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平仄的古风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纔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唐代·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31]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32],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应平而用仄(“磬”),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虽然可以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像律诗以外[33],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宋代·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34]?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人一种古风的感觉。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尺”字古属入声)[35]。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夏”)。第四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叶”)。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平(“林”)。第八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规则。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参看《古体诗的平仄》)。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和失粘。若依上面的衡量方法,第二句是失对,第五句和第七句都是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
[9]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小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下同。
[10]参看杜甫《月夜忆舍弟》。
[11]这一种格式比较少见。参看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12]“那”,平声。
[13]“教”,平声。
[14]“漫”,平声。
[15]参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参看杜甫《客至》。
[17]“粘”,读nián。
[18]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
[19]“燕”,平声。
[20]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22]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式。
[23]林逋《山园小梅》第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七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两句,杜甫《天末怀李白》第一句“凉风起天末”也是这种情况。 [24]鄜,读如孚,平声。看,读如刊,平声。
[25]陆游《夜泊水村》第七句“记取江湖泊船处”,杜甫《春日忆李白》第七句“何时一尊酒”,王维《观猎》第七句“回看射雕处”也都是这种情况。

律诗平仄的古风式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纔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

律诗平仄的特定格式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25]:渡荆门送别 (唐代·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何为平仄,又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

七律诗句中的平庂运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式及押韵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2...

(1)律诗中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是什么?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用在第...
是不计较平仄的。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没有律句拗句的概念;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虽然出现了一些律句,这不是出于自觉有意而为。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

古七律的平仄要求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 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

求一首平仄规律标准的七言律诗
1.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

什么是古风式律诗
像《黄鹤楼》、《夜泊牛渚怀古》这类诗,在《唐诗三百首》中都被归入了律诗。这种符合字数要求、不符合对仗要求的“律诗”,就是古风式律诗。3、平仄合律 讲究粘对 王力先生关于律诗的第三个要素是: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讲究粘对。《汉语诗律学》平仄合律,就是指必须使用格律诗...

如何创作古典诗歌?律诗,绝句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