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自卑了
我的自卑是来自于童年跟孩童时期的时候 我小的时候啊 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所以这时候呢 小时候就受过伤害 譬如同学会说 你怎么那么笨啊 你考试都不会耶 或者 曾经在小的时候 老师曾经骂过我 或者是被某些同学隔离的感觉 应该说是被孤立 那时家里要买房省钱 那有的时候是不能跟同学一样的 因为就是买不到好的鞋子 然后每一次都是穿同样的衣服 那时我的同学就孤立我 小的时候有时候是这样子
这样子我长大后就会想 我一定要努力工作 一定要努力学习————可是 当我成功为了赌这一口气啊 会撑很辛苦 辛苦到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就想当第一名 会永远咸自己不够好 那种自卑是来自于童年很深的伤痛 就是觉得我不够
以下是我通过看上面的书籍对自卑心理的解决得到的一些认识。我想人出现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第1点,自我的潜意识方面。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原生家庭有关与童年的经历有关,在童年的时候,父母给予自己有过多的限制,过多的不允许,自己的许多希望需要没有满足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会深藏于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好,不如别人,不应该去得到最好的东西,这就是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
若要克服这一点,我们长大了,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了。自己就要多给自己一些支持,多给自己一些允许。多支持自己内心中的意见愿望,多允许自己,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允许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可以从小事方面去坚持自己的意愿,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充分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和愿望,不要对自己有过多的限制。让自己多一些满足感,多一些主宰自己人生的感觉,自卑感就会消减了。
2
第2点,人类生活的真相方面。自卑心理的产生与缺乏对人类对生活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自卑产生于与别人的比较,当自己觉得不如别人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自己的心中没有独立自由平等的观念,看到别人就总是想和别人进行比较,看到不如自己的就自大,看到比自己强的就自卑。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认识人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和自我的真相。所有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所有的人作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每个人呼吸的空气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他的家庭,他的环境,每个人都有他的烦恼痛苦,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痛苦和各种挣扎,每个人都要工作,努力劳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得到维持生活的报酬。
当你了解到人生在这些基本面的平等性,就会认识到,在现今这样一个人权基本平等的社会,自卑是没有必要的。
在社会中,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事,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温饱就会得以满足,你的生活就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你想干什么事,只要不妨碍别人,别人也管不着你。
别人干什么工作,挣多少钱,又能怎样?你也无需高看他,自觉不如他,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讲的就是这个事实。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有吃有住有衣穿,和别人又差得了多少呢?何必自卑呢?
3
第3点,人生态度方面。人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有两个基本的态度,一个是,爱和包容的态度,一个是怨恨和,指责,恐惧,的态度。
当一个人采取爱的态度的时候,它自己就会感到生命充满了力量,内心充满了光亮和温暖。如果一个人采取了怨恨的负面态度的态度,不管别人有什么感受,这个人自己内心就首先感到了自己生活在昏暗和冰冷之中,生命失去了力量。
所以为了让自己感到强有力的生命,感到温暖和光亮,应该采取爱的态度,这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虽然完全无条件的爱的状态难以达到,但我们可以无限接近这种状态。我们越接近无条件的爱的状态,因恨而产生的生命力的流失就越少。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自我要有阳光心态。对别人的基本态度,是爱的态度,不挑剔,不指责别人,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于人。面对任何人的态度都是喜乐,礼敬,友好。
也就是说面对世界要有一种无条件的爱的心态,不论世界是怎样的,都要爱着这个世界。别人指责我抱怨我,我绝不指责抱怨别人,别人和我搞对立,我绝不和别人搞对立。别人抱怨指责我,和我搞对立,冒犯了我,我绝不和他计较,我原谅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而冒犯我,或者是因为无知冒犯了我,所以我原谅他们。
所有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劳动讨生活。他们对与社会人群都是有益的,所以我要敬重他们。偶尔他们犯了什么错,那也源于他们的无知,所以我原谅他们。
当你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社会人群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社会有隔阂了。
4
第4点,满足心理需要方面。要自己爱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
人自卑,不敢与人交往,往往是觉得自己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别人会不认可自己。当心中有这个念头时,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别人,言行举止失当,从而更加自卑痛苦,而不愿与人交往。
每个人都在追求别人的爱认可和欣赏,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最深切的需求。这种需求影响着每个人。
但是拜伦凯蒂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别人的爱和认可。当我们去追求的时候,当我们有所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委屈自己,戴上面具伪装自己。这样会使自己觉得受伤,没有爱。
当我们带上面具,以一个虚假的自我去追求别人的爱和认可的时候,即使得到了这种爱和认可。我们心中也会痛苦。因为我们知道别人认可的是那个虚假的自我。而不是真实的我们。
追求得到别人的爱,认可和欣赏,有时往往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别人是否爱我们,欣赏我们,那是别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有时就是我们做的再好,别人也不欣赏,不爱我们,因此追求别人的爱和欣赏,往往是不可能的。
5
那么追求爱认可和欣赏的这种人类最深切的需求,该如何满足呢?人类的这种心灵黑洞,该如何填补呢?
在我们认识人生的真相,自我的真相和爱的真相后,我们可以爱我们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
我们自己可以无限的爱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当我们体验到自己身体健康,能够自由的蹦蹦跳跳,可以通过劳动获取饱暖的生活,可以自由自在的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值得爱了,我们就有充足的爱自己的理由了。
当我们了解了人生的真相时,我们会了解到,我们就是爱,爱就是我们自己,爱从未离开过我们。我们只要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满足,我们就回到爱中了。
人们渴望爱认可和欣赏的心灵黑洞,在我们爱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时,就填满了。
我们的心灵中的爱满足了,我们就成为圆满的爱的本身,我们无欲无求了,我们只需要将这种爱散发出来,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爱的光明和温暖的感觉了。
就像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我们伸手去挠它的肚子,爱抚它的时候,我们自身就被这种爱和温暖充满了。
就像一盏灯将温暖和光明散布到周围的时候,这盏灯是最热最光明的。这个时候这盏灯并不需要,外来的光和热,如果有外来的光和热,对它来说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雪中送炭的迫切需要。
我们内心的爱也是这样,当我们爱自己周围的世界,我们自身就体会到这种爱的光芒和温暖。
我们内心的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爱,因为我们的爱是那么的充足,已不需要外来的爱和认可,如果有,那也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如果爱是有条件的爱,只有外界满足了我们的条件,我们才会去爱,那么我们就是将生命的主动权,将爱的感受的主动权交给了外界,当外界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就感到生命的欢乐和有爱的感觉。当外界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就不愿再去爱,我们就会应激性的选择收缩冷却自己生命的激情和爱的付出。
这就像一盏有条件才发光的灯,条件不满足时。它就怨恨地关闭了自己。它首先失去了光和热。它的内心首先体会到了关闭后的黑暗和冰冷。
所以不要去追求他人的爱,认可和欣赏。应该爱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然后给自己周围无条件的爱,永远不指责抱怨周围的世界,永远爱自己的世界。认可自己的世界,欣赏自己的世界中的一切。那么你就会被爱的感觉充满,被喜悦充满。你首先会感到这种爱的温暖。当你改变的时候,你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6
第5点,人际交往知识方面。容易引起自卑的原因还有因为人际交往技能和常识缺乏,面对人际交往,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是得体的从而有些寸步难行的感觉。
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有缺失。中国的教育教的都是生活技能的内容,缺乏人生的教育。自己应该补上人生教育这一课,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心灵学,心理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书籍。
传统文化方面推荐你看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不要把《弟子规》看作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而要把它看作是人际间交往的规则,就像是开车要遵守的交通规则一样。交通规则是告诉开车人在路上开车的方法,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帮助人能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而不是约束开车人的。《弟子规》是来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法,避免出现人际矛盾,帮助人到达自己人生的目的地,而不是用来约束人的。人际间出现的矛盾冲突,都可以在弟子规中找出原因来,可以找到避免的方法。
还可以看看网上的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看过这个视频,你可以对人生的认识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