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高中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题所述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对语文教学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文言文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博大精深。学好文言文对提升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传承和发扬,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学语文选摘了大量的文言文进入教材,笔者认为主要的用意就在此。
文言文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起作用的:
一、 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贤在科学、技术、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绝大多数以文言文的形式保存和传承。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篇目都是经过历史积淀的名言、名篇,例如:通过学习《史记》中的篇目可以增进对历史的了解;通过学习《论语》可以了解儒家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有多么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文言短文,可以深刻理解现代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的成语的深刻内涵等等。对这些篇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管中窥豹,学习到中华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彩的部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能够主动涉猎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为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传承、发扬,打下坚实基础。
在浩翰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历代文人志士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如同高山雪莲,让后人仰慕钦佩,“千载有余情”。屈原的“忧愁幽思”而作的《离骚》,苏洵酣畅透辟的《六国论》,文天祥以一片“磁针石”之心而著的《指南录》……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通过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细致阅读,领会蕴含在文章中的爱国情感,可以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课本中还有很多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读罢《孟子》领略了超越古今的浩然之气,“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教育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在《训俭示康》里,司马光告诫后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读起这些文章来,仍然是字字千钧。可以说,文言文拥有无可估量的教育潜能、审美潜能,只要我们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习文言文作品有助于培养起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根弦,它极其敏感,稍加拨动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热爱。在流传已久的古典文学精品里,能激发这种情愫的文字比比皆是。儒家经典,《史记》等史学典籍,李杜的诗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学生经常浸染其中便可品味出中国文化的特有心态。
上世纪末,曾有西方学者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尚且有如此高的评价,中国人对此更应深思。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教材编写建议方面,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言文不仅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认知和思想精神,因此,通过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面对资讯爆炸的时代,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习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言文学习能增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发现和欣赏周围事物美的能力。文言文教材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从这些人身上,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捍卫国家生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那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局观,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正确地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提高审美素质和感知能力。历史人物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使学生灵魂得到洗礼和荡涤,这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文言文学习能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想象力比任何知识都重要。爱因斯坦说:“陀斯托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他的话,强调任何人都需要审美想象。学习文言文必须发挥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因为文言文言简意赅,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要靠读者去领会。因此,我们要通过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经验,丰富情感,以发展审美想象力。
名篇佳作就充满各种变幻无穷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开篇“蜀山兀,阿房出”,以大胆夸张的手法,使人想象出阿房宫之规模气势,“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些文字想象丰富,阿房宫中楼阁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桥梁横卧水面,灵动如飞;复道飞架在楼阁间,色彩绚丽,美丽如虹。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秦王穷奢极欲的生活便历然在目了。
再如庄子的《逍遥游》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一节文字描写鲲鹏变化、鹏鸟高飞,构思奇特,需闭目凝神,眼前就会展现一副神奇、雄伟的画面:在浩渺的北海,鲲这条大鱼在游动,只见洪波涌起,大鱼的闪闪银鳞在海水动荡中化作轻柔的羽毛,一只奇大无比的神鸟冲天而起,它的翅膀遮蔽了天空,翅膀拍动激起的浪花不知有几千里。这是何等的奇观,文字给学生以神奇的想象,一副壮美的画面油然而在目前。
文言文学习能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成熟。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健康健全的审美心理。让学生经常跟古之圣贤接近,从而慢慢理解圣贤,慢慢跟圣贤对话,他们就会渐渐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进精神与宽厚的胸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节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原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悟到“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而思齐”的人生追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的境界。这样慢慢熏陶习染,使学生人生境界不断提升。学生接触经典的机会越多,他的审美心理就越能趋于成熟,促使之早日形成正确而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而深沉情感,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认知,文言文学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 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学好文言文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字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说话的作用,“一言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语言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强弱对他今后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言文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也一般比较有感染力。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本所选的名篇务必精读,熟读直至背诵,名家名篇的语言不仅规范典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句,至今犹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学生常记常背一些这样的文句,精美的语言就会融化到他们的骨子里去,时时激荡着创新的灵魂,通过感染、熏陶、内化,生发出旺盛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新的语言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献极其丰富,传诵至今的许多名句名篇,堪称中华文明的结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为了“丰富语言的积累”,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的语言材料。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必须继承的语言材料很多,从常用词语到名篇名段名句,都应该继承下来。在可能的前提下,识记的越多越好。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开中学语文课本,我们常会对古人那一个个高超的说话艺术击节赞叹拍案叫绝。如邹忌的生动设喻、绵里藏针,触龙的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烛之武德欲扬先抑、晓以厉害等。他们用如簧之巧舌,达到讽谏奇王,说服太后,说退秦师的目的。赏析文中人物的说话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口才不无裨益。邹忌在讽谕齐王时,由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认识到身居高位的君王,听到的常常是阿谀逢迎之辞,难以听到实话,因而容易受到蒙蔽。邹忌首先分析了妻、妾、客、“美我”的原因是“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自己因而受到了欺骗。接着启发齐威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由此推出,国君听到的常常是溢美之辞,以致受到蒙蔽。这种以事为喻,寓道理和指责于其中的讽谕法,取得了神奇的劝谏效果。可见,艺术地使用语言,往往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不妨从古人身上多多学习和借鉴语言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文言文学习可以积累成语,积淀语言。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包括流传于人民口头并被吸收的俗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它们的流传大部分来自于古代的文献典籍。例如孟子的语言成就很高,从中可提炼出不少常用的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一暴十寒等。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以下成语:布衣之交,刎颈之交,价值连城,完璧归赵,两虎相争等。这类成语多积累些,可以很好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成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合理地使用成语,与成语的知识性互为表里,可增加语言的内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培养说话能力的主渠道,文言文学习在丰富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四、 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其文学价值经过历史的筛选,在篇章结构、遣词造句、音韵声律等方面都堪称典范,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除了古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可以吸收其在谋篇布局和语言技巧方面的丰富营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首先可以积累作文素材。高考满分作文选中,屈原、司马迁、苏武、苏轼等人的材料屡见不鲜,课内文言语句的征引也频频出现,这些材料的运用提升了表达效果,赋予作文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当然,材料的范围应该适当加以拓展,不能总是让这几位名人露脸,一到高考,他们总是最忙碌的。
其次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这表现在学生可以运用文言词汇。例如《赤壁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等可以被直接运用到写景的文章中去。
第三可以借鉴作文技法。文言文中有许多技法,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借鉴。例如,韩愈的《师说》,先立后破,正反论证;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先叙后议,环环相扣;这些布局上的技法,对学生写作很有价值。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围绕情感线索,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抒发细腻而深刻的感情。这些构思和选材的技巧,能给学生很多启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发挥文言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应有作用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利用高中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言文不仅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认知和思想精神,因此,通过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面对资讯爆炸的时代,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习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言文学习能增强学生审...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魅力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加热爱祖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在实践中,强调学生思想的多样性,要在备课、教学设计体现教学的开放性,随机应变,因时定教,因人定法,使课堂教学不囿于教师的圈定的方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一位教师在上《皇帝的新装》时,...

如何用古诗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多接触、多阅读古诗,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

上好文言文课的关键
1. 如何上好文言文课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

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一)课内外结合,丰富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基础课程,精炼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范围。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传统文化不仅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生动记载了...

高三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它具体表现为 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在情感和体验……。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读郑逸农《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有感(1) 培养语文人而非其他人,一语中...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从写作源头来看,师生俱作有心人。第一,从教师方面来说,要加强写作素材方面的引导。首先,可以剪辑有关人文精神的自然风光、人物素描、异域风情等图片或视频信息;其次,也可利用电视资源储备动态资料;再次,组织开放性的课堂,“让自然与社会都加入到课堂行列”,作文教学中也不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应试与提高人文素养协调起来
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自如流畅的应对表达能力,能够顺利的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多听课文或美文录音,学生会置身于文中特定的情境中,掀起内心情感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促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