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信
《淮阴侯列传》中通过三次战争就树立出了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形象。在与魏王豹的战争中,魏豹“盛兵蒲坂,塞临晋”。“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以木罂否缻渡军,袭按邑”。
井陉之战。韩信率兵数万与赵军二十万战于井陉。韩信抓住时机迅速出击,违背常规灵活使用兵法,“背水为阵”,诈败诱敌,然后出奇兵“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两千”。“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终于以少胜多,“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于汦水上,禽赵王歇”。这一战,充分显示了韩信善于观察掌握敌我形势,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卓越军事才能。
二、项羽
《项羽本纪》写作上独具匠心,代表了《史记》传记文学的最高艺术成就。 第三节文字最为精彩。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大事颇多,战阵就有七十多次。
司马迁确认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大事件在项羽一生中极为关键,于是截取这三个重要的横断面,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再现项羽威猛刚强、激昂慷慨、视死如归的壮烈形象,项羽的品格、气质、才识、胆略、武艺等,在这些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其他史实穿插其间,补充前因后果,丰富了项羽的完整形象。
三、李广
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
李广人物形象描写“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
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四、刘邦
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
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
五、李斯
《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
扩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是:他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但又有着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根软容易相信别人,刚愎自用,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他爱面子,要的是尊严,缺少政治头脑,没有远见,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是站在复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并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
同时,项羽是一个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人,他不知道反省,知道灭亡时,仍然怨天尤人。太史公评日:“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为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刘邦,因为他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而严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又允许“善待”刘邦项羽自持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戒心,在刘邦委曲求全时不下狠心,不听劝告,终于放他回去。也因为项羽出身名门比刘邦更讲信誉,给了刘邦可乘之机,而项羽的最大弱点又是缺乏战略,刚愎自用,虽然称维一时,但最终给刘邦灭了而失去天下。
扩展资料
《史记》中的小说要素概括为三点:一.明显的人物形象;二.生动的故工作节;三.庞大的社会环境。
明显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描绘人物”,一个形象丰满、特性的主人公是一部成功的小说所必需的,而关于这一点,开端咱们能够一向追溯到《史记》傍边。与汉代曾经重于叙事、记言的史书比较,《史记》中那一个个有板有眼的人物形象正是最好的证明。
《秦汉文学-司马迁与史记》中说,《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列传,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司马迁长于通过尖利的抵触,生动的细节,精彩的谈论,选用烘托、比照、夸大以及互见等办法,把前史人物描绘得形象丰满,特性明显。
所以,咱们看到了管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看到了忠实忘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周公旦,看到了质量崇高、对待祖国矢志不渝的屈原……
《史记》还一改曩昔史书只记载帝王将相的传统,将目光转向各阶层人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