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父》这部电影面前,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鉴赏能力。因为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给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节繁冗——电影耗时长、出场人物多,自己恰恰对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简直令人看得疲劳。再饱受大片刺激的刺激后,还真很难耐下性子突然去接受这样一部所谓的经典。重看《教父》的打算早已萌生,却总担心静不下心来走一次那3个多小时的流程,所以一直不敢轻易重温。对于情节,我早已不存在好奇,因为三部《教父》都领教了,还能留下多少悬念。所以这次重温是纯粹的欣赏,感到自己要好好审视一下教父的出众之处,再次仔细看看大师马龙·白兰度、埃尔·帕西诺的表演。
浪漫主义黑帮史诗——《教父》
这个“浪漫主义”头衔我之前很难理解,至少电影中的仇杀和血腥场景也没少出现。在这种浪漫与写实之间,自己也本不了解其界定的出发点。后来,马丁·斯克塞斯的《Good Fellow》给了我一个鲜明的比对。《Good Fellow》告诉我,现实中的黑帮其实是十分粗鄙的,而这种东西拍成电影简直让我看不下去。反观《教父》,它是装点得如此富丽堂皇的电影。在片中,维托·科里昂实际是黑帮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这个身份,而且这绝不单单是名号上的区别。我相信电影所要描写的不再是那种寻衅滋事的黑帮组织的杀戮和战争游戏,而转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运这个话题。他们如同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在新生都市的纷乱逐鹿中产生(如同《纽约黑帮》所描述的背景)。作为后来的幸存者掌握了强大的权势和财力,触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还能充当平民的保护神,看似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家族的生存始终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他们不仅要参与黑帮间的明争暗斗,在从社会的黑暗代表努力转向社会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时代的发展中举步维艰。这就像一场不可逆转的悲剧,无数的枪杀洗底,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亲友手下,让人简直有些麻木了,这场悲剧就是从《教父》第一部开始。马里奥·皮左和科波拉的对一切的诠释是戏剧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经营中,产生了激烈的叛乱挣扎,涉及政府、亲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细腻的感情戏成分,取材对一部电影来说太宏大了。对比其它的黑帮题材,别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块题材来拍一部电影,而《教父》这个题材如果引申出去,却完全可以超越“黑帮”这个主题,映射到更广的方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