝送礼。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还向清朝请命,自己要去武昌起义平反,但被清朝拒绝。当听说溥仪要退位之时,他让溥仪来陕甘建都,定能东山再起。他带领手下军队多次进攻革命军,最终难敌时运,只好含恨隐退,致力于宗社党的复辟闹剧,于1931年去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1911年4月,其兄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而他本人则升任四川总督。就在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而赵尔丰当时是向清朝请命要严惩盛宣怀。可是清朝不听他的意见,决定镇压民众造成血案。当时清政府招来武昌的士兵镇压起义,因此导致武昌空虚,爆发了武昌起义。所以如果当时清朝听了赵尔丰的建议,那么武昌起义很可能难以成功。保路运动被镇压之后,赵尔丰被免总督。当时四川被新军所控制,赵尔丰成为了傀儡,新军和旧军发生哗变,赵尔丰本来好意抚慰旧军,却遭新军误会,不料被杀。

云贵总督,驻所为昆明,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李鸿章的侄子,此人多次暗中支持革命党人,并恩济蔡锷,所以昆明起义后,蔡锷专门派人送李经羲一家人去往上海,民国时担任财政总长。后来在张勋复辟的影响下,他辞去了位置,在1925年因为生病死在了上海。


这就是清朝灭亡后,九大地方总督的结局,整体来说,他们大多数人对清朝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强烈,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后来都选择顺应了时势的发展,乘坐上了顺流而下的船只,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或淡然看起了历史的浮沉,或跌入历史大潮中,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在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怎样导致的?
张鸣岐是清朝严格意义上的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在他之后虽满清还任命了一位叫李准的,不过他没到任满清就灭亡了,所以不算。张鸣岐是光绪二十年的举人,最开始他并未为官,而是一直在广西布政使岑春煊处任幕僚,后又在广西巡抚李经羲处任幕僚,1904在李的保举下就任广西太平思顺道道员,开始正式步入官途。1906年又任广西布...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呢?
所以大清最后的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此人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自大城市铁岭,和赵本山同乡,至于是不是莲花赤水沟子我就不知道了。 辛亥革命后,赵尔巽的总督生涯也随之结束。但这个人对于清王朝颇为忠心,常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臣子,周灭商后,他们宁愿到首阳山吃草,也不和周朝混,史称义不食周粟的,...

历史上大清灭亡之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大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因为抵抗起义失败而自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因为兵变而被杀;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被世人唾弃中病逝;其余的六人在经历种种后都是自然病逝的。从九位总督的下场可以看出,凡是违背时代大势所趋与其硬碰硬一般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反而是哪些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最终都能善...

大清在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三、在起义中死了或者普通终老!湖广总督瑞澄,这个湖光总督瑞澄是个胆小的人,辛亥起义爆发之后,他怕丢掉小命就跑到了国外。最后又辗转回到上海,孤独终老。陕甘总督长庚,这个总督是一个八旗子弟,满清灭亡后,他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辞去了官职,隐姓埋名生活起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这个东三省总督在...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宣统四年(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仪退位,清灭亡。而后随着清朝的覆没,清所设的9位总督也走向了消亡。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清朝东三省最后一位总督,汉军正蓝旗人,清同治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1903年1月,从山西布政使调任湖南巡抚,自此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中。 在湖南巡抚的任上,他大力推行新政...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袁世凯的侄子,对朱德和蔡锷有知遇之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十分矛盾,既不愿负清廷,也不忍杀新军。清廷灭亡后,他曾在1917年出任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可惜总理只当了七天,最终于1925年在上海病逝。不难看出,在清廷最后的九大总督中,不乏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清官和能...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朝代更迭,世间万物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旧事物的替代规律,人亦如此。众多周知,明朝总的治国方略是“重文抑武”,因此在各个地方设有“总督”一职,而总督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据。“总督...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那么,在清朝灭亡的过程中,威名赫赫的九大“末代总督”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那真的是一言难尽,有的殉国而死,有的做了汉奸,有的顽固到底,负隅顽抗,有的被斩杀,也有寿终正寝的。 总督,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封疆大吏,他们权高势重,他们往往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乃是清朝官员体系中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员...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清朝共有9位地方总督,1位伊犁将军,此外有总督衔的还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清末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统治混乱官员迁调频繁,加上全国闹革命,刺杀朝廷大员,各地总督惶惶不安,所以清朝最后一任封疆总督有些是署理的,并未正式在任,其结局有的很好,有的被革命军杀害...

清朝的九位末代总督在大清灭亡后的下场分别如何?
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