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在道家哲学中代表天地开辟前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并为先天五太,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五个形态。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形态。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列子》最先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而后的《太极先天图》的《解说》,谈宇宙五阶段说法,是把《列子》相关概念引入太极图解说。南宋理学代表朱熹曾与心学开山陆九渊就世界本原是否为太极发生争论。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太极的概念影响逐步涉及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层面,包括著名的太极拳。
可见,太极逐步被理解成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先天五太太极
太极在道家哲学中象征着宇宙创生前的混沌状态,它是先天五太之一,位居第五,代表着无极过渡到天地形成之前的阶段。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并深远影响了儒学和道教。《易纬乾凿度》和《列子》中详细阐述了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和太极这五个宇宙阶段,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进一步发...
先天五太的太极
太极在道家哲学中代表天地开辟前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并为先天五太,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五个形态。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形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列子》最先谈到太易、太始、太初、...
中国哲学本源: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中国道源哲学中的先天五太,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是揭示无极阶段向天地生成过渡的五个关键阶段。它们代表了宇宙演化的不同状态:太易,象征无垠虚无,是阴阳未分化前的初始状态。太初,更原始,无形无质,仅存先天一炁,标志着气的起源。太始,形虽现但无质,是阴阳开始交融而未具形体的...
请问先天五太都是什么?出自哪里?
先天五太分别是:太始、太初、太质、太素、太极。这五者均出自道教经典著作。解释如下:1. 太始:在道教中,太始指的是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也就是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它代表了宇宙起源的无限潜能和原始能量。2. 太初:太初是宇宙形成时的初始阶段,是天地未分、万物混沌之际的宇宙状态。它象征...
中国哲学本源: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中国道源哲学中的先天五太,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是理解无极到天地形成过程的关键阶段。太易阶段象征着无垠虚无,是宇宙最初的状态,尚未有气的显现。宋代的道法理论中,太易被认为是阴阳分化前的广大无垠虚空。太初阶段则进一步发展,由无形无质的先天一炁出现,它比混沌更原始,是气刚刚...
先天五太: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先天五太为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宇宙奇点,混元,混沌→宇宙大爆炸,太易,未有气→宇宙冷却,太初,始有气→元素形成,太始,始有形→天体形成,太素,始有质→行星形成,太极,阴阳生→构成恒星行星系统,两仪→行星出现昼夜四季,四象→...
道教中的先天五太是指什么?
先天五太为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分别是解释了五种道学无极过渡万物的开始:太易,只有无垠虚无的宇宙状态。太初,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太始,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太素,...
请问先天五太都是什么?出自哪里?
先天五太是道家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古代典籍《列子》中,它描述了宇宙从无极状态到万物诞生的五个初始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每个阶段代表了一个不同的宇宙演化阶段。太易,象征着宇宙的最初始状态,只有无尽的虚无,没有具体的形态和物质存在。太初阶段...
二十一 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太易)、原始动力(太初)、信息与形体的初始(太始)、物质的原始形态(太素)和物质的新陈代谢之力(太极)。先天五行与后天五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物质态物质的精微阐述,后者纯粹描述五种力的关系。将两者合一,即为河图中心的圆满十数,太极的阴阳关系则是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
先天五太太始
在道家哲学的范畴中,太始这一概念象征着无物质形态、不可见的原始宇宙状态,它处于开天辟地之前的阶段。太始与太易、太初、太素、太极并列为先天五太之一,标志着无极向万物生衍的过渡。在排序上,太始是这五个阶段中的第三个阶段。据《易纬乾凿度》的记载,太始是形体产生的起点。张善渊进一步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