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待人的事例

礼貌待人的事例

1、萧伯纳以礼待人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应邀访问俄国。有一天他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独自在玩游戏。一时间童心大发,和小女孩一块兴高采烈的玩起来。分手时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一个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萧伯纳玩游戏。”

小女孩看了看萧伯纳,学着他的口吻,毫不示弱地说:“你回去也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你和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女孩安妮玩游戏。”萧伯纳对这个回答十分吃惊,并立即意识到刚才自己的傲慢和无礼。

事后他对一位朋友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时常保持谦虚的态骸骸汾缴莴剂风烯袱楼度,俄国小女孩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2、孔融让梨

在东汉时期的鲁国,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懂的东西非常多。

这天,父亲让孩子们来吃梨,但哥哥要让弟弟先拿。于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然后轮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可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弟弟应该吃最大的梨。”

3、岳飞以礼待人

《说岳全传》记载,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周武公投桃报李

周武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康叔於卫,遂立卫国。康叔之八世孙姬和,以殄灭西戎有功,获周平王赐爵为卫武公。武公治国开明,广听众议,多纳雅言,以为施政参考,深得百姓称颂与爱戴。故政通人和,卫国大治,遂为春秋初期之大国也。

武公在诗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或言小羊生角,则欺人矣。”

5、齐桓公礼贤下士

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

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礼貌待人的事例四则:

1、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2、程门立雪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3、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4、“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很有礼貌地施礼并问路,这位老大爷见岳飞很有礼貌,便给他指路。
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见了,小学生连忙抬脚,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没和他计较,反而说了声“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09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很有礼貌地施礼并问路,这位老大爷见岳飞很有礼貌,便给他指路。
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见了,小学生连忙抬脚,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没和他计较,反而说了声“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第4个回答  2010-05-13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