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害怕看人”这一症状常是病人主诉或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临床上称“视线恐怖症”。临床表现及分类视线恐怖症的临床表现和体验庞杂多样,大部分病人刚发病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光问题,一段时间后,忽然感到自己眼睛不敢看人,而成为困扰的焦点,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即以视线恐怖为主要症状。恐惧的对象主要是年轻异性,严重的病人对同性也感到恐惧,个别病人甚至害怕老人、儿童或家人。 主要表现试分为以下三类:(一)对视恐怖:病人主诉与对视时紧张害怕,看人时总想着对方的眼神,即使勉强对视,也躲躲闪闪,一扫而过,看人时间不足1秒钟。有病人诉说对视时心情慌乱,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目光不能集中,感觉对方的目光流露出“疑惑、生气、反感或仇视”的意思,有的病人坚信其目光能伤人、太毒、刺人不柔和,使被视者显的局促不安,表情难堪或手脚难受不自然。相当一部分病人认为其目光“色迷迷”的,有邪念,或有异样表情,看人时有“非分之想”的意思,只好眯眼看人或干脆闭上眼睛,悲观的认为“眼瞎了问题就解决了”。1例女病人诉说脑子里总浮现男童生殖器的形象,驱之不去,羞愧讨厌已极,故而不敢和男性对视。有的病人因不敢和人对视,总感到面前的人如影子,轮廓模糊高大。大多数病人初诊时不敢和对视,而是低头、偏脸或眯着眼,细心观察可见病程长的患者由于习惯性地眯着眼,藏其目光,眼周围皱纹增多,与其年龄不相称。(二)“余光”恐怖: 病人主诉用眼睛“余光”看人,特别是异性时感到不安、害怕,病人称余光看人并不等于斜视,而是眼球定视前方注意力却能高度集中侧面视野的目标,时间一长,积习成癖难以自控,引起侧面异性的注意和反感,病人抱怨当正视前方时,眼光发散,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不由自主地“余光”视野中的动静或人成了注意的目标,这个目标常常是异性或异性的胸乳部、,由于情绪不安,只好偷视一次以求放松,不久后“余光”又使其精力分散,难以控制。有些病人因此不能听课,只好在课桌两侧垒上两堆书或用手捧着脸挡住余光,以求视线集中。有的病人先是不敢和人对视,只好用余光看人,余光看人成了主要症状。(三)目光失控恐怖:其中眼睛总是不能控制的四处乱看,看人时觉着别人不愿被看,象是在生气;看别人的手脚,手脚象是“难受、躲避”,病人称不愿干扰别人,只好把目光转移到别的目标上,但又马上觉的这一目标太牵扯精力,只能再转移到别处,这样摇头晃脑不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专注。另有病人总感到眼球象被人牵着,不由自主地随周围人转动,无法集中注意力,深感苦恼。还有病人感到眼球不能灵活自如地转动,目光僵直呆板,看人不礼貌,怀疑眼神经有毛病,反复到检查,也查不出器质性病因。 症状形成过程及病理心理特点 在心理过程中,我们都要求病人详述发病过程,反复询问“为什么害怕看人”、“怎样形成的”。结果发现27例中有15例明显地受过环境中不良的激发,在持续的紧张、恐惧、抑郁背景中逐渐形成目光恐怖症状,另有9例虽然没有遭受大的挫折,但也能找到诱因,只有3例原因不明。在校学生的症状形成相似的特点。如有一女病人在高中学习时,因和同桌男学生低声谈话,引起周围同学的起哄、议论,这使她感到紧张和恐惧,她小心地摆正自己的目光和表情,感到一举一动都在受监视,她的眼睛余光高度戒备着周围的动静,结果还是不断的招来嘲笑和议论。终于,她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相信自己目光不正常,和别人不一样,看人时能引起别人的猜疑、反感或伤害别人。另一类典型例子是,一个男病人在高中学习时,总是用余光扫视旁边女同学,时间一长,养成了习惯或僻好,终于引起女同学的反感、躲避,开始自责、紧张,认为别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坏毛病,感到羞耻,无地自容,越想控制反而越加重。有4例因过于自卑而不敢与人平等地交往导致害怕看人,认为自己相貌丑,能力低,一事无成,毫无价值等。总之,大多数病人具有某些共同的心态:如自己的言行受到监视或嘲笑,易于在众人面前出丑,不正常的目光泄露了内心隐密的念头,目光表情不符合正常人道德规范,对别人造成了干扰或伤害。这类人都自卑感强,羞耻心强,又极爱面子,很少与异往。 恐惧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付诸行动: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3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4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5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恐惧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在生理上,恐惧症的紧张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恐惧症的紧张在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被别人注意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但只要正确认识了它,并下决心要改变,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这个心里怪圈的。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一、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勿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别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恐惧症的建议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人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发病率77%0,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0左右。 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1]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害羞,而在说话时不敢和人对视,虽然表现的有些紧张,但还是能够顺利与人交流和接触。但有一部分人不仅极力回避与人对视,还无法与人交流对话,这样的害怕程度就很有可能是视线恐惧症的表现。 视线恐怖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压抑内心一些正常欲望的自然表达;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不要出错,因此夸大了社交压力,带来强迫性的视线回避行为。 视线恐怖症患者一般表现为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到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很难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或者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自己也会感到痛苦。 要克服这种视线恐惧,最好采取“满灌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练习自我展现的胆量;也可以先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做视线接触练习。 在亲密的人之间,会因为交谈投机,彼此互相了解和欣赏而不由自主地接触对方的眼睛。同时,好友的一些心理鼓励,也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比如一句:“你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就可以创造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 另外,也可以先接触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不一定非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经过一段时间,在你逐渐能自如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就会慢慢适应别人的视线,不再惧怕注视对方了。 害怕与人对视的朋友,别再让视线恐惧症挡住你与人交往渴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