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每一节分别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革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把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保证国家、百姓的命运。沉思中振作,抒发体察人间的冷暖,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以民为本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

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

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

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4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革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
把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保证国家、百姓的命运。
沉思中振作,抒发体察人间的冷暖,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
以民为本的思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21
揭露了宫使的蛮横冷酷和统治阶段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每一节分别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每一节分别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节写诗人居住的茅屋被秋风所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苦涩。第二节写诗人看到群童抱茅入竹,感到无助和叹息。第三节写诗人夜晚听雨,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第四节写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每一节分别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革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把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保证国家、百姓的命运。沉思中振作,抒发体察人间的冷暖,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以民为本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各节分别表达什么
1、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2、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流露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怎样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段写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表达了作者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 己的境遇之惨蓄势。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作者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送 心人民、心社会的济世情怀。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的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同的雨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是“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惹人喜爱的带来生机活力的雨,这是快乐的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那是秋天里无奈的雨,忧愁的雨,是战乱与痛苦的雨。所以,不同的诗里不同的雨,写着杜甫不同的心情和共同的追求——对百姓的关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找出第一届后三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描写中透露...
渡、挂罥、飘转、沉,这些动词形象生动的展现了诗人眼望着茅屋上的茅草被大风吹起,越飞越远,直至自己够不到的地方,也是老迈的诗人一种无奈、无力的凄苦之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