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

与小学语文第九册18课有关的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训练快速阅读,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三、教学建议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时,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学生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做准备。

  2�介绍故事训练。

  指导学生介绍故事时,可采用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训练时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仅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4)注意用口语讲述。四、参考资料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原。松潘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在西倾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纵横300余公里。它是块大草甸、沼泽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行人稍不小心,陷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而且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忽风忽雨,忽霜忽雪,或者是一场大冰雹,环境极为恶劣。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读写例话
  参考http://www.pep.com.cn/200406/ca467666.htm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陷入泥塘的老同志,耗尽最后心血的老班长,他们都是党培养的好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永远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胜利,勇敢前进。”(齐唱队歌)
  参考http://www.txwzh.com/Article/e01/e07/200601/33362.html
  读后感:
  福建省泉州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五<3> 张心湄

  常常听父亲讲红军的故事。最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很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进入茫茫大草地后的一件事。一位四十多岁的老班长带了掉队的三个病号艰难的走着。后来,青稞吃玩了,老班长就钓鱼给病号吃,自己却连一口鱼汤也没喝,最后牺牲在草地里。
  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他留给我们不仅是一个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读到老班长不吃鱼肉,不喝鱼汤,只吃病号吃剩下的鱼骨头时,我的内心里深受感动,真想让老班长活下来,让他也享受享受我们今天的生活。
  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片忠心。我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啊!金色的鱼钩,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精神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http://www.lesun.org/zuowen/print.php?id=11530
  最后在这里有关于课件的下载http://www.chinese123.cn/xxyw/rjdgb/rjdgbd09c/k18.jsp
  谢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7
常常听父亲讲红军的故事。最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很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进入茫茫大草地后的一件事。一位四十多岁的老班长带了掉队的三个病号艰难的走着。后来,青稞吃玩了,老班长就钓鱼给病号吃,自己却连一口鱼汤也没喝,最后牺牲在草地里。
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他留给我们不仅是一个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读到老班长不吃鱼肉,不喝鱼汤,只吃病号吃剩下的鱼骨头时,我的内心里深受感动,真想让老班长活下来,让他也享受享受我们今天的生活。
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片忠心。我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啊!金色的鱼钩,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精神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陷入泥塘的老同志,耗尽最后心血的老班长,他们都是党培养的好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永远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胜利,勇敢前进。”(齐唱队歌)

《金色的鱼钩》(六年制第九册第20课)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便“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万分感动的“哭”,当然也是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老班长的两次“笑”

河南省潢川城市师范附小 方长洲

《金色的鱼钩》记叙的是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课文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老班长在命令大家吃鱼那天,课文中说,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笑着对大家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老班长是笑着说的,可同志们吃不下去,于是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笑了。最后同志们把鱼吃下去,老班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这前后笑了两次,却笑得不一样。

老班长第一次的笑是故意做出来的笑。因为那天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鱼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野菜”,按照老班长对自己的要求,他是笑不出来的。然而,老班长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可能听到了,也可能觉察到什么,他知道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所以他笑了,这是他故意做出来的笑,目的是想调节当时的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老班长第二次的笑,是他看到同志们吃下去了,心里感到了一点安慰而笑。然而,他笑得却是那么勉强,因为同志吃下去的那毕竟是“小半条猫鱼”和“一丁点野菜”,他想到挖草根、找野菜也那么不容易,饥饿随时都在威胁着同志们的生命,想到党交给他的任务,因而老班长是笑不出来的,只是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为了同志们吃鱼的两次不同的笑,反映了他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1938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集结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水草地。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部队离开毛儿盖以后,向北行走40里就进入了草地。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举目望去,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红军指战员们踩着草墩一步一步地探索前进。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草地里没有清水,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有时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红军个个都是英雄汉,他们忍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坚持每天按计划的路程前进。

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两天后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歼灭了企图堵截红军的胡宗南部第 49师,攻占了包座,打开了通向陕西、甘肃的大门,为实现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
1、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

《金色的鱼钩》写作背景 《金色的鱼钩》写作背景资料
《金色的鱼钩》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过草地期间。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本文已被收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3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鲁教版五年级上册26课。本文的发生地是在松潘草原,是“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中的草原。扩展内容...

五年级教材《金色的鱼钩》全文?
《金色的鱼钩》全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wèi)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

金色的鱼钩分段概括段意
金色的鱼钩分段概括段意如下: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第二段(第3~22自然段):两袋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第三段(第23~33自然...

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
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用鱼钩为他们钓鱼充饥,最终英勇牺牲。《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讲述了一个炊事班班长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付出一切的故事。这个班长的形象...

《金色的鱼钩》词语解释
关于金色的鱼钩词语解释如下: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严厉:严肃而厉害。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内容简介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

最近要教《金色的鱼钩》这一课,老师布置我们查一查课外资料,急急急...
1�《金色的鱼钩》是小语教材写长征故事的课文中的一篇,以前这方面的课文学了不少。为此,课前可让学生回忆《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等,了解故事背景,体会背景对主要意思的衬托作用,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2�《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

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

请问《金色的鱼钩》主要讲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事迹。1935年秋,红军进入茫茫的大草地。草地行军非常艰难,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小梁和另外两个小同志病得很严重,无奈地掉队了。三个小同志虚弱地靠在树下休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