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红土分布在洞庭湖周边及一些小构造盆地内或河谷两侧第一至第五级阶地上,主要在二至五级阶地及局部山地的夷平面上。它的范围与河谷或盆地的轮廓大致符合。对四水河谷疏松堆积物上形成的红土而言,它是在河谷堆积了疏松沉积物以后,经新构造轻微上升,在后期气候湿热条件下发生红土化而成。因为阶地是逐步间歇上升形成的,可以看到自下而上红土化的程度依次增加,即地形部位愈低,红土化愈弱。由于低处的疏松堆积物逐渐缓慢的上升,所以侵蚀作用不强;但地表上升,地下水位相对下降,淋溶作用得以顺利进行,发生铁铝淀积,红土化作用逐渐深化。
对基岩残积物上形成的红土而言,母岩对红土性状有影响,从发育于不同母岩上的风化壳剖面可见所含矿物与风化状况都有一定的差异,但表层红土间的差异远较岩层间差异小,因为时间是红土发育的主要因素,经强烈的红土化作用之后会掩盖其差异。
不同时代形成的第四纪红土,其地理分布与发育程度都不同。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的地区,河流切割较深、地形相对高差较大、阶地级数较多等,并在成土母质上表现为第四纪沉积物较少,紫色岩层较多,甚至有前白垩纪地层出露。上升愈强的地区里,盆地愈小而零散。如湘南山地向北直至洞庭湖畔。
从盆地一般的发育史看,断块或拗陷下沉产生盆地后,边缘山地上升,盆地内最先沉积的紫色岩层,其时代变动于晚三叠世至第三纪之间,接着便是第四纪砂砾石粘土沉积。自盆地边缘至中心,新构造上升量减小,有轻度红土化的紫色土逐渐减少,而第四纪砂砾石粘土沉积渐多,低丘或高阶地上是古红土发育最深也最集中成片的地段,时代以更新世中期Qp2时段红土为主,近盆地中心有部分Qp3红黄土出现。在盆地中心,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母质也更年轻,不利红土化的进行,就依次出现红土化较弱的黄红壤与最新形成的无红土化的潮土。这一规律有较强的代表性。
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红土的水平分布有如下规律:
1)沉降盆地内新构造运动的差异升降,使各处岩层分布不一。沉降中心经常是河床或湖泊所在,其上部有Qh沉积物。从沉降湖盆边缘至上升的山区之间,属过渡区处有大量的古红土。差异升降状况还决定着古红土及其他成土母质的分布状况与面积比例。
2)盆地所在地区整体的升沉状况,决定了盆地内岩层的出露与掩埋,地壳抬升使岩土大量暴露在湿热环境条件下产生红土化,而古红土被蚀后仅出露于局部高抬地区,面积也小,故古红土主要出现于盆地边缘抬升地区,而不为后期的河湖沉积物所掩盖。
3)丘陵山区外围,或与大平原相接,古红土仍出现在轻微抬升的低丘或高阶地上,其状况相当于盆地的半侧或开口更大的盆地。
4)Qp2古红土与Qp3古红黄土在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都处于新构造运动的升沉过渡带。古红黄土以分布新构造沉降区周围为主。这种分布现象,很可能是更新世末,平原边缘区有过一次普遍的构造回升或海平面下降导致地面的相对抬升,使其沉积地层暴露于地表,并经历一稳定时期,使这些地方有了一定程度的红土化。
(二)构造特征
1)沉降盆地内新构造运动的差异升降,使各处岩层分布不一。沉降中心经常是河床或湖泊所在,其上部有Qh沉积物。从沉降湖盆边缘至上升的山区之间,属过渡区处有大量的古红土。差异升降状况还决定着古红土及其他成土母质的分布状况与面积比例。2)盆地所在地区整体的升沉状况,决定了盆地内岩层的出露与掩埋...
(二)构造地质特征
发育于变质基底构造层的褶皱构造,按变形面性质、单体形态和群体组合特征大致可分五期:一、二期为深—中深构造相的横弯褶皱作用形成固态流变的相似褶皱;第三、四、五期褶皱为中、中浅、浅构造相,通过水平挤压纵弯机制形成的相似褶皱和开阔圆滑的平行褶皱。栖霞复背斜是该区最主要的东西向基底构造。该...
(二)深部面型构造特征
4)洞庭-衡阳幔隆:在区内是与衡阳盆地相对应的地幔隆起区,隆起幅度大于2km。总体呈SN向展布,但局部构造方向变化明显,有SN、NE和EW向3个轴向。5)雪峰山幔坳:总体呈NE向,但南、北两段形态有所差异。北段为新化幔凹,大体为EW向;南段介于武冈—桂林之间,具有SN和EW两个轴向。这两个幔凹在...
(二)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
经过多次构造运动改造,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展现为环状构造特征,局部构造发育于盆地周缘,外环褶皱、断裂发育,中环多呈挠褶,盆地内部呈平缓单斜,地层倾角平缓小于1°。盆地东部和西部背斜轴向呈南北走向,盆地南部和北部背斜轴向呈近东西向。东部和西部背斜两翼倾角呈现靠盆边一翼陡,靠盆内一翼缓,各排背斜...
(二)坳陷构造特征
双断式缓坡带的构造特征相对复杂,前古近纪和古近纪断层都比较发育,前古近纪断层大部分继承性强,活动时间长,可持续活动到古近纪末。前古近纪断层以反向断层为主,古近纪断层以顺向盆倾断层为主,两组断层相互结合,形成垒堑结构的缓坡带。不同类型缓坡带分别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付谨...
第一篇 河南地质矿产概况
(二)构造特征 河南省位于东秦岭-大别山褶皱带转折部位,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期次、不均衡发展的特点。自新太古宙以来,区内经历了嵩阳、中条、王屋山、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度、燕山、喜马拉雅九个构造旋回,并以中条运动和燕山运动为转折。可大致归并为...
海相中、古生界呈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
(一)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北东与近东西向复合构造格局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整体上表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图4-107、图4-108),体现的是近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北东东向构造的复合构造。 图4-107 南黄海海相下构造层顶界(加里东构造面)构造图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在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
构造样式特征
1.剪切(扭动)构造特征 (1)主干走滑断裂具有分段性和平直性:如廊坊—霸州—束鹿—邯郸—汤阴走滑断裂带,在冀中坳陷发育段的情况来看:在冀中坳陷东部凹陷带,发育一条呈“S”形的牛东—马西走滑构造系统(图1-31)。自北而南由河西务断层、牛东断层和马西断层等组成,这些断层首尾侧接形成走滑断裂系。根据断裂的性...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矿床类型
(一)构造特征 根据新近的地球物理和区域地质构造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壳幔结构具有“多层、断块”性质。在纵向上分为陆相中-新生界、海相中-古生界、浅变质岩、深变质岩、下地壳和上地幔6大层,在横向上被10多条岩石圈断裂分割成若干块段。本区这种“层、块交错、立体网络”构造格局,是经长期地史演化形成的。根...
构造特征
综上所述,江汉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是:由两个断-坳相互转化的次级构造旋回组成的一个大的伸展扩张旋回,相应在沉积上构成两个正粒序旋回、两个成盐期、两次玄武岩活动、两套含油岩系。其中,第一个次级构造旋回的块断活动主要发生在盆地边缘;第二个次级旋回的块断活动主要发生在盆地主体部分,造成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