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具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良好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更有所收获.这样,它既关注了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在数学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的过程.如同桥梁建造一样,把情境的合理性看做是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把问题导向性看做是对桥梁功能的设计要求,那么有效性则可看做是对桥梁工程质量的总体考虑.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时候,我们需要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有时,数学化的情境反而会有更好的的效果;还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却会引起逻辑的混乱.我们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或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的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2.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在一堂有关无盖长方体盒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探讨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关系,给学生长为10的正方形纸片,在四个角上分别减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要求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提出一些用已有信息能够解决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发现与生成,体验数学的再创造的过程,而且情境创设自身也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要求.3.情境的内容、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比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实验情境等等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于低、中高年级的儿童,教师可以通过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直观演示等等的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钻研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起到了一个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关系至关重要.首先,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次,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总而言之,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再次,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最后,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主动探究,从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数学初始条件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主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于数学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