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传说

传说 故事哈!

大家最期待的节日恐怕属春节莫属了,那么亲们知道有关春节的传说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3
  传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6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对于春节的由来及传说说法也是很多,其中最常听的就是为了驱赶年兽。

现代民间习惯上的春节又叫作“过年”,这是因为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长时间潜伏在海底,只有除夕夜才会从海底钻出,爬上岸跑到村庄中吞噬牲畜,杀害村民。所以每当到了除夕这一天,人们就会跑到山里从而躲避年兽的追击,保住性命。但是有一年,人们在逃离时遇到一位要饭的老人,人们一心只顾逃跑,无一人在乎老人的要饭,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这些,给了老人一些食物。人们纷纷劝告老人逃离这个村子,逃脱年兽的追击。但是,老人透露出一丝镇定,并且告诉村民,自己有办法赶走“年”,只需要一个房子借住一晚就行,村民们并不相信老人所说,只有给他食物的老婆婆愿意将房屋借他居住。

老人到达村子之后,在房屋里外都贴上了红色的纸,并且点燃了屋里外所有的灯,光这些还不够,老人还通过点燃竹木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到了深夜,“年”从海底爬上岸,想要捕食村子里面的牲畜和村民,但是刚到村庄,就看到这家房屋灯火通明,当它想要走进的时候,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紧接着浑身颤抖、面露难色,又突然看到房屋上贴的红纸,扭头就跑,村子也因此安然无恙。第二天村民回来的时候发现村子安然无恙都感到疑惑,仔细思索后恍然大悟,原来是昨天的老人赶走了“年”。

原来这只年兽惧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事情传开以后,村民们纷纷效仿,在房屋里贴上红纸、窗花,并且在除夕夜放鞭炮、烟花来抵御年兽的入侵。人们为了庆祝村庄的安然无恙,纷纷登门祝福、道喜,久而久之就成了春节互相拜访的习俗。随着历史的演进,春节也随之诞生了,人们在这个节日贴春联、放鞭炮、烟花并且走亲访友,春节也在不同的区域变得越来越繁荣。

第3个回答  2010-02-23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第4个回答  2021-01-06

春节有哪些传说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