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有序 1.兄 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 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则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兄弟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也就是《弟子规》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看看古代圣贤人,他们兄弟 是如何相处的。周朝享国八百年,其间有许多令我们后世感佩的史实。下面就是一个很感人的“泰伯三以天下让”的至德事迹。周太王生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而太王看到王季之子昌有圣人的瑞相,心里很欢喜,觉得这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周朝的领袖。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明了父亲的心思,所以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障碍,又怕父亲碍于要传位元给长子的这个情况会发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 个兄弟就用外赴吴国去采药、断发纹身不宜治国等善巧的手段,给弟弟王季创造合情合理的继位条件,从而使昌能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王位。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泰伯跟仲雍这样做成全了什 么?成全了父亲的心愿,也就是尽了最大的孝心。对于兄弟,他舍掉天下,舍掉权位礼让于弟。不仅如此,他们“一家让,一国兴让”的榜样力量,还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让人们都懂得孝为至德,懂得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勇于谦让。如是家庭的纷争减少了,社会的纷争自然也减少了。这种三让天下的示范不止感动当时千千万万的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也都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这种德行。祖先为我们作出的好榜样,我们要一代一代承传下去。 我每一次看古代这些故事,常常一个人就感动得不行,所以我很怕我看德育故事的时候旁边有人,我都是自己偷偷看,哭得比较痛快一点。但是痛快之余,深刻感觉圣贤人是怎么去存心、去待人,感动之余要赶快效法,赶快力行。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李绩,李绩很得唐太宗的赏识。李绩除了是忠臣之外,侍奉父母、侍奉兄弟姐妹也非常尽心尽力。晚年的李绩去看姐姐的时候,还亲手给她熬药吃。一次在熬药吹火的时候,火苗刚好烧到胡子了。他的姐姐就说: 家里面这么多的仆人,你就叫他们去做就好了,不要再自己动手了 。李绩却回答说: 姐姐,你都八十几了,我也七十几岁了,为弟还有多少机会能为您做事呢?能够亲手为你煮药的机会,往后也不多了 。所以弟弟念念想著什么?想著从小到大,姐姐对他点点滴滴的照顾,这分恩情不敢忘怀,兄弟姐妹有这样的情谊,家和万事都兴。 我的老师,他们兄弟姐妹八人,老师最小。她非常敬重哥哥姐姐们。而哥哥姐姐也是对这个小妹关怀备至。老师念高中的时候,就住在姐姐家。工作后老师感念兄姐的提携照顾,又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帮忙照顾甥侄辈,帮助他们求学、成长,前后加在一起一共带过十八个晚辈,为兄姐解决了许多实际的困难,也让年迈的父母甚感欣慰。老师自己没有要孩子,可是在母亲节这天,她可以收到许多的蛋糕,甥侄辈象爱自己的妈妈一样,惦念著她。老师家,这个在现代可谓庞大的家族, 气氛和乐,温情融融。她的孝悌之举,可谓是我们现代人的榜样。 我跟我两个姐姐感情也很深。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身体一度不大好,要熬中药吃,每次要煎一个多小时。可我住学校,又不便于在宿舍煎药。我姐姐每天早晚帮我熬药,熬好后还要长途跋涉,把那一小碗中药送进学校里给我吃。我把姐姐送的这碗中药端在手上,还没喝,病都好一半,这种天伦的关怀,喝下去病好得特别快。 所以人的一生有两股力量是完全不求回馈的,会在人生过程中时时给你很强的力量,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对你的支援。所以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都不会觉得有挫折感,常常觉得背后有无穷的力量。 看到古今的这些兄弟之情,姐妹情谊,我们要见贤思齐。他们处处都想著能为兄长、能为兄弟姐妹做些什么,甚至连命都可以舍给兄弟。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因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去跟兄弟姐妹吵架?去跟兄弟姐妹起冲突?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后代子孙不读经书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都觉得抢在手上的就是自己的,而演出一幕幕兄弟相仇的悲剧。细读史书,古代那些宁舍身命给兄长的人,他的命不仅没有减短,还因他那种至诚的心,寿命还会延长, 因为仁者寿。很多肯舍钱财,不跟兄弟争财的人,是不是因此就没有钱?舍出去之后不只自己不会没钱,后代子孙还会榜上有名,后福无穷。这些事例在史书上不胜枚举。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词很有味道: 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连枝各自荣 ,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 ,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当你能忍得下来, 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这是 些些言语莫伤情 。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于兄弟之情特别珍惜,所以要好好珍视兄弟友爱相处的机会。 弟兄同居忍便安 兄弟要能够忍让。在《弟子规》里面有提到 财物轻,怨何生 ,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兄弟之间懂得舍财,懂得相互扶持,那就不会有争吵。有一句话说: 人欠你,天会还你 ,这个 天 就是天理,你的福分会水到渠成。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姐妹又生了孩子,孩子之间又是兄弟姐妹了,所以我们这一代要做好样子。上一代如果不能忍一时之气,干出了违背德行的事情,下一代就会效仿,可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女相互争斗。所以人要深谋远虑。 莫因毫末起争端 ,就是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争吵。 当我们真正表演出好的德行给子孙看的时候,我们的家庭才会兴旺,我们的后代会学到好榜样,长养了他的德行。有了这个德行之后,他一生的事业就有了很好的根基,绝对会有好的发展。《论语》说: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我们传家一定要先传孝悌的德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根本。 家如是,国家亦如是。我们一开始举的周朝的例子,开国的几个圣王都做出了孝跟悌的榜样,正因为有这么好的榜样,周朝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朝代能悠久都不是偶然的,一个家族能兴旺几百年也绝对不是侥幸的。 2. 手足规劝之道 在兄弟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兄弟有过失能不能视而不见?若视而不见,他可能愈走愈误入歧途,我们怎么可能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足继续做错事,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劝诫。那用什么方法去劝?我们要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兄弟对我们的信任到哪里,而这分信任一定要在平常相处的时候就开始积累。信任愈高,劝诫的效果愈好,所以很多的功夫要什么时候练就?平常就要练就。 古代的人劝自己的兄弟都非常有耐性,也很有智慧。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才回来,大哥就对他破口大骂,自己也气得半死。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弟弟并没有改善。 看到这种情形,陈世恩就对他大哥: 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 。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若是你,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会不会火都等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 一切法得成于忍 。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抚著弟弟的肩问: 弟弟, 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 然后就一边扶著他一边说: 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 。然后把弟弟带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同样的关怀和爱护。 其实一个人在外游手好闲,他会不会觉得很快乐?他也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所以当他能够很感受到兄长对他的爱护,其实他会慢慢走回头,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的,只要你让他有台阶下,只要你让他知道往怎么样走才是对的,你拉他一把,没有人不愿意接受的。但是何种方法能够让对方感动、接受,这个就要靠我们的修养跟智慧。后来他弟弟在陈世恩的关怀下,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而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好象一直都是在后悔,问题出在哪里?修养!所以任何事要成就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大学》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管你是天子也好,平民也好,你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事业有成,都要从修养自己开始。所以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德未修,感未至 啊!儒家有句心法,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任何事做不好不先指责任何人,要先检讨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你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耗在批评别人上面,而是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这个态度至关重要。当你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跟你相处会很感动,会被你的德行折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