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适焉,因是已”是什么意思?麻烦大家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如题所述

由此而知,原因就在于。

一、原文: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内篇·齐物论》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二、译文:

整个的天下在实相上不会比秋毫的尖头大,相形之下那有形的大山却是渺小得很;我们的寿命在实相上不会比夭折的小儿寿长,相形之下那八百寿的彭祖却是夭亡的小儿;这就证明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既然天地人我万物都是一个本体的“一”而没有差别,为什么会有天地人我万物之不同的认识存在呢?既然认为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而有差别,又怎会没有天地人我万物之不同的认识存在呢?道之实相用言辞说出来就变成第二重的言辞之比喻象了,将道的比喻象再用言辞说出来就变成第三重的意识之妄见象了。

自从道之实相变成言辞之比喻象再变成意识之妄见象以来所代代递增的妄见象,即使技术最高超的人来推算也不能计算清楚它,更何况还有以后所必然会形成的意识之妄见象呢!从道的不可言说的实相上就能变成言辞之比喻象以至于再变成意识之妄见象,更何况将意识之妄见象再变成妄见的言辞之比喻象呢!

由此而知,意识之妄见再变成意识之妄见的沿流永远没有一个尽头,原因就在于妄见的沿流层出不穷。

扩展资料

一、写作年代

《齐物论》末节中的“昔者”二字,为推断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项铁证。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处于战国后期。“昔者”说明在庄子死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期,推断为秦汉之间,是有可能的。从文字上看,也确为后人追述的口吻。

《齐物论》的成书年代,当是在战国晚期以后,汉初写作的《 淮南子》成书之前,定为秦汉之间。

二、整体赏析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5

无(wú)适焉:不必再往下推算了。无,通“毋”。

原文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译文

从道的不可言说的实相上就能变成言辞之比喻象以至于再变成意识之妄见象,更何况将意识之妄见象再变成妄见的言辞之比喻象呢!由此而知,意识之妄见再变成意识之妄见的沿流永远没有一个尽头,原因就在于妄见的沿流层出不穷。

追问

…我,还是不懂……

能不能再翻译一下…?

追答

看这段: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体,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追问

就是说…“无适焉,因是已”是指:没有必要再这样推演下去,还是去顺应事物的本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4
因是已
因,按照这样推算完毕,
结果是
无适焉
适:到什么地方
无适,意为无法穷尽
自无适有,从“无”到“有”,已经推算到“三”了。
而况自有适有乎
更何况是从“有”到“有”,不知道算到哪里去了
出自《齐物论》,用的是“鸡三足”的算法,算是庄子的幽默吧。

“无适焉,因是已”是什么意思?麻烦大家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二、译文:整个的天下在实相上不会比秋毫的尖头大,相形之下那有形的大山却是渺小得很;我们的寿命在实相上不会比夭折的小儿寿长,相形之下那八百寿的彭祖却是夭亡的小儿;这就证明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既然天地人我万物都是一个本体...

无适焉因是己是什么意思
无(wú)适焉:不必再往下推算了。无,通“毋”。原文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译文 从道的不可言说的实相上就能变成言辞之比喻象以至于再变成意识之妄见象,更何况将意识之妄见象再变成妄见的言辞之比喻象呢!由此而知,意识之妄见再变成意识之妄见的沿流永...

逍遥游》庄子,原文及翻译?
无适焉,因是已。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

跪求《庄子》全文及翻译,要全部的文章下载,不要分篇
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

读《庄子的世界》——谈〈齐物论〉中的几点见解
因为没有被我们意识觉察到,所以说它是“无”。虽然没有进入到意识,但作为意业已经产生,因此不是真的“无”。既然说“无”就有一个所指;既然有一个所指,那就不是“无”,“有”和“无”就如同大、小一样,不可尽言。 “俄而有无矣”,我们当下的念头,又可以刹那间归于无、归于我们的清净心。如此“天下莫...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若③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④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⑤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⑥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⑦。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

帮忙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

庄子《逍遥游》 翻译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_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

《也足亭记》(陶望龄)全文翻译是什么?
余曰:“子之言甚近于道,知道者有所适无所系,足乎己也,殆将焉往不足哉!”今夫川岩之奇,林薄之幽,是逸者所适以傲夫朝市者也。耽耽焉奇是崇而唯虑川岩之勿深,幽是嗜而唯忧林薄之勿䆳,斯未免乎系矣。凡系此者,不能适彼,必此之逃而彼是傲,是系于适也。以适为系者...

《逍遥游》的翻译是什么?
《逍遥游》全文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