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自杀论》书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10-05
一、写作整体背景: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1897年发表的《自杀论》一书,从社会学视角深入探讨了自杀的社会根源。写作背景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分工细化与科技进步引发了社会病态,导致自杀率上升。涂尔干在游学德国期间,受冯特影响,注重实证主义方法,回国后,他系统研究自杀原因与规律,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定量分析自杀现象,提出自杀的社会决定性因素。书中通过实证方法否定非社会因素对自杀的影响,提出自杀类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并提出预防自杀的建议。

二、书中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

涂尔干首先明确自杀概念,将其定义为由个人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他强调科学研究需基于可比较的事实,从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通过否定种族、遗传、心理状态、精神病等因素对自杀率的影响,他发现社会因素是关键。涂尔干将自杀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失范型和宿命型四种类型,并探讨了其社会原因。

(一)自杀的非社会因素

1. 自杀与心理变态:涂尔干通过分析精神错乱、酗酒等因素,并对比数据,发现它们与自杀率无关,否认了心理变态对自杀的影响。

2. 自杀与正常的心理状态:他指出种族、遗传、自然环境等非社会因素对自杀率影响有限,强调社会因素在自杀中的主导地位。

(二)自杀的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

1. 利己主义的自杀:与宗教、政治环境紧密相关,涂尔干指出宗教的整合作用、家庭责任感等对自杀的抑制作用。

2. 利他主义的自杀:源自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体现为义务性、选择性与急性形式,与社会规则紧密相连。

3. 反常型自杀(失范型与宿命型):经济危机与制度束缚导致的社会失序,影响个体价值观与社会归属感。

4. 表现形式:社会整合度与个体自杀类型相关,失衡会导致利己或失范型自杀增加,平衡则利于利他与宿命型自杀。

三、本书及其观点的贡献、价值和启示

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社会学领域对自杀现象的全新理解,从社会层面而非心理层面解释自杀原因,对心理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内容贡献:以实证方法重新定义了自杀概念,提出社会因素对自杀决定性的观点,为自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方法贡献:重视数据对比与定量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

(三)学术史贡献:完善了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为后续社会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自杀论》对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感、降低自杀率成为关键。《自杀论》提出的观点对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一)强制性:政府可制定政策,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提供心理援助,以降低自杀风险。

(二)外在性:平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保持社会价值观的整合,避免失范型自杀的发生。

(三)集体性:加强集体凝聚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自主性和理想精神,以适应孤独。

五、阅读体验与参考文献

《自杀论》是一部经典社会学著作,强调了实证逻辑与方法论的重要性。它以社会总和为研究对象,新颖的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其中的“二重人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而上学倾向,需要批判性思考。

涂尔干《自杀论》书评
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社会学领域对自杀现象的全新理解,从社会层面而非心理层面解释自杀原因,对心理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内容贡献:以实证方法重新定义了自杀概念,提出社会因素对自杀决定性的观点,为自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方法贡献:重视数据对比与定量分析,为...

关于涂尔干的<自杀论>
在《自杀论》一书中,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

读涂尔干《自杀论》有感
摘要:《自杀论》一书是涂尔干第一个运用实证主义方法的著作,实证主义对于社会研究方法来说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现代科学研究仍具有借鉴作用。本文主要从作者简介、本书内容、运用方法、本书价值、不足之处五个方面剖析《自杀论》一书,并简析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关键词:涂尔干;自杀论;社会统计学 一、作者简介 埃米尔·...

读《自杀论》有感
《自杀论》是一部系统地论述自杀的社会学著作,当既有研究对于这一话题都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时,涂尔干另辟蹊径,把自杀行为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并且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社会学的角度挖掘出自杀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该书共分为三章,分别为非社会因素、社会...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概念呢?
涂尔干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如果自杀是因为个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方就应该是精神病医院,不是吗?但涂尔干在研究了相关数据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看,疯子多和自杀率高虽然看起来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因果关系。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表现来看,也不...

【社会学理论笔记】涂尔干
尽管涂尔干的理论贡献显著,如分工、自杀、宗教和教育等领域的影响深远,但他的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批评者指出其理论可能过于保守,忽视了冲突与社会变迁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劳动分工对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以及其方法论过于极端,坚持社会独立于个体,倾向于单一解释社会现象。《自杀论》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的自杀论为什么会被当作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方法上,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新纪元。是理论与经验的首次圆满结合,是实证主义思想的首次完备体现,同时又是复杂统计分析技术的首次系统应用。它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涂尔干反对内省法和历史的方法,提倡通过实验方法(...

涂尔干的社会学观点
他在《自杀论》中认为,失范型自杀是由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行为准则乃至生存目的都变得不再确定而引起的,并认为失范越严重,自杀率越高。而默顿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冲突。涂尔干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

爱米尔·涂尔干的主要著作
《自杀论》是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深入研究。在这部著作中,他探讨了自杀背后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涂尔干认为,自杀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影响。这部作品为我们理解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视角,也为自杀预防和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上述三部主要著作,爱米尔·...

读涂尔干《自杀论》-点击查看关于自杀的24个奇怪知识。
有些结论今天看来可能已不适用,不过这并不影响涂尔干是运用社会学解读自杀问题的先驱,也不影响其结论对后世研究的贡献。 这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社会学读物,作者首先讨论了与自杀有关的一些传统非社会因素,例如心理变态、种族、遗传、气候等等,又将这些因素依次证伪。随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影响自杀人数多寡的是社会条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