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谁能帮忙总结一下,多谢!

学会用正反比例 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

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如果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如果速度提高25%,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如果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5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机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75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则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则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则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则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则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故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A、1200  B、3200  C、4000  D、5600

【答案】:C。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距离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如果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故S=78×50+100=3900+100=4000。

如果以6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5个比例,需要13×5=65分钟, 

故S=65×60+100=3900+100=4000.故答案为C。

上面两个例题通过合理使用正反比能很快的求出正确答案而在行测考试中时间是最宝贵的,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解题就是致胜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题强心记还会为大家梳理更多的公考知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6

首先,我们来看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这种等号一边是一个量,另一边是两个量乘积的公式,可以称之为比例型公式。这种公式有一个潜在的规律就是,不管题目怎么设置,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总有一个是确定不变的,而另外两个量都是变的,只要找到行测公式当中的不变量,等量关系就找出来了,所以关键是找这个不变的量。

  一般来说,在这三个量当中,由于往往涉及不同主体,因此速度大多时候是个变量,所以不变量基本上隐藏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里面,两种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路程作为不变量。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比较好寻找的,我们拿一个之前的考题来举例:

  【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小时走80公里,乙每小时走70公里,丙每小时走60公里。现在甲从A处出发,乙、丙两人从B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15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A.315公里B.525公里

  C.465公里D.455公里

  这是关于以路程为不变量的情况。

  第二,时间作为不变量。这种情况可能更为隐蔽,有的学员很可能意识不到。我们试想,如果速度是变量,时间也是变量的话,那么路程必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题目中如果提到了二人行驶的路程不一样,一般是在告诉大家时间是变量;还有有一种很隐蔽的说法就是"二人同时出发,在某点相遇",这就是告诉我们二人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完全拿时间做等量关系来列式。

  【例题】小张和小王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向B地出发,小张的车速是每小时40公里,小王的车速是每小时48公里。小王到达B地后立即向回返,又骑了15分钟后与小张相遇。那么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A.144B.136

  C.132D.128

  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我们在遇行程问题的时候,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按部就班地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分别用另外两个量表示出来列在等式两边,就可以求出题目的设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国家公务员数量关系知识点
一、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例1:两名运动员进行110米栏赛跑,结果甲领先乙11米到达终点。同样乙与丙进行110米栏赛跑,结果乙领先丙11米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与丙进行110米栏赛跑,那么甲到...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怎么处理?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其实是描述了3个过程,分别是相遇过程、追及过程、普通的行程过程,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队伍行进的速度方向是向右,则第一个过程中通讯员的速度方向是向右,速度相同的话考虑追及问题,便有追及距离S= (V1- V2)×T1 ①。第二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为...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一、正反比的应用环境对于行测考试中的三量问题(基本公式由三个量组成,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利润=定价×利润率、溶质=溶液×浓度、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正反比例就是一个基本的考点。那么什么是正反比例呢,以行程为例,正反比例就是在题干描述中,当一个量为不变量时,另外...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之行程问题“电梯题”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数量关系中电梯类试题是行程问题中比较难的题,许多考生在考试中遇到此类试题时,通常采用“猜”的方法,或者运用方程组法的解法,其中“猜”的方法得分率比较低,而方程组的方法比较容易想到,但众所周知,方程组的方法其求解过程相当复杂,求解需要花近两分钟的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多次相遇问题题型怎么解决?
考生们在备考中不要有恐惧心理,自己认真地归纳,多做一些练习,也能够玩转多次相遇问题。题型一:求两地之间的距离1.给出两人的速度以及某次相遇的时间,求两地距离。例题1:A大学的小李和B大学的小孙分别从自己学校同时出发,不断往返于A、B两地之间。现已知小李的速度为85米\/分钟,小孙的速度为105...

公务员考试 数量关系 怎么提高 ?
可以记忆一些常用的公式:一、行程问题:简单相遇\/追及:例 小丽、小美、小凡三人决定各自开车自驾游从S市出发前往L市。小凡最先出发,若小美比小凡晚出发10分钟,则小美出发后40分钟追上小凡;若小丽又比小美晚出发20分钟,则小丽出发后1小时30分钟追上小凡;假设S市与L市相距足够远,且三人均匀速行驶...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比例法速解行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但归纳起来,不管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怎样解答算数问题?
如,数量关系题型涉及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相遇问题等。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计算题解答技巧,如:1)代入法 将选项直接代入题干,验证答案。①直接代入: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止;②选择性代入: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2)...

2013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高频题型:行程问题.
n 常用方法:列方程、解方程;n 解题关键:找准行程过程,快速列方程,精确解方程。技巧点拨:n 典型模型公式: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