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强迫症怎么办???

我现在老是怀疑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弄得我天天忧心忡忡的,很难受,怎么可以调整!!!

看强迫症书,让你更强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1
我上学时候也有强迫症。

现在好转多了。

就是本着,“一切都会过去”的理念。

你可以试着不去强迫,看看,一天后,十天后,会不会因为你没有去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而天要塌下来,或者你真得活不了。

如果一天后,你强迫和不强迫一个样,你就应该会认清强迫症,只是个虚的,并没有什么可怕。

说白了,就是个纸老虎。什么都不是。

人的思维,有时像一个水面,本来很平静,

一旦你想到了让你敏感的事情,
就像你向湖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头。

你可能就会继续去强迫联想。

但当你第二遍,第三遍地想象时,不但不使你更加平静。
而会使你更加烦乱。

因为这就像你向湖中投入了更多的石头……

这当然不会得到平静。

所以维一的作法就是,不去想,不去管。看看第二天你会不会受伤或死掉……顺其自然就好。

另外,找个实际的、忙碌的工作,减少自己没事乱想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有过多的闲暇时间,他如果不乱想,那除非他是个痴呆。
所以让自己忙碌起来吧。。。

还有,多进行体育锻炼,对这种情况也是有帮助的。

你还不要不信,我就是因为练了跆拳道 ,这个病才根治的。。。不信,你也可以试试,练个武,或打个篮球什么的。

一旦你作出了第一步,你就身、心,都会良心循环的。

最后,如果严重,看心理医生也是必要的。

上面是我的亲身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面是我转贴的内容,你也可以看一看,
但不要太迷信这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最终能救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①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及②伴有显强迫行为两类。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形成和发展原因剖析
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人的个性特与强迫症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有许多学者报告,约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有人将强迫型人格分成两种类型:①多疑虑,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②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坏,缺乏决断力。
这两种类型都具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第一种人做事缓慢,迟疑不决。后一种人固执求全。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化要求,使他们形成遇事谨小慎微、遇事忧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物品,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净,干干净净。看上去做事认真、心细。为此经常需花费时间整理,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休息。
患者病前个性特征与治疗效果也显著相关。凡病前人格良好,无强迫人格特点者,治疗效果较佳。而病前具有强迫人格特点者则治疗难度相对大。因此,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会遇到一些人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反复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干净,有些人反复考虑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两条腿,为什么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过来排等等,这种行为和观念,在医学上称为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正常的人是否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呢?正常的大多数人也曾出现过强迫观念,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或念某两句话,或唱一两句歌,反复如此,但不影响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作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加以纠正,使不致于进一步发展。只要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干扰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且影响他的能力和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或家庭的幸福,那么便可确认强迫症的存在。

治疗
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withresponseprevention),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
自疗、家庭治疗和预防
(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
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非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
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2)药物治疗: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

心理医生治疗指导
一、决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
1.强迫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继发于抑郁症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药。如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疾病。
2.病人是不愿意参与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实施。
二、行为分析要进行详细分析,询问问题的认知,仪式行为,回避行为,情绪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确定于预的具体目标。
三、治疗原理的说明
在医师对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您患了强迫症,在同病人讨论时可引入治疗原理的说明,例如:”根据您所说的症状,您患了强迫症,您有怕把细菌带到家中的想法,您知道这不大会发生,但您不能排除危险,于是您开始洗很多东西,洗手长达1小时,也不接触孩子并且回避一切您认为和瘤有关的事情,不过,这一切做法只使您觉得暂时好一点,时间较长些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强迫想法和行为反而更多,这就是这种问题的特点,您越是想通过回避方式对付问题,问题也似乎越真实,强迫想法也越多,您的民政部是不是这样。”在病人就答后,可进一步说明:”对付这些想法的最好方法是习惯于它们的而不做洗手,回避之类的事情,这有几个方面的好处,您能习惯于使您原先恐惧的事情,回避到日常的生活方式,您会发现危险的事情并未发生,治疗在于帮助您越来越多这样做的,起初您觉得烦恼的事情接触,直到您对它们习惯为止,会议上洗手,会议上回避是委很生要的。这样,您就会发现您担心的事情并未,开始这样做的,起初您觉得焦虑,但您会发现焦虑会逐渐减轻,比您预料的更快,这样的治疗您得如何?”
暴露结合应答预防的步骤
1.仔细考虑对一切以往回避的情境进行暴露。
2.对恐惧刺激和想法的暴露进行指导。
3.仪式动作和回避行为,即反应预防。暴露的实施和反应预防的细节都要考虑并和病人事先讨论,示范,自我练习都可采用以促进治疗实施
无外显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更困难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仪式和认知回避不易认识,也更维干预,治疗方法的两种,其一称为”习惯化训练”共实质是对强迫想法的反复暴露,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强迫想法,而病人采取接受的态度并且不作回避性精神仪式。另一种称为”思维停止法”,其原则是强迫想法和某种轻微厌恶刺激建联系以促进其消退,这两种方法实施时还有很多具体细节要注意考虑。
强迫症药物治疗
近10年来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近年发现百忧解a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 强迫症的表现 一、 病史:女性,29岁,营业员 2000年9月份在回家路上见到一只死老鼠,觉得浑身很脏,回家将外衣裳换洗,又感到澡盆变脏了,又反复冲洗澡盆,忙到半夜两点。从此怕见死老鼠,不愿出门,自己也觉得自己心态不正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想法,因此脑子里经常与这种想法做斗争,觉得痛苦。几天前,婆婆切菜时生熟不分,并把苍蝇打死在案板上。从此觉得心理恶心,反复清洗案板。平时总是最后出家门,反复锁门,怕家门上没关好。 二、 分析:这位患者从小就特别爱较真儿,要求自己做事做得要完美,梳洗打扮也要特别干净,逐渐养成了强迫个性,在这个性格基础上遇到一件特别的事情,如见到死老鼠,出现强迫症症状。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患者往往强烈医生诊治。 强迫症的自测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以前医生认为强迫症并不多见,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八十年代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惊讶地发现强迫症甚至比常见的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的患病率还要高,每年因强迫症要花费8.4亿美元。强迫症与抑郁症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专家估计我国强迫症患者也不会少。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有的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有一种往下跳的内心冲动。患者为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会作出强迫行为: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很多强迫症患者起病于青少年,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和5-HT有关的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等。以上应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以下是一个关于强迫症的自测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定。 1)我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必需; 2)我有时不得不毫无理由地重复相同的内容、句子或数字好几次; 3)我觉得自己穿衣、脱衣、清洗、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4)我常常没有必要地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信件等; 5)我不得不反复好几次做某些事情直到我认为自己已经作好了为止; 6)我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 7)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常违背我的意愿进入我的头脑,使我不能摆脱; 8)我常常设想自己粗心大意或是细小的差错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9)我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10)我时常无原因地计数; 11)在某些场合,我很害怕失去控制而作出尴尬的事; 12)我经常迟到,因为我没有必要地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做某些事情; 13)当我看到刀、匕首和其它尖锐物品时我会感到心烦意乱; 14)我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15)有时我有毫无原因地想要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16)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我生病了,我也想暴食一顿; 17)当我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时,我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当上面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您有必要找专科医生咨询。

最后祝你

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早日打破强迫症这个纸老虎,走出心理怪圈。

你再有事,可以发短消息给我。

毕竟我是所谓的“过来人”,可能能再帮你一些。
第2个回答  2007-01-06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
郭卜乐 中国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①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及②伴有显强迫行为两类。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形成和发展原因剖析
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人的个性特与强迫症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有许多学者报告,约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有人将强迫型人格分成两种类型:①多疑虑,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②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坏,缺乏决断力。
这两种类型都具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第一种人做事缓慢,迟疑不决。后一种人固执求全。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化要求,使他们形成遇事谨小慎微、遇事忧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物品,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净,干干净净。看上去做事认真、心细。为此经常需花费时间整理,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休息。
患者病前个性特征与治疗效果也显著相关。凡病前人格良好,无强迫人格特点者,治疗效果较佳。而病前具有强迫人格特点者则治疗难度相对大。因此,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会遇到一些人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反复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干净,有些人反复考虑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两条腿,为什么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过来排等等,这种行为和观念,在医学上称为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正常的人是否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呢?正常的大多数人也曾出现过强迫观念,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或念某两句话,或唱一两句歌,反复如此,但不影响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作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加以纠正,使不致于进一步发展。只要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干扰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且影响他的能力和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或家庭的幸福,那么便可确认强迫症的存在。

治疗
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withresponseprevention),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
自疗、家庭治疗和预防
(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
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非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
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2)药物治疗: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

心理医生治疗指导
一、决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
1.强迫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继发于抑郁症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药。如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疾病。
2.病人是不愿意参与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实施。
二、行为分析要进行详细分析,询问问题的认知,仪式行为,回避行为,情绪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确定于预的具体目标。
三、治疗原理的说明
在医师对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您患了强迫症,在同病人讨论时可引入治疗原理的说明,例如:”根据您所说的症状,您患了强迫症,您有怕把细菌带到家中的想法,您知道这不大会发生,但您不能排除危险,于是您开始洗很多东西,洗手长达1小时,也不接触孩子并且回避一切您认为和瘤有关的事情,不过,这一切做法只使您觉得暂时好一点,时间较长些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强迫想法和行为反而更多,这就是这种问题的特点,您越是想通过回避方式对付问题,问题也似乎越真实,强迫想法也越多,您的民政部是不是这样。”在病人就答后,可进一步说明:”对付这些想法的最好方法是习惯于它们的而不做洗手,回避之类的事情,这有几个方面的好处,您能习惯于使您原先恐惧的事情,回避到日常的生活方式,您会发现危险的事情并未发生,治疗在于帮助您越来越多这样做的,起初您觉得烦恼的事情接触,直到您对它们习惯为止,会议上洗手,会议上回避是委很生要的。这样,您就会发现您担心的事情并未,开始这样做的,起初您觉得焦虑,但您会发现焦虑会逐渐减轻,比您预料的更快,这样的治疗您得如何?”
暴露结合应答预防的步骤
1.仔细考虑对一切以往回避的情境进行暴露。
2.对恐惧刺激和想法的暴露进行指导。
3.仪式动作和回避行为,即反应预防。暴露的实施和反应预防的细节都要考虑并和病人事先讨论,示范,自我练习都可采用以促进治疗实施
无外显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更困难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仪式和认知回避不易认识,也更维干预,治疗方法的两种,其一称为”习惯化训练”共实质是对强迫想法的反复暴露,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强迫想法,而病人采取接受的态度并且不作回避性精神仪式。另一种称为”思维停止法”,其原则是强迫想法和某种轻微厌恶刺激建联系以促进其消退,这两种方法实施时还有很多具体细节要注意考虑。
强迫症药物治疗
近10年来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近年发现百忧解a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 强迫症的表现 一、 病史:女性,29岁,营业员 2000年9月份在回家路上见到一只死老鼠,觉得浑身很脏,回家将外衣裳换洗,又感到澡盆变脏了,又反复冲洗澡盆,忙到半夜两点。从此怕见死老鼠,不愿出门,自己也觉得自己心态不正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想法,因此脑子里经常与这种想法做斗争,觉得痛苦。几天前,婆婆切菜时生熟不分,并把苍蝇打死在案板上。从此觉得心理恶心,反复清洗案板。平时总是最后出家门,反复锁门,怕家门上没关好。 二、 分析:这位患者从小就特别爱较真儿,要求自己做事做得要完美,梳洗打扮也要特别干净,逐渐养成了强迫个性,在这个性格基础上遇到一件特别的事情,如见到死老鼠,出现强迫症症状。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患者往往强烈医生诊治。 强迫症的自测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以前医生认为强迫症并不多见,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八十年代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惊讶地发现强迫症甚至比常见的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的患病率还要高,每年因强迫症要花费8.4亿美元。强迫症与抑郁症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专家估计我国强迫症患者也不会少。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有的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有一种往下跳的内心冲动。患者为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会作出强迫行为: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很多强迫症患者起病于青少年,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和5-HT有关的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等。以上应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以下是一个关于强迫症的自测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定。 1)我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必需; 2)我有时不得不毫无理由地重复相同的内容、句子或数字好几次; 3)我觉得自己穿衣、脱衣、清洗、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4)我常常没有必要地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信件等; 5)我不得不反复好几次做某些事情直到我认为自己已经作好了为止; 6)我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 7)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常违背我的意愿进入我的头脑,使我不能摆脱; 8)我常常设想自己粗心大意或是细小的差错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9)我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10)我时常无原因地计数; 11)在某些场合,我很害怕失去控制而作出尴尬的事; 12)我经常迟到,因为我没有必要地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做某些事情; 13)当我看到刀、匕首和其它尖锐物品时我会感到心烦意乱; 14)我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15)有时我有毫无原因地想要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16)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我生病了,我也想暴食一顿; 17)当我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时,我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当上面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您有必要找专科医生咨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1-07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患有强迫症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及时的系统的完整的治疗。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心理医生和经济原因。为了能真正帮助这样的朋友,我结合自己成功的治疗经验,花了一定时间,整理出了下面的自救手册。如果它能给强迫症朋友一点实际帮助,也可以减轻由于我无法帮助更多的朋友所带来的自责和内疚了。
几乎所有的强迫症朋友都有大量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历史,很多人对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但你应该知道:过去不等于未来,以前治疗不成功并不意味着将来的治疗也是无效的,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经过全世界验证的治疗强迫症的有效疗法,当然自己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只能靠各位朋友自己的决心,意志力与领悟力了。

◆ 强迫症形成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时,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联系在一起了,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

第二阶段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或恐惧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行为成功的缓解了这种焦虑、痛苦和恐惧,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如上面所说,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所以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这时就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这些仪式行为也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而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强迫行为。

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虽然焦虑、痛苦或恐惧得到暂时缓解,但我们马上就会后悔与自责,这使焦虑、痛苦或恐惧再次提高。由于后悔和自责,在下一次要实施强迫行为之前,我们就会极力控制和阻止,但最终失败还是实施了强迫行为,就再次陷入了后悔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就是强迫症朋友的最大痛苦来源。

◆ 自救步骤

一、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1、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爱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2、 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二、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三、 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四、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五、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系统脱敏要从恐惧内容中等的情境开始,然后逐渐提高情境的难度,最后面对最恐惧最痛苦的情境。这个过程最好有治疗师一起参与,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认知调整。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阻止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七、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这样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不进行仪式行为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仪式行为不再出现。

八、避免新的仪式行为的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新的仪式行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复洗手,这时你会不知不觉的进行反复搓手来缓解焦虑和痛苦。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

注:
1、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
2、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
3、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4、由于这种疗法短期内会使人更加焦虑和痛苦,所以必须有足够高的治疗动机和改变的决心,要作好“忍受暂时的痛苦,带来长久的解放”的思想准备。
5、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的朋友、有严重错觉和妄想的朋友、以及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不适合以上疗法。
第4个回答  2007-01-12
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己的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作出解释。
并不是任何存在物都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都能自己认识自己的存在并对自己的存在作出解释的。比如自然界,一直客观地存在着,并且是一切存在物所以存在的总根源,但它并没有关于自己存在和如何从自己派生出其他存在物的自我意识,也不能自己对此进行认识并作出解释。只有当自然界发展出了人以后,在人身上自然界才“获得了自我意识”。人是具有认识外部自然界、向外部自然界求知的本性的。实际上,人也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有意识地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对与自己的存在密切相关的外部自然界及其中诸多事物的存在进行认识并作出解释(这是保证人自己的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而形成关于自然界和各种自然物的自然哲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就人作为一种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存在物本身来说,这些自然哲学及自然科学知识,是人外向地向外部自然界求知的结果,是人关于外部自然界的外向的对象意识。但是,就人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仍然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来说,自然界正是通过人的求知活动所形成的自然哲学及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而获得了自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人认识自然界,也就等于说自然界认识自身,“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人充当了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载体、承担者。
人不仅使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而且他本身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我们甚至可以说,人之所以能够使自然界从人身上获得自我意识,正因为人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依赖于外部自然界,意识到为了自己的存在必须认识外部自然界。因此,认识外部自然界,向外部自然界求知,可以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外向表现。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这种外向表现,使自然界也获得了自我意识。
说人有自我意识,当然主要是指人能够内向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关于自己的存在的内向意识。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意识到并说出“我”的存在物,他能够意识到并说出“我是人”。但是,人虽然有关于“我是人”这种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人”有了确切的认识和理解。尽管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对于自己是什么,都能明确地回答说:“我是人”;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人是什么?”就往往不能确切地回答。可见,人有关于“我是人”这种自我意识,同人对“人是什么?”的自我认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人正因为有自我意识,为了保证自我的存在,实现和创造自我的存在,不仅促使他意识到要外向地认识外部自然界,而且意识到要内向地认识自我。这种内向的认识总是伴随着外向的认识的。正如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指出的:“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即使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早期,“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第5页)我们看到,在宗教、 哲学的发展中,乃至在人的一般意识的普遍发展中,认识自我不仅是一个始终未曾动摇过的目标,而且是一个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突出的目标。
人是在意识到“我是人”的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来认识自我的。所以,人认识自我,在一般的意义上就是人对人的认识。当人产生了“我是人”这种自我意识的时候,又会进一步追问:“人是什么?”在人作为一个类的自我认识史中,“人是什么?”始终是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又涵盖着:人何以存在?人本身是一种具有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和特性的存在物?人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种样子?人应该成为什么样子?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思索,是随着人的世世代代连续的现实存在而不断发生的。这表现了人具有一种以自我的现实存在为原点对自己作为人的由来和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续不断地穷根究底、反思前瞻的探索精神。
远古蒙昧时代的原始人,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同自然界的动物区分开来。但当人开始把自己同其他动物加以比较(尽管这种比较在开始还具有普遍的同一化倾向)时,就意味着人已经萌发了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随着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人不仅开始把自己同自然界的动物区分开来,并且意识到自己是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存在物。那么,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动物而专属于自己的东西呢?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存在物呢?在人类自我认识史的后来发展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外在的自然身体形态特征来规定人,比如,把人定义为“二足而无毛”或“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有的从人的群居性、社会性、文化性存在的角度来规定人,把人定义为合群的在社会和政治的组织中、文化环境中存在的社会动物、政治动物、文化存在物;有的从人的精神属性方面来规定人,认为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有是非、善恶之心的动物,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动物;有的从人的功能特征方面来规定人,认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使用语言符号的动物,人是最能获得最多技艺的动物,人是追求和创造理想对象的动物;等等。此外还可以列出许多关于人的定义。
人认识自我,不仅力求发现那些使人成为人或规定人之为人的东西,而且要穷根究底地追溯人何以作为人存在、人何以会在自己身上具有那些属人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人本身及其特性和功能的起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在人作为一个类的自我认识史中,始终占有突出的地位。事物的由来即事物的性质的由来,人的由来即人的性质的由来。在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早期神话传说和宗教意识中以及后来形成的涉及人的哲学思辨中,都有关于人本身及其特性和功能的起源的解释。在这些解释中,神或上帝有目的地创造人并赋予人以人的特性、技能和生活本领的虚假观念,具有极其权威的普遍性,甚至支配着很多哲学家的哲学思辨。一些哲学家也往往思辨地用神学目的论来解释人的形态构造和各种特性、功能的由来。当然,历史上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反对神创论或神学目的论的。他们多用朴素的自然发生论观点来解释人本身及其特性的由来。到了最近几个世纪,由于一些自然科学家的努力,这种自然发生论更是立足于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从而使人们关于人类由来的认识逐渐摆脱了宗教神学的纠缠,把它由一个宗教信仰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科学探索的问题。
人是可塑的,并且越是往后发展,越是意识到自己的可塑性。因此,人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自己作为人是何以存在、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怎样存在的,而且要探索自己作为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应当怎样存在。通过这种探索,以便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更好地存在下去。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并不满足于既有的现实生活和现实存在状况,并不停留在已经成为的东西和已经成为的样子上;他总是力求创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存在状况,使自己在规定性上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通常,人总是面向未来,并以未来来引导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活动的。所以人的自我认识并不单纯是关于自己作为人存在的过去和现实状况的事后反思,而是要通过这种反思以启迪关于应有的未来的探索,又以这种关于应有的未来的探索来影响现实的存在,使之趋向于新的应有的存在。因此,人的自我认识不仅是事后的,而且是超前的,并且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实践性。我们注意到,甚至各种宗教意识中关于人的观念也是引导人追求未来的,不过宗教所引导的对未来的追求,是要人们按照不同的宗教模式摒弃苦难的现世而进入虚幻的来世。至于历史上各种关于人的哲学,更是致力于通过对人的应有的未来的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模范人的典型形象和人的世界的理想模式,并以此来引导和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塑造、自我奋斗。
自从人类意识萌发以来,人对自我的认识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人的漫长的自我认识史中,各种神话、宗教、哲学,曾经造出了关于人本身的种种虚假观念。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5页)当然, 在历史上关于人的自我认识也包括不少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并且,人的自我认识总的说来是随着作为一个类的人本身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特别是最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的自我认识逐渐从种种虚假观念的纠缠中解放出来,走上了力求符合于人本身的实际发展的探索道路。对于这种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对以往那些创造出关于人本身的种种虚假观念的人们来说,“他们头脑的产物就统治他们。他们这些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把他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再在这些东西的枷锁下呻吟喘息”(同上)。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见物不见人,似乎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没有关于人的理论。这至少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如果说有什么“见物不见人”的“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这决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不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整个理论体系在内容的展开上从来没有脱离过人和人的活动,而且在他们的许多著作中,还就关于人本身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全新研究,并作出了深刻的理论回答。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人本身的理论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种关于人本身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可以说是他们的关于人的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这种观点,他们批判了历史上关于人本身的种种虚假观念,特别是批判了黑格尔及其学派把人“转变为”意识或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观点和费尔巴哈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的直观唯物主义观点,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怎样认识人的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
他们反对神学创世说,在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发生论的基础上,肯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他们反对把人转变为或等同于意识或自我意识之类的精神实体,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他们肯定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但是,他们又反对把人仅仅看作是自然存在物,强调现实的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因而是社会存在物。只有在社会中,这些个人才是“作为人的人”。离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在社会之外的人,只能是非现实的、抽象的人。
他们强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但是他们“反对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而坚持“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而他们的意识始终“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73、51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同上书,第73页),因此,不应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还应该把人看作是“实践的、感性的活动”;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因此他们强调要把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实践、感性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其他活动,是理解人本身的存在和规定性、理解人的世界、理解人何以会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理解人的变易运动和进化发展的基础,是打开人的自我认识之谜的钥匙。所以马克思强调,“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同上书,第150页)
在当代,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外向认识正在突飞猛进地扩展和深化,但是,人对人本身却反而充满着疑问,“人是什么?”这个人类自我认识史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也一直在不断地作出回答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人的自我认识中最突出的主题,并更加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关于人本身的理论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人的自我认识,要进一步揭示“人是什么?”的丰富内涵,仍然离不开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把钥匙。
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他不会停留于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人并没有一种绝对标准的所谓人的存在状况和绝对标准的所谓人的规定性。人的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因而他总是处在不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创造之中。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产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世界,从而也不断塑造自己的新的形象,不断创造自己的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人的进化发展过程。因此,人对自我的内向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这种认识不会停留在某种绝对的完满的终极标准上,它总是适应人的不停顿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并随着人的新的形象、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的产生而不断发生的。

强迫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一、 预防强迫症的方法是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二、 学会顺其自然。 三、 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 四、 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如何治疗强迫症 对付强迫症的9种方式
强迫症患者尤其需要多看些笑话来松弛自己的神经,多感受到这世界的意外和有趣,不是一切尽在你的控制中才是好事,多些欢笑,保持愉快的心情,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 强迫症会给患者们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会浪费时间、精力、财力等。其实,我们应该要学会接受一些事物,让自己尽量多的放松,不要过分的追求完美,其实有缺陷,...

强迫症患者要如何自我缓解
5、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如果一件事你可以嘲笑它,就再不会为它所困。强迫症患者尤其需要多看些笑话来松弛自己的神经,多感受到这世界的意外和有趣,不是一切尽在你的控制中才是好事,多些欢笑,保持愉快的心情,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缓解强迫症的食物 菠菜 它含有丰富的镁,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

我怀疑我有强迫症了,怎么办
1、转移注意力是强迫症的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旦强迫症状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将注意力迅速从强迫症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马上离开这个动机,去做其他事来取代这个强迫症状,比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活动,像运动、散步、听音乐、打篮球等等。这种有意识地转移哪怕只有几分钟,也是一次成功的强迫症的治疗...

总觉得自己有强迫症,控制不了自己去胡思乱想!想些不好的东西!怎么...
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意念或冲动,似乎属于强迫症范围,具体建议可以先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做一些细致的诊断。 也可以去淘宝网购买基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一些相对专业的书籍肯定会比我们的恢复都更加详细。我在书价上翻阅了一本上个月看过的心理学启蒙书籍《走出焦虑风暴》作者韩非,我摘录一段给你看看,看看是否会有帮助...

得了非常严重的强迫症该怎么办
5. 学会放松:患者应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因为这会加剧问题。运动是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6. 积极交流:患者不应将强迫症视为难以启齿的秘密。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病情,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7. 改变思维:不要害怕失败。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挫折是成功的必经...

心理学:我的强迫症是这样疗愈的,方法并不难,你也可以拥有
我仿佛失去了自由,身体和心灵被捆绑住了似的。后来经过心理咨询和自我调整我才的解放了自己。我的反思和疗愈 我确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遇到麻烦时,这是上帝给你的机遇,这是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遇! 出现强迫症的人往往有一些性格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比较内向,追求完美,过于认真...

有了强迫症怎么办?
你这是有强迫思维,不是强迫症。但你可以用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来治疗,自我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x0d\\x0a1、转移注意力是强迫症的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旦强迫症状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将注意力迅速从强迫症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马上离开这个动机,去做其他事来取代这个强迫症状,比如可以选择自己...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如果得了强迫症,可以考虑心理治疗的方法,同时可以服药治疗或者进行自我调整治疗等。心理治疗是目前强迫症治疗的一线推荐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也可以考虑行为主义疗法,比如系统脱敏疗法,也可以考虑森田疗法、正念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家庭疗法等。自己的强迫思维如果是因为对于规则的理解特别刻板,...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方法二,治疗强迫症主要是选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但在用法和用量上与治疗抑郁症略有不同。氯米帕明是比较经典的治疗强迫症药物,常用剂量 150~300mg\/d,分2次服,一般2~3周开始显效。方法三,去医院找一个心理医生对心理进行开导,一般患有强迫症的人心理压力都是非常大的,正确的开导方式是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