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定义米使得pi的平方与重力加速度相等。但是我们以现有数据计算出来的数值并不完全相等。原因是我们计算用的重力加速度确切数值是以现有的光速定义求得的。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光速定义米与单摆定义米近似相等是不是偶然的问题了。我们知道米的一次次被重新定义都是建立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单摆定义与其同时期的子午线定义竞争中失败,使单摆定义没有被起用,但是二者的数值都想近,并且以后的定义也都在数值上与前定义相近,并且都是为了测量减小误差。简单说,就是存在一个数值,每一次定义都想接近这个数值,便使得每次定义的数值都相近。所以并非巧合,是人们故意而为之。米定义的演变史:公元1791年,法国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大小是不变的,于是开始测量地球子午线,并提出把地球子午线的四千分之一的长度定为一米,也就是这年,正式取消单摆定义法。1889年第一次定义是以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基础的铂铱合金米尺的长度,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基准。1960年第二次定义就改用同位素Kr-86的波长倍数,首次用自然基准来代替实物基准。1983年,进而用时间秒和真空中的光速来定义米,即采用自然界的基本物理常数作为基本单位的定义。米被重新定义,原因在于之前的定义存在误差,比如子午线定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地球的不规则,档案米是因为收缩膨胀磨损等,同位素定义是自然基准,但是不是我们默认的基本常量,误差原因恕我这个工科男不知……我们再想,为什么一定是地球子午线的4000分之一?为什么为什么一定是氪86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为什么一定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这几个数字对于我们使用十进制数来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美可言,为什么不定义成光速的10的8次方分之一就好了呢!目的只有一个,与之前人们的定义在数值上相近。为什么要相近?我想是为了让已经安定的计量学不给生活造成太大的不便吧!
古希腊作为古代几何王国对圆周率的贡献尤为突出。古希腊大数学家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从 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 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 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 上界小于4。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 和22/7, 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 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 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 计算数学”的鼻祖。中国古算书《 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 。汉朝时, 张衡得出 即 (约为3.162)。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 刘徽用“ 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包含了求 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将这个数值和晋武库中汉 王莽时代制造的铜制体积 度量衡标准 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发现3.14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 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啊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 和约率 。密率是个很好的分数近似值,要取到 才能得出比 略准确的近似。(参见 丢番图逼近)在之后的800年里祖冲之计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人奥托(Valentinus Otho)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Metius)的著作中,欧洲称之为Metius' number。约在公元530年,印度数学大师 阿耶波多算出圆周率约为 。 婆罗摩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于10的 算术平方根。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圆周率用字母 (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
为什么圆周率的平方等于重力加速度?
原因是我们计算用的重力加速度确切数值是以现有的光速定义求得的。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光速定义米与单摆定义米近似相等是不是偶然的问题了。我们知道米的一次次被重新定义都是建立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单摆定义与其同时期的子午线定义竞争中失败,使单摆定义没有被起用,但是二者的数值都想近,并且以后...
为什么圆周率的平方等于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由万有引力决定,主要有地球的质量和地球的半径决定。地球的质量是密度×体积,体积是(4\/3)πr^3,所以地球的质量是ρ(4\/3)πr^3
为什么圆周率的平方是重力加速度g的平方?
实际上,这二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圆周率本质上是纯数学层面上的东西,而重力加速度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个量化产物,是人类为了方便更好的认识世界才有了重力加速度这么一个东西,所以二者本质上没有关联。其次如果更加深入一些,我们所谓的圆周率,实际上指的是欧氏几何中的圆周率,也就是存在两个...
圆周率平方和地球重力加速度为什么几乎一致呢?
圆周率就是周长与直径之比,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它的取值位数是精确计算圆面积、周长以及求体积等关键依据!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重力加速度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受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加速度,要计算重力加速度必须两个重要的参数,即天体的质量与距离,当两者一定时...
圆周率平方和地球重力加速度那么相近,两者有关系吗?
圆周率π的平方是9.86,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两者仅仅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天注定?八分是巧合,两分天注定!圆周率不管在哪里都约等于3.14,但不同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各不相同。月球只有地球重力加速度的1\/6,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28倍。地球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球,不是宇宙的主宰,它的重力加...
圆周率平方与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乎完美一致,二者之间会不会有联系?
圆周率平方与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乎完美一致,二者之间会不会有联系?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率,它是一个常量,而且还是一个无尽不循环小数,等于3.1415926。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拥有一个重力加速,简单的说就是作用力对自由下落物件所产生的瞬时速度,它并不是一个常量,但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
为什么圆周率的平方在数值上很接近地球重力加速度?
数学真的很伟大也很复杂。我觉得其实很多数学上的定义公式都是我们解释不通的。至于你说的这个圆周率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的话,其实我也解释不通,所以我有找到一些资料吧。在历史上曾经有这么短短的一瞬,由于一个物理单位的定义的变动,使得π的平方,和那一瞬,那一点的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在数值上,...
圆周率平方与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乎完美一致,有没有什么联系?
圆周率的平方和重力加速度并无联系 通过以上对圆周率和重力加速度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并无任何数学上或者物理上的联系。其中,圆周率代表的是一个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概念,虽然它是一个永远无法精确的不循环小数,但是它终究会客观地、一如既往地摆在那里,无论是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无论...
重力加速度怎么理解?和万有引力什么关系?
9.8米\/秒是在国际标准单位制下的量化表述。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任何联系!若要硬找关系,只是数值大小比较罢了。正如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可能说明圆周率平方可能与重力加速度是一回事!圆周率是二维的平面的特例。而重力加速度发生在三维的质量之间,进而,也发生在四维的运动过程,也发生...
π的平方为什么近似等于g,难道是巧合?还是可以推导?
因为地球是个近似球体 R是单摆长 T是单摆周期 g=4Rπ^2\/T^2.4R\/T^2约等于1.所以g约等于π^2答案补充经精密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