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主动与人交流

如题所述

  首先,不要强迫孩子与人交流,更不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不要让幼儿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自己是一个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要找到孩子不愿与人交往的真正原因,是发音吐字不清楚,还是见到陌生人害羞,是对对方不信任,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孩子改善问题。和孩子拉近距离之后,引导孩子说话,并对他说的每句话都进行鼓励和纠正。
  
  最后,要减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梯度,逐渐递进。分步进行,可以先从教师与他的交往开始,教师邀请他一起做一种有趣的,它能够胜任的游戏,逐渐的过渡到教师邀请他和另外的两个孩子一起游戏,让他逐渐体会到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再到教师安排某个或某几个幼儿来邀请他参加活动,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的、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切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6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幼儿园集体生活,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们基本都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有个别小朋友还存在着与老师交流的障碍。下面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提问:殷老师,你好,我儿子现在三岁半了,他特内向,在幼儿园他从不主动跟老师说话,放学也不说再见。他说他不好意思,连想上厕所都不跟老师说,经常憋到放学。但他跟小朋友还是玩得到一起。我该怎么做呢? 回应:这位家长,你好。三岁半的孩子应该上小班,你在留言中所提到的基本上是孩子和老师打交道的问题,而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却能玩到一起去。这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性的问题,每个孩子不太一样,有些孩子能和老师相处得很好,适应老师很快;而有些孩子适应小伙伴很快但是适应老师却稍显缓慢;还有的孩子在适应规则上有快有慢,这些现象都很正常。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去用心观察,然后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我这里只能从可能的几个原因做一点提示,希望对你观察孩子有所帮助。 原因一:孩子自身和家庭的原因;按你的描述孩子属于比较内向的类型,适应成人世界比较慢,这样的孩子在接触新环境时总是比外向的孩子慢一拍,慢慢熟悉了环境后也会很放开地活动。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可能孩子不光在幼儿园是这样的表现,在不熟悉的亲戚家、在陌生的公共场合都会如此,紧紧抓住父母的手,不敢贸然和陌生人打交道,什么事情都需要父母代劳等。 如果是这样情形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平时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与好朋友家庭之间的聚会,带孩子拜访他比较陌生的家庭,以此增加孩子应对新环境以及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提高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就会增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封闭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常见。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用语言教导孩子或者强迫孩子去与别人打招呼而是扩大父母的和孩子共同的生活圈子,增强生活体验。 原因二:幼儿园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不同形式的场所,他们生活的形式不同;教育的形式不同;教育的目标也不完全一样;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是一个大的跨越,孩子需要在很多情况下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寻求帮助,而这些变化很多父母了解得比较少,在上幼儿园前没能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正如上一个原因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做父母的不能要求幼儿园和家庭一样做到点对点,请老师做到事无巨细地对孩子包办,孩子在这个集体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从家庭中的中心变成集体中的一份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孩子将来面对复杂的环境来说是个起点也是难得的体验。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园的规则,协助孩子适应幼儿园规则,比方说每次送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接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并引导孩子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训练、等待、强化和形成习惯的过程,家长不要过分急躁,要学会坚持、等待、宽容。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会慢慢有所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有了一两次进步的表现时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孩子进行强化(即表扬鼓励肯定等),千万不要出现“应该的,别的孩子早就做到了”的想法而或略了推进孩子成长最好的契机。 原因三:老师的原因;孩子的学习很多情况下不是直接的(即老师和家长直接面对面对他的教导),而不少情况下都是通过间接学习而来的,也就是看到老师处理别的孩子的情况或者媒体上雷同的经验在学习。比方说,当幼儿园有孩子因为上课喊着上厕所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或因为其他的情况被老师批评了,孩子就会形成间接经验。另外,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秉性,有活泼开朗的,有严肃严谨的,不同的老师给孩子的感觉也会不同,孩子会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成人的喜好和可亲近程度。我的观点是只要老师是亲切的有爱心的就可以了,不需要千人一面地面对孩子,不同的气质性格的老师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 如果你孩子的老师属于比较冷静严肃的一种,或者尽管老师也很可亲活泼但是孩子因为入园时间较短还没能适应良好时,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情况和老师做个沟通(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过程不是改变老师,不是指责老师,而是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个全面的了解,希望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目前很多情况下家园矛盾和不信任感比较大,父母需要客观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老师,给老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这样老师就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多了解多接触你的孩子,从而尽快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你的孩子顺利适应环境大有帮助。 以上简单地对你所描述的情况作了一点分析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交流。 老师的话: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应该培养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开心快乐对她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看到有的小朋友喜欢和我们亲近,和我们交流,我们很高兴;但是,看到有的小朋友不爱说话,不愿意和我们分享她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也很着急,因为,我们不能了解她们,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走近他们的心理。针对这些,我们也是想了一些方法:多观察他们、主动和孩子们亲近、多和他们进行肢体接触、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及时和家长沟通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9

1、先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家长想要帮助你的孩子尽快学会与他人交流,作为父母首先要教会你的孩子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问题。


对小孩子而言,最主要的是要有礼貌,有教养。才能受欢迎,得到大家的喜爱。


礼仪是种素质和习惯,需要孩子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和使用,礼貌用语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


2、教会孩子自我表达的能力。

有时,孩子是想与其他孩子交流的,却发现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恰当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这时候,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当孩子想与父母说话的时候,无论你多忙或者他的问题有多幼稚,都要认真倾听,并认真回答。


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要多附和,这样他才能感受到表达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许多父母都会鼓励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做什么,答案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要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足够了。


3、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引导孩子活泼起来。

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告诉孩子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孩子一起去寻找生活中充满乐趣和快乐的地方。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就喜欢上它,消除紧张,渐渐地,害羞和紧张会自动消退。


4、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


一个害羞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可能显得有点尴尬。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他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性格内向并不是孩子的错,但对孩子将来的生存肯定有不好的一面。如果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必须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冲孩子发脾气,这会使孩子更加内向。


5、多多鼓励孩子,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来说,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交谈,让他习惯与他人交往。在带孩子去和其他孩子玩之前,不要催促孩子记住向他人打招呼或其他什么。这样有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想在离开时说再见,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还没准备好说再见,对吧?那我们下次再说。这会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6、循序渐进地表扬

每当你的孩子在社交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作为他的父母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应该是渐进的,语言应尽可能自然和亲切。过分的表扬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使他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因而忌讳外出。


7、多做社交游戏,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这种游戏很方便。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例如,家长和孩子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顾客,孩子做店主。或者相反,这也是可以的。还可以玩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种游戏既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社交场景,还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勇敢起来。


8、不要想着完全改变你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性格有时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并不妨碍他与人的正常沟通,也并无大碍。所以当你引导一个害羞的孩子时,家长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性格,那也不太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