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1、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2、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3、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

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数据统计,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2—2017年5年间,平均增长率达31.1%,高于同期全球机器人市场17%的平均增长率,国内整体市场规模仍在进一步扩大。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交互技术的快速生育,尤其5G的应用,将给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理由相信,中国机器人将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力助推者。未来是一个“人—机”相融的美好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工业机器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骄傲
——1985年海洋机器人的诞生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1973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蒋新松与另两位同事正式提出开展机器人研究时,不少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多,就业问题尚且解决不了,还搞什么机器人?经过自动化领域专家的调研与论证,我国确定,主要开发3种类型的机器人,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水下无缆机器人和高精度装配机器人,以解决我国海上石油开发、海洋调查和国防急需。
经过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海洋机器人的研究在90年代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海上救捞或石油开采,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时,20米以下很难看清目标,50米以下便被永恒的黑暗所笼罩;而且,从生理上讲,深水域作业极易造成人体伤害,潜水员水下呼吸所需费用,有时1分钟相当于1克黄金。
在几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鼎力支持下,蒋新松获得中科院100余万元拨款,开始“海人1号”100米水下机器人的研制。1985年12月,蒋新松任总设计师的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样机首航成功,1986年深潜成功。
随后,蒋新松又将引进的中型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技术转化为产品。到1998年夏天为止,他们生产的8套中型水下机器人,3套销往美国,3套在中国南海出租,2套装备我国海军。这些机器人不仅在国内沉船探测、救捞、大坝检测等领域屡建奇功,而且也获得美国用户的高度称赞。
1990年夏天,一艘日本轮船在中国领海被英国船撞沉。中国海军要求把沉船清除出中国领海,外国保险公司希望派水下机器人深潜,在12天内探测沉船位置及地貌等情况,以便救捞,开价是每天1000多美元,进行招标。蒋新松任所长的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决定揽下这活,给中国人争口气。
中国的ROV(水下机器人)能行吗?外方人士对此将信将疑。“这样吧,让它下去抓把土上来,看看海底是沙还是泥。”中国科技人员说话保持低调。
中国的“ROV”慢慢潜入海底,不仅抓了土,并且第一天就准确测定了沉船方位,第二天探测出船蚀程度,第三天摸清了地貌,探查任务完成得既迅速又漂亮。这时,英国人由衷地佩服和惊奇,连连称赞中国的“OK,ROV”。
90年代初,蒋新松等人研制成功6000米水下机器人,使我国水下机器人水平连上两个台阶,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这一成果,使我国具有除了海沟以外的全球97%海域的探测能力,因此,人们把6000米水下机器人试验成功,看作是“返回式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水下机器人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指甲盖大的面积,要承受6吨的压力;其导航定位,由于受海水和海流的影响,比空中飞行难度更大;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很快,因此不能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只能用声纳联络;海水对材料的腐蚀力很强,因此水下机器人必须采用抗腐蚀的特殊材料制作。科技人员为完成这项科研任务,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1997年5月20日到6月27日,“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进行的深海考察表明,它已完全达到深潜、遥控、自主航行等指标;它拍摄的录像带和照片,为大洋调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因此,两院院士评选1997年十大科技进展时,“CR-01”榜上有名。
1997年“CB-01”的深海考察,是在夏威夷东1000海里的深水海域进行的。在这里,联合国分给中国一块1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中国自行普查其中的资源,可以留下一半富含稀有矿藏的地域,另一半还给联合国。因此,水下机器人这次出海,学术上的使命和价值也非同小可,它深潜成功引起的震动,确实不亚于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
蒋新松虽然1997年初就与世长辞,但由于他在中国最先致力于机器人研究,为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屡建奇功,因此被尊为“中国机器人之父”。详情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0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不断在改变。
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也不断地被人们制造出来。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能歌善舞的木偶,称为“倡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
在近代,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机械装置的发明与应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这些装置大多由时钟机构驱动,用凸轮和杠杆传递运动。
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一科幻剧本中首次提出了ROBOT(汉语前译为“劳伯”)这个名词。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1950年美国作家I.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三原则”,即:1.机器人不可伤人;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与,但不和1矛盾的指令; 3.在与1、2原则不相矛盾的前提下,机器人可维护自身不受伤害。
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使用化阶段。1954年美国的G.C.Devol发表了“通用机器人”专利;1960年美国AMF公司生产了柱坐标型Versatran机器人,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上的机器人。
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1974年CincinnatiMilacron公司开发成功多关节机器人;1979年,Unimation公司又推出了PUMA机器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控制;采用VAL专用语言;可配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Teach-in/Playback)型机器人。只具有记忆、存储能力,按相应程序重复作业,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这种机器人被称作第一代机器人。
进入8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非视觉传感器(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机器人—有感觉的机器人。它能够获得作业环境和作业对象的部分有关信息,进行一定的实时处理,引导机器人进行作业。第二代机器人已进入了使用化,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自主地进行工作。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古代的中国就可找到机器人的影子,如三国时的"木流牛马",周朝的"歌舞艺人"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才在中国起步,并于"七五"期间实施了"863"计划。
短短的二十年,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已占有一席之地。在制造业中陆续出现了喷涂,搬运,装配等机器人。但受市场,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装机数量仅1200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走产业化道路是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动力。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自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后,瑞康一号,探索者一号相续诞生。特别是"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能在深水中录像,进行海底 地势勘察和水文测量,自动记录各种数据等,曾两次在太平洋圆满完成了各项海底调查任务,为中国进入水下机器人的先进行列立下了功劳。另外,核工业中还研制 成功壁面爬行、遥控检查和排险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技术正朝着微型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发展。最近,2毫米微电机制研制成功和第一台"导游小姐"服务机器人的诞生,有利于推动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技术已达到"上天入地"的水平,但它们仍然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工作。然而人们希望它们能模仿人的智能,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独立自主的工作。
未来机器人将可以实现这一理想,它们完全通过自己的知觉采取行动,能像人一样说话、听声音、看东西、思考问题等。并通过自然语言与人对话,当你说:"要一 杯茶",它会自主的为你送上一杯茶,并客气地说:"请用茶"。有的机器人甚至可以摧摸人的心思,你打算出门时,不需给机器人任何指令,它会立即为你开门牌 号。还有一种"善解人意"的机器人,具有察言观色能力。机器人发现你的心情不愉快时,它会唱歌、跳舞逗你开心,你快乐时,它又会幽默风趣的同你开玩笑,甚 至捉弄你哟!
未来机器人向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在走向微型化趋势。微型机器人体积小,工作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将用于军 事上一种誉为"隐形杀手"的微型机器人,可深入敌人防线,秘密的侦察敌情,并且破坏敌人的武器装备、通信网络等。人们还设想研制一种可在人的血管中运行, 识另并杀死癌细胞的微型机器人,减轻病人的痛苦。
机器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领域是广阔的。它们最终将像电视机、洗衣机一样走近我们的生活,成为人类忠实的助手和亲密朋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0

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 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73年,当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蒋新松等人开始机器人研究。2. 在198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首台水下机器人“海人1号”,并在1986年实现深潜成功。3. 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海洋机器人在90年代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 199...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1、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2、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

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85年海洋机器人的诞生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1973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蒋新松与另两位同事正式提出开展机器人研究时,不少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多,就业问题尚且解决不了,还搞什么机器人?经过自动化领域专家的调研与论证,我国确定,主要开发3种类型的机器人,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机器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工业机器人,其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的机器人只能通过编程和自动化控制来完成重复的、简单的任务,如搬运、装配等。...

集群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0年代初期开始,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萌芽期。当时,全球科技正迎来一个黄金时期,人类成功登上月球,对金星和火星进行了软着陆。我国也在这一时期发射了人造卫星。受到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热潮的启发,尤其是日本的快速发展,我国于1972年开始了工业...

阐述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机器人起源与初步发展 机器人这一概念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早期的机器人主要基于机械原理设计,主要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汽车制造等领域。这些机器人具备简单的操作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化、重复性的作业任务。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开始具备了更多...

简述机器人发展历程
机器人发展历程简述:一、起源与萌芽阶段 机器人这一概念起源于古代神话和科幻小说中的自动机械装置。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人技术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早期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如自动武器和探测设备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开始扩展到工业生产中,主要作为自动化机械的一部分参与...

机器人的发展史
自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出尤尼梅特和沃莎特兰这两种机器人以来,机器人的研究已经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历程。程序控制机器人(第一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程序控制机器人,它完全按照事先装入到机器 人存储器中的程序安排的步骤进行工作。程序的生成及装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人根据工作 流程编制...

我国机器视觉发展历程
机器人视觉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代系统专注于按照预定流程处理图像并输出结果,这类系统多由简单数字电路构建,主要用于检测平板材料的缺陷。第二代系统则以一台计算机、图像输入设备及结果输出硬件为核心,图像信息在系统内部以串行方式流动,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新环境。第三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阶段:1. 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迅速取得了一批显著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和跳棋程序,引发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首个高潮。2. 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初期突破性进展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尝试更具挑战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