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要有说服力的!!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800的黄河流域,而土地肥沃的河南省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黄河横贯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交通要到,中国最古老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这里。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着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人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5000公里长的黄河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流入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摇篮,成为了智慧,勤奋和坚韧的炎黄子孙后裔共同追求的这片土地。

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黄河流域酝酿出了13朝古都洛阳、10朝古都开封以及中原经济重镇郑州。

在3200年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20余个王朝,其中有200余位皇帝在河南称帝,并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三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和殷王朝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中国文明发源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夏文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山西 晋东南——文明初始
  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晋东南,她的历史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不断,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不枯,艺术精华播撒几千年而不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的艺术
  精华,是先祖赐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们把《文明初始晋东南》用文字的形式定格在这里,想赋予那饱经沧桑的历史以凝重和感染力,使今人有所启迪。——编者
  “五千年历史”从炎帝开始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是山西人的自豪,也是山西近年来文化宣传最为响亮的口号。但是为什么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却很少有人作过认真思考。更多的人理解为“五千年”是从尧舜算起的。但是,如果依据古史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年表,夏禹的时代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上加尧舜两代,距今也不过4100—4200年左右,何来“五千年”之数?

  我认为“五千年”,是从炎、黄开始算起的。据《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治百有五年”,颛顼“治七十四年”,帝喾“治七十九年”,尧“治九十八年”。关于这些数字,《今本竹书纪年》、《稽古录》、《皇王大纪》、《资治通鉴外纪》等各书所言有些出入,但无大碍。据此年代推算,炎帝距今,正好五千余年。

  农业是文明之母,没有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就不会有文明的发生。在历史传说中,炎帝是农业的发明者。但据考古发掘,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有了成熟的农业生产,并非在炎帝时代才有农业的。根据传说,细作综合分析,炎帝当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的人。他的贡献主要有:改进生产工具,作耒耜,进行农业技术革命;立历日,正节气,使民知寒暑之变;口尝百草,发明医学技术;发明集市,使民知贸易;削桐为琴,发明音乐;作明堂,兴祭祀,建立制度;发明《连山易》。这七项贡献,无论哪一项,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有巨大意义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此认作是文明的“曙光初起”。众所周知,没有文字之前,历史是靠口传的。“十口相传”为“古”,这就是古人对于“古史”的理解。口传“历史”,是神圣的,严肃的,有专人掌管,不得任意修改。因而传说中的夏商世袭,与我们现在地下的出土发现,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出入。尽管其中也有失实之处,但在没有地下发掘证实之前,我们还只能依据传说资料来阐述历史。因而关于炎帝的传说,应该是有根据的。炎

  帝发祥于太岳、太行之野

  关于炎帝的传说,学者们最熟悉的一条材料是《国语·晋语》的一段记载:“昔少典取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因陕西岐山附近有姜水,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把炎帝的起源定位在了陕西境内。如《水经·渭水注》就根据《帝王世纪》说,岐水向东流经过的姜氏城,就是炎帝姜姓的发源地。现在还有人称陕西宝鸡为“炎帝之乡”。但《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说:“姜,大岳之后也。”在先秦,山称太岳的唯有山西的霍太山。《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伪孔传曰:“太岳,上党西。”《史记·夏本纪索隐》注“太岳”曰:“即霍太山也。”

  我们知道,从史料的可靠性来说,《左传》是要远高于《帝王世纪》的。而且《国语》所说的“姜水”是否就是陕西之姜水,也还值得推敲。在《山海经·北次三经》以“太行之山”为“之首”的群山中,有陆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与同在一经中、发源于“发鸠之山”的漳水的流向是完全相同的。《北次三经》说:“发鸠之山……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看来上古时代在太行、太岳之间亦有水曰姜水。所谓炎帝以姜水成,应该是指的晋东南的�水,而不在陕西。
  据《山海经》说,位置在长子的发鸠山,就是炎帝的小女儿在的地方。说明这里是炎帝族活动的区域。《管子·轻重戊》说:“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刚,九州之民,乃知谷食。”淇山即在今晋城市的陵川东南,淇水发源地。《路史》卷十三《禅通纪》说黄帝封炎帝之后于潞,即今长治市的黎城、潞城之间。黄帝为什么要分炎帝之后于这里吗?这正说明这里本来就是炎帝的老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岳山的周围与太行、太岳之间的长治、晋城一带,不仅分布着与炎帝族有关的村落地名,同时还有大量有关炎帝活动的传说。如高平市羊头山上分布着神农城、神农泉、神农得嘉谷处、炎帝庙。立于长治市黎城县的隋代《宝泰寺碑记》就称此地为“炎帝获嘉禾之地”,唐天授二年所立的《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亦言:“此山炎帝之所居也。”古以羊头山所产黍子以定律历,无疑也是因为此地为炎帝得嘉谷之所。

  我们将这些传说与古史记载相互印证,不难发现晋东南地区关于炎帝的神话与传说,乃是有历史根据的。程瑶田的《释虫小记·螟蛉蜾�异闻记》和傅斯年的《周颂说》都提出观点认为,凡是一种可以流传于民间的文学,每每可以长期保存。不能在民间流传、藏于zf的文学,一经政治巨变,便会丧失。因而我们对于晋东南炎帝的神话传说,绝不可等闲视之。

  晋东南最具备炎帝尝百草、得嘉禾的条件

  晋东南地区是一个长条的盆地,呈北高南低型,周围高山最高处达海拔2500米以上,盆地边壁是丘陵,一般在1000米至500米间,盆底部分从海拔950米到300米不等。有3条主要河流纵横于其间,西部沁水,北部浊漳水,中部丹水。这三条水,皆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与《水经注》中。晋城古又名泽州,阳城古又名�泽,太岳有地名安泽,从这许多“泽”字,可以测知古代这里应当是有不少湖泽的。《元和郡县志》卷十九“阳城县”下引:“墨子曰:舜渔于�泽。”说明这里水资源比较丰富,利于渔耕。

  作为“文明之母”的农业,其发生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植物生长并可供农耕的环境。而晋东南地区的生态格局,无疑成了人类早期最理想的家园。这里有山陵,有丘阜,有平原,有湖泽,有森林,有草地,有水域,可猎、可采、可耕、可牧、可渔。仅晋东南山地,就有种子植物125科,512属,1090种。其中油脂植物147种,淀粉植物98种,果类植物136种,密源植物136种,药用植物426种,野菜植物68种。据20世纪考古学、地理学、气象学的研究成果,新石器时代的北方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于此推断,那个时代晋东南的植物种类比现在会更多。

  晋东南是华夏文明最佳的“孵化场”

  文明的发生、培育,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中国近代地理学与气候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一篇题为《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的文章,文中指:“在文化酝酿时期,若有邻近野蛮民族侵入,则一线希望即被熄灭。所以世界古代文化的摇篮统在和邻国隔绝的地方。”而上党盆地,则像一个“鸟巢”。其地,东边太行山,作为中国陆地地形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南北纵贯于河北与山西间,成为一道割断山地与平原联系的天然屏障。上党西边是太岳山,太岳山脉北端在榆社、左权一带与太行相连,向南与中条山相接。上党南是中条山,东西横亘数百里,东与太行主脉相接。在三条山脉交汇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型盆地。可以说这是华夏文明最理想的“孵化场”。外围大山像城墙,将这里保护起来,一方面使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免除了游牧民族及其他狩猎集团的侵扰。另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这里的先民准备了必要的生活资料,使他们获得了安定发展的物质条件。1984年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武乡县石门乡征集到磁山文化期的石磨盘、石磨棒。武乡位于晋东南的北部、漳河上游的浊漳河流域,而磁山则在此下的漳河流域,二者相距不过100余公里。这说明在太行山东的磁山文化人群从事农耕的同时,在太行山西也有同样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生养、蕃息,他们正在作着文明诞生前的准备工作。
  晋东南的黍稷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基石

  文明的启动,是靠食物做支撑的。衣食足而后知礼仪,礼仪就是文明存在的说明。因而上古人类主要食物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宜于生产此种食物,这对文明的发生至为重要。

  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证明,上古三代华北地区先民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黍、稷,即黄米与小米。故在《诗经》中,黍稷频繁地出现。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小雅·出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在《尚书》与甲骨文中也见有黍稷的记载。

  因而最宜黍稷生产的地方,就应该是文明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而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则以盛产小米闻名全国。其所谓“沁州黄”、“泽州香”,皆为旧时宫廷贡品。高平羊头山所产黍子,则更是载之史册。如《隋书·律历志上》即载以其定律之事。明《乐律全书》卷十说:“旧说上党之黍有异他乡,其色至乌,其形圆重,用之为量,定不徒然。”这说明,在晋东南一带自古就适宜黍稷生长。

  晋东南英雄神话是文明初始的佐证

  翻检中国文献,不难发现,凡是著名的神话,如炎帝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尧舜禅让、成汤祷雨等,几乎都与晋东南及其周边地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我们把晋东南及其周边神话作一研究,便可以发现,晋东南及其周边神话,明显地带有英雄传奇色彩。这些英雄传奇神话,有共同的特点:一、它们歌颂的是带领群体抗拒灾难的英雄,也就是说,这些神话英雄都具有氏族或部落联盟首领的性质,体现着较大的生活共同体的形成;二、所抗拒的主要是水灾与旱灾,这正是农耕社会最恐惧的两大灾难,体现着这些群体的农耕生活性质。

  文明虽说是群体的创造,而作为人类进步的巨大成果,必然要有英雄的介入。因为文明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形成为标志的。作为文明载体的“国家”,无论其形态多么原始,都必然是以统领众庶的“君”的存在为前提的。《白虎通》说:“君,群也,群卜之所归心。”这所谓的“君”其实就是原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领导野蛮群体走向文明的圣王。因而作为在华夏文明史上有特殊意义的晋东南地区,成为上古英雄神话与传说丛生的地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以说,晋东南英雄神话乃是文明初始的曙光。

  文明初曙于太行旭日升起于晋南

  “孵化”需要封闭与安定,而发展则需要开放。晋东南虽适宜于文明孵化,而狭小的土地却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的发展。而在晋东南盆地这一巨大的“文明之巢”周围,则有适宜“文明之鸟”结巢而生的丰茂之林。走出晋东南盆缘大山,向西不到100公里,便是尧都平阳,是广阔的临汾盆地:向西南不到100公里,便是舜所都之蒲坂与禹所都之安邑,是平坦的运城盆地;向南不到100公里,便是夏后氏所都之阳城与周之东都洛阳;向东不到100公里,便是殷人之都城安阳。如果以上党为中心,以百余公里为半径,由西向南向东画一个半圆,这便是司马迁所谓的“天下之中”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尧、舜、禹、夏、商、周等古都,皆围绕晋东南地区而旋转,并相去不过百余公里,这只能说明晋东南作为“文明之巢”对于先民情感牵系的意义。

  “文明之鸟”从晋东南飞出,将文明之光带向四野,而文明最先结巢之所,就是山西的晋南。因为晋南临汾、运城两大盆地,不仅与晋东南相接壤,而且土地平旷,气候与晋东南也相近,是推广黍稷生产技术最好的地方。当然向外发展,也会遇到阻力,如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族(在苗族几个不同系统的传说中,都说蚩尤是在黄河北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首领),在向外发展中,就与从事游牧生活的黄帝氏族(《史记》说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说明这是一个游牧集团)发生了冲突,结果落败,大批南逃,只有一小部分留在黄河流域。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文明,它对于落后民族是可以不断熏染、同化的。落后民族大肆破坏的同时,也在学习先进民族的技术,改造着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样也就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文明最早在晋南地方生根,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完成的。晋南有比晋东南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与它种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文化交流促成了文明的迅速发展,因而代表华夏文明之光的尧、舜、禹便在这里兴起。

  因此我们说,华夏文明的曙光破晓于晋东南,而代表文明光芒四射的旭日,则是在晋南大地上升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4
华夏的主体是汉,汉族的汉。汉,汉朝,刘邦是由汉王起家。封在那地之所以称汉,汉中,汉江,广汉,这些个的汉都源自于龙汉的汉。…龙汉,龙系与其系下的修真人族共同组成的势力,能沟通天地的人是巫,巫出自华夏的人,巫就是汉。巫代表生命进化的一种级别,如同妖,仙,神,那也都是级别。华夏人族的户头,挂靠在龙汉的汉下面。…巫妖之战归龙凤大劫,此战结束了龙凤麒麟三大天系的大争,天地得以一统于龙汉。于是的后来,天之子以五爪金龙称之,于是我们拜祖先。天系有物质身的时代,龙汉的活动主区域中心,便定义为汉中,周边之地,多冠以汉名。那么汉这一族的起源地,就不用多说了。
………炎黄是华夏的始祖,始祖的定义,取决于礼制,简单地说,谁先代表华夏人族进入天地体制,谁就是始祖。而这事成了之前,得先决出天地之主,即龙汉系一统天地后,才能定义出始祖。………华夏的夏,是启的夏朝的夏,华则是华阳国的华。华阳国志蜀国志,蜀起于人皇,地称天府,又称华阳。…人皇,也出于礼制,天地一统后才能定义人皇,人皇的皇权天授,这也得先决出天地之主。当然称天子之后的皇帝,再说天授就是忽悠子民了,这此仍与礼制有关。人皇之始,算神农,卸任人皇才是炎帝,这帝是五方天帝之一的帝。天府,也可能是朝上天,夕下天的天府。
………炎帝其母游华阳,怀胎而孕。炎帝的出生地,洋县的华阳,离汉中极近。汉中的周边,都是华阳的地盘。天地统于龙汉,人皇天授,别的地盘别论你的文明领不领先,你只能归王级,部落级,这还是体制决定的。
………始祖论炎黄,因为炎帝是变种的龙头加人身,其血脉算人系也不算人系,仙凡。之后的发展,主系是黄帝。…说华夏,也类似。颛顼绝天地通,引发了天倾与大洪水,低海拔的文明被水一扫而空,所以就别提二里头了,也别提中原及河南了,不被水倾覆,华阳也不行。文明的重启,夏启的启,人种来自于青藏高原一带的保存。指望低海拔里的高山,幸存的打猎与放羊的,重启就不会是夏了,同样也得近公元元年。…华阳存在的多年,势力与族群早就延伸到高原。重启了的夏,溯源也是与华阳有关。夏的起源,与高原有关,羌。…所以,定义为华夏。
………水退人进,人顺高原而下。中原,河南,是华夏的成长之地,而不是起源之地。由高原而下的,黑头发黑眼晴,龙系崇拜或天崇拜的,这几样同存的都是汉。…往大里论,三系统于龙汉,龙汉的地盘就成了中,西东中的中,中土的人族,都有权利称汉。———“贪僧来自中土大唐”唐僧如此说的,中土。中土,都算汉的起源地。
第3个回答  2009-09-29
华夏文明是统称 他也就是最早的两河文明 黄河 长江 要追溯华夏文明发源地其实就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只说黄河文明是不确切的 但黄河文明历史较早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其流经的地域便逐渐吸引了人类居住 逐渐形成聚落 形成了文明
第4个回答  2018-10-21
黄河流域,如果确切的找一个点应该是齐鲁,也就是今天的山东。
有书为证:
《春秋》孔子 鲁国
《左传》左丘明 鲁国
《公羊传》公羊高 齐国
《谷梁传》谷梁赤 鲁国
《论语》孔子 鲁国
《孟子》赵岐 鲁国
《大学》曾子 鲁国
《中庸》孔伋 鲁国
同一时期出现的《诗经》不知道作者是谁,是由孔子编写的。本人觉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来源于民间。
200年后才出现了《离骚》
400年后才出现了《史记》《汉书》,要知道三皇五帝的传说出自《史记》,所以说不可信。他仅仅是个传说,是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推崇。《黄帝内经》也一样,出自《汉书》。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1.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地区,这一概念既包含地理意义,也蕴含文化内涵。2. 具体而言,中原指的是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古代华夏民族的摇篮。3.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根基可追溯到若干古代文化,如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4. 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华夏文明起源于陕西,这一地区孕育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从212万年前的蓝田中国最早直立人到龙岗寺猿人遗址,时间线延伸至100万年前,见证人类文明的早期探索。陈家窝猿人、大荔智人等历史痕迹,进一步描绘出早期人类在陕西的活动轨迹。进入新石器时代,从“龙王辿”遗址到“老官台文化”,再到半坡文明、姜寨...

华夏文明的起源地点,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中华文明的根基,位于中原之地。“中原”这一称号,还有中土、中州、华夏等别称,主要指的是河南省,特别是洛阳至开封这一带的黄河中下游区域。在与外族对抗的时期,中原概念则广泛涵盖了整个中国。中原,原本是指天下的中心地带,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民族的诞生摇篮。被视为中国天下的...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1.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地区,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涵盖了黄河中下游的多个省份,而在狭义上则特指河南省。2. 中原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常被描述为“天下中心”。3. 华夏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多个古代文化,包括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等...

华夏民族是在哪诞生的?
华夏民族的诞生地是中原地区。详细解释如下:华夏民族,也常被称为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关于其诞生地,普遍认为是在中原地区。中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古代的河南地区作为中原的核心区域,孕育了华夏民族的众多重要文化元素和传统价值观念。此外,华夏...

华夏发源地
华夏的发源地是中原。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时代。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后演变为指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

华夏发源地在哪儿
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原地区,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中原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中原地区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文明传播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是在中原,即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这一地带处于东西南北浸润的中心,使其无论在吸附还是扩散方面较其他区域均具有优势。中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很多民族、种族、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逐鹿中原。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的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石峁遗址作为六大都邑之一,也被认为可能是夏朝早期的都城。这进一步证明了陕西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和繁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