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如题所述

中国式孝顺到底是不是道德的绑架呢?我觉得有绑架的成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是理解孩子的并不会拿自己长辈的身份去要求孩子怎样。下面我就从中国式孝顺是道德的绑架这样方面来对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孝顺”的含义是什么?个人的理解是“孝”代表着尊重长辈,并且对于长辈的合理需求应该满足,而“顺”代表着服从,对于他人的说法命令绝对的服从。而“孝”一般的含义就是“孝顺”,即用亲情这样的纽带将个人的行为绑架于道德之上。


说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我们出身在一个富有的商人或者位高权重的官员家庭,如果我们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而对方只是出身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家庭。这时候我们自己就会想到,在“孝顺”方面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而自己为了做到孝顺或者不让对方遭受更深的伤害我们会选择放弃。当然,我们或许会选择坚持。最开始选择试探性的和父母说出口,如果行或者不行再摊牌。而到时候你会发现姜还是老的辣,你的质疑或者你的决心愤怒会被父母一句话说的无话可说,那就是“孝顺”!正是因为这样的“孝顺”,我们或许错过一段美好的爱情,甚至选择政治或者商业上的联姻。




我们人生中有很多选择,比如自己小学中学学习的兴趣,很多都是父母进行干预,而自己因为孝顺而接受,到填报志愿明明自己喜欢环境或许因为家里谁谁谁是经商的,在家人努力做思想工作之后你选择了家人的建议。在家人眼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也真正知道家人是为了我们。但我们又或许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或许家人给我们选择的路会更加快捷,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因为孝顺,我们在人生的很长一段路途中没有选择自己看到的那点光亮,沿着家人那盏明灯的指引前进着,但这个明灯因为近所以显得亮或许只是眼前的明灯,而自己看到的光亮是整座金山绽放的光芒呢?

当自己看到小学同学成为著名的画家的时候,你会想如果当时我坚持一下,我就是更出名的画家了。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你会想那时候我朗诵得到校级奖而他还是个结巴。




因为“孝顺”,我们错过的太多失去的太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但请不要加上顺从这个意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5

        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是这样的一种场景。父母以“孝顺”的名义,有点强迫性的让子女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儿了,比如,要求回家工作,要求相亲,要求结婚,要求生小孩……等等这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先贤对孝顺的定义或者说看法,毕竟这玩意儿都是从那一步步发展来的!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翻译为白话就是: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立刻回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的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的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有了一个基准,再来看一些事情就明了啦!孝顺从来没有说过所有的事情都得听父母的话,按照他们说的做才是孝顺!说几个比较热点的,先说婚姻,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上学等原因普遍结婚的比较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逼婚父母,最让人无奈的就是用不孝顺来说你,把你放在道德的对立面上,让人无话可说。像这种就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式的所谓孝顺,我们古人讲的是父慈子孝,而不是说赋予父母控制着你的权利,让你干啥就得干啥,这也就是最让现代人反感的道德绑架式孝顺。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经常沟通交流而不相互指责干涉,父母慈爱子女而不要求毕遵父命,子女孝顺而不要求父母为自己服务。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孝顺。

       我们应该回归真正的中国孝顺,而不是去曲解歪曲,让孝顺变成一种道德上的绑架。

第2个回答  2017-05-03

想要弄清楚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首先,我们就要清楚,到底怎样的“孝顺”是中国式的孝顺。

 


我国是一个注重“孝顺”的国度,作为儿女,不仅仅要照顾父母,还要从小就听从父母的话,父母,违逆父母就被视为不孝。比如:父母让你考公务员,可你非要去闯荡,就会被视为叛逆,不孝顺;父母催促着你赶紧结婚,可是你就是不听,被看作不孝顺;结婚后,你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要出去单住,则也会被看作不孝顺。总之,你必须要听父母的话,不能违拗父母的意愿,要亲力亲为地照顾父母,和父母住在一起,最好几世同堂,这才是大孝。

父母在责备不听话的儿女时,总是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不就希望你怎样怎样吗?我是你爸(妈),你必须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请问,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吗?

 

我国古代讲究的“三纲五常”中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古代,这也有一定的可行基础,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耕种的时节都是靠前人的经验一点一点总结摸索出来的,即使到现在也有一定的参考性,而且那时候社会发展慢,所以经验很重要,听父母的话可以更好的种地,避免很多错误。

 


但是,现在是什么社会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社会的发展超出了以往任何时候,日新月异,父辈的经验教训已不适用这个时代,但是他们还拿以前的眼光来对待子辈。一旦意见相左,他们从来不会和你进行讨论,不听你的观点,就抬出父母的身份,以道德的名义来使你屈服,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还有一种道德绑架,就是儿女必须要留在父母的身边照顾父母。我认为,儿女不需要就要和父母住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处的权力,但是,我们应该经常回去看看父母,要时常的关心他们,关注他们。住在一起的两代人不一定是孝顺,可能还经常发生矛盾;而分开住的两代人,也不一定就是不孝,可能他们更和谐幸福。关于非要求住在一起这点当然不能仅仅埋怨父母,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养老制度不健全,养老设施不完善,社会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了,自然而然就落在儿女身上了。但是,如果为此,就要让子女失去自己喜欢的事业,限定自己的发展,这样是值得的吗?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好的想法。但是,我们肯定是不能丢下父母不管的,那样就是真正的不孝,失去做人的资格了。

 


但愿国家能够尽快发展,让老人能够独立于儿女后,也能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更多人不要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这样就能减少道德绑架,给子女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3个回答  2017-04-29

有一些是,有一些不是。

实际上,中国式的“孝顺”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被道德绑架,见仁见智。


2016年有媒体报道,南京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里摔伤无法行走,实在饿得不行才报警求助。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画面惨不忍睹。老人十天没有吃喝,自己爬不起来只能在家里爬行,大小便遍地恶臭不堪。民警将老人慢慢扶起来,下楼买了一些食物给老人吃。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后,社区人员表示马上联系清洁工将老人家里打扫,并通知老人的女儿。据了解老人有个女儿,但是早已远嫁广州,身边没有亲人十分可怜。


而还有更可怜的,是安徽蚌埠唐家一位独居老人死在家里,尸体遭到家里养的宠物狗啃咬,事情发生半个月后才被人发现。据了解这个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死者住在7楼顶层。这位死者60几岁,小区居民称死者身体一向硬朗,没想到有此遭遇。

老人以前是低保户,没什么钱。有两个女儿在广州打工,自己一个人住,爱喝点酒,家里养了不少七八只狗。老人的两个女儿给老人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很担心于是赶回家探望。一开门就吓坏了,老人被狗啃得只剩下头盖骨了。老人的死亡原因不明,死亡时间应该有半个月了。老人死后养的狗没人喂养,饿极了就把老人吃了。


都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子女,以“孝顺”的名义,却在做着“不孝顺”的事,每月打钱给父母了事,却没有考虑父母的日常生活,父母的情感寄托……

如果说,这种每月按时打钱就是一种“孝顺”的话,那么相信很多老人可能会后悔养育了这样的孩子。老来孤苦无依。

当然,这本来就是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社会常识,又何谈道德绑架呢?



当然也有一种,孝顺,看似孝顺,却让人感觉变了味。

有些父母,从来不考虑父母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规划生活,要求子女顺从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不顺从,就是“不孝",这些人,有些甚至是高学历的博士教授,但是在子女面前,依旧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子女人生规划者。


在我看来,这种就是真正的被"中国式孝顺“了,也是我们所反感的道德绑架,你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的意见,比如得挨打,比如得去相亲等等……



我更希望的”孝顺“,不是把父母送去养老院,也不是事事顺从父母意见,而是尽量跟父母一起生活,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享受家庭的生活乐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