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什么先拿蜀国开刀,统兵主帅为什么是书生钟会而

如题所述

从曹操时代起,因为魏国与吴国在j荆、豫、徐、青四州交界,战线绵长,又多为平川,故曹魏不得已投入更多兵力在东线以相互支持;反观魏国与蜀国,只有雍、凉两州接壤,又有秦岭间隔,易守难攻,所以派驻相对较少的人马扼守住陈仓、祁山等据点即可。如果先征讨蜀国,万一大军被困于崇山峻岭之中,一旦东吴来攻,急难脱身,到时中原岌岌可危。所以当年曹操"得陇不复望蜀也",所以长期以来曹魏的军事战略都是"东攻西守"。按此逻辑,第一个被灭掉的当为东吴而非蜀汉,可为什么却又拿蜀汉先开刀了呢?
历史的车轮开进了后三国时代。。。。
公元249年,隐忍十年、装病两年之久的司马懿,发动高陵平政变,一举除掉曹爽,赚得曹魏军政大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因提前获知曹芳欲废掉自己,当即迫使郭太后下旨废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傀儡皇帝;
公元260年,曹髦密谋擒杀司马昭,又因事前泄密,被司马昭手下当众捅死于皇宫南墙下。

十年间,司马氏两代三人,一人搞了一次大政变,曹氏大权基本落入司马家族手里。于是,司马昭便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就效仿曹操当年代汉的老一套,先称公再称王最后禅让称帝。但曹操的称公称王是建立在东征西讨扫清六合的基础上,而司马昭本人却少有战功。好不容易平息了甘露三年(258年)的淮南三叛,在假惺惺地一推再推被封为晋公后,这屁股还没坐热,却在甘露五年(260年)意外发生了弑君事件,司马昭只好被迫辞掉爵位,以免舆论说其为了权力连皇帝都敢宰。虽然新帝曹奂继位后三次提出为司马昭恢复公爵,但都被其推掉。此时司马昭非常清楚,拜爵称王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赢,只有建立新的功绩,才能顺理成章再续公爵之位。
蜀汉景元三年(262年)冬,姜维带蜀汉最具战斗力的机动部队约两万人,从侯和(今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东北)退至沓中(今甘肃省陇南市舟曲县西北)屯田,既偏离了军事中心汉中,也远离了政治中心成都。历史的拐点,从此开始。

消息传到洛阳,正急于通过战争胜利获取政治资本的司马昭,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当时就有一名叫做路遗的宫廷骑兵欲效仿当年郭循刺杀费祎之事,主动请缨赴西川行刺。司马昭的机要秘书,也是大音乐家荀勖(xun)(和荀彧、荀攸都没关系)认为“明公您是要统御九州的,不能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要干,您就堂堂正正的派大军讨伐,才能以德服天下”。一向不苟言辞的荀勖说到了司马昭的心坎里,于是召见群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计划征讨吴蜀两国,要打吴国,就需要造船并打通水道,旷日持久还费力,再考虑到南方湿热,必生疾疫;所以最好先占领蜀国,三年后再顺江而下,吴国也就不在话下了”。为此,司马昭还分析了敌我兵力情况,结论就是蜀国战士九万,魏国用两倍十八万兵力征讨,一路在沓中牵制姜维,另一路从骆谷直指汉中,以刘禅的暗弱,必可灭蜀。
当是朝中的大臣都认为不妥,就连常年在一线与蜀国作战的邓艾都与司马昭唱反调,认为蜀国“未有间隙”,唯独司隶校尉钟会力挺。钟会心里明白,司马昭也没把握一举灭蜀,只不过以此发兵,能拿下汉中或者取得一定的军事胜利就好,司马昭的根本目的,是用军功换王位!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钟会趁机大可讨好于司马昭,而司马昭也懒得与反对派费口舌,便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筹备伐蜀事宜。

所以你看,假如没有甘露五年那场皇帝被捅死的不测事情,司马昭就不急于树立军功以改变言论压力,也就很可能不会先拿蜀国动刀子。蜀国之所以最先沦亡,最直接的导火索竟是司马昭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当然,姜维屯田于沓中,无疑是为这根导火索上添加了油料!
一场精心谋划的伐蜀大戏开端了。
首先,统一内部思想认识。钟会是伐蜀的坚决反对者,自然没有问题;而邓艾屡次上言表示反对,司马昭派主簿师纂前往做思想工作,邓艾才决议奉命。后来大军出征前,一位名叫邓敦的将军竟还在说“蜀未可讨也”,这可冒犯了司马昭的底线,结果被斩首示众。
其次,混杂外部敌人视听。司马昭令东南诸州造江船,又名东吴降将唐咨造海船,俨然做出一副要攻打吴国的样子。这等花招被时在沓中的姜维一眼看穿,马上上表后主,恳求派遣张翼、廖化率军分别维护阳安关(今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和阴平桥头(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南)以未雨绸缪。结果刘禅居然听信黄皓带来的巫师谗言,都不当一回事,把奏章活生生地给压下去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姜维请求增援的两个中央,成为了蜀国败亡的最致命伤口。
接下来,就是军队干部的任命了。按理说,长期在陇西与姜维对阵的老将军邓艾才是第一人选,但就是由于“唱反调”,不得不被放置。这时站出来个“一拍即合”的钟会,其一衷心反对,其二乃其心腹,其三在之前的寿春之役中表现不错,再加之此次收兵,名为伐蜀实为邀功,司马昭也的确别无选择,这样就指派钟会为镇西将军,统领主力部队。当然即为伐蜀,肯定也少不了邓艾,于是再命征西将军邓艾统陇右兵马作为偏师。依照汉制,征西与镇西为同一级别的将军称号,但实践上征西为机动部队征战四方,镇西仅为中央部队担任留守。由出身低贱却经历丰厚的邓艾任职位更高的征西将军,但统偏师;由出身大族却无带兵阅历的钟会任镇西将军,竟帅主力。司马昭用人之均衡之高明,可见一番。
即使如此,当时洛阳仍有一堆人都不看好钟会,西曹邵悌就提出疑问:“钟会独身无嗣子,没有家眷作为人质,不牢靠”。司马昭外表说没问题靠得住,暗地里怎能不多加防范,于是又一次遵从了荀勖的倡议,布置出身河东大族、时任廷尉的卫瓘(guan)去做钟会和邓艾的监军,并给了一千人马。对了,这个荀勖是钟会的外甥,只不过两家关系很不好;而这个卫瓘最后真的擒住了邓艾,带兵杀死了钟会。
统帅有人监视了,基层诸将怎样办?司马昭又选择了两个人,一人叫胡烈,为钟会护军;一人叫田续,为邓艾护军。胡烈兄长胡奋为司马懿心腹出身,胡家完整是司马家心腹,后来姜维诱钟会谋反,真被胡烈所杀;而田续也在邓艾被押送回洛阳的途中,将其杀害。
监军、护军都有了,依照曹魏制,司马昭又选择了妹夫杜预做长史,一则调度行政粮草,从供应端把控军队,二则作为另一层眼线监视诸军意向。

最后,就是部队的准备。按照之前计划,需要十八万人马参与这场战役,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邓艾还是坚决地执行了命令,在陇右当地许以重金,在原有部队基础上又招募凉州健儿及羌胡雇佣军五千多人;同时钟会以洛阳为中心,调集四方军马十余万人。
从景元三年(262年)冬到景元四年(263年)秋,历经一年的伐蜀筹备工作完成,十八万军马集结完毕,又逢麦收以资粮草,魏蜀大战,一触即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魏国为什么先拿蜀国开刀,统兵主帅为什么是书生钟会而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钟会趁机大可讨好于司马昭,而司马昭也懒得与反对派费口舌,便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筹备伐蜀事宜。所以你看,假如没有甘露五年那场皇帝被捅死的不测事情,司马昭就不急于树立军功以改变言论压力,也就很可能不会先拿蜀国动刀子。蜀国之所以最先沦亡,最直接的导火索竟是司马昭当时所处...

司马昭伐蜀,为什么统军主将是谋臣钟会,而不是名将邓艾?
二、南方过于湿热,而曹魏的士兵常年生活在北方,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如果贸然攻打,很可能因为出现瘟疫而败退。虽然他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众人依旧认为伐蜀不是明智的选择,连刚刚击败姜维不久的邓艾也持反对意见。可是别人看不透的东西,钟会看透了。钟会是名将钟繇之子,他自幼聪慧,又是司马家族的亲信,...

司马昭下诏伐蜀,为何却让姜维与钟会两人的谋划化为泡影?
后钟会能联合姜维,也是因为姜维别有心思,想用钟会的兵去打曹魏的军,反正这两边都不是自己的人,想让这两边都两败俱伤。其三、钟会知道蜀地的优势,所以对钟会而言,造反这事,成了就能得到天下。输了大不了就缩在蜀地,做土皇帝,当第二个刘备。但是他把一切都想得太美,他自己想反,但将士...

钟会的造反计划是怎样的?手握重兵的他为什么会瞬间崩塌?
魏国灭蜀之战,在一片反对之声中,唯有钟会持赞同态度且表现的最为积极,因此司马昭就把伐魏最多的军队和主攻任务交到了钟会手中。伐蜀大军共有五路,由于邓艾长期和蜀国大将军姜维对阵,就由他率领三万军队前去拖住姜维,另一路诸葛绪作为策应,任务是拦截姜维不让他回撤,其他三路十几万大军统有...

三国末年,魏国为什么要先选择灭蜀,而不是先灭东吴?
这个说的其实不对,曹魏不是选择先灭蜀,几十年时间里,它在吴蜀两边都有打,只是正巧打蜀汉先成功了而已。三国格局,曹魏最强而吴蜀皆弱。那对最强的曹魏来说,要一统天下,灭蜀吞吴都是避不过去的两道坎,早晚都要走,哪个先走哪个后走其实就是根据局势决定,没有一定之规。论起来,曹魏最先选择...

曹魏邓艾和钟会是什么关系?
邓艾和钟会是魏国后期的杰出人物,在司马懿身后,邓艾是能够指挥魏军和姜维抗衡的主要将领。姜维的“九伐中原”屡屡受挫,就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刘禅在位41年,以一州之地,对抗占据多半个中国的曹魏,一直取进攻态势,先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继之以姜维九伐中原,虽然未曾成功,但魏方仅...

为什么是魏国统一三国
看三国,很多人都说蜀的失败是因为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导致蜀国后期没有人才可用,而魏国人才济济,这是为什么到最后魏灭蜀而司马氏最终统一天下的原因。然,这种种都只是表面现象,偶试着分析一下下,见笑见笑。在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看一国之强弱就是看他的综合国力,而古时依然。魏国占有长江以北大部...

钟会深得司马昭信任,为什么在灭蜀之后要冒险叛变?
所以钟会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他忘了一点,那就是他手中原有的这些曹魏将士们的家还是在魏国,那里有他们的亲眷,若是跟着钟会谋反,一家老小性命难保。还有就是军中不少人都是司马昭的亲信,他们只要搞点小动作,不等打仗,士兵们就投降了。而蜀国早已投降,姜维手下的降兵又怎么会跟着钟会出生...

钟会深得司马昭信任,为什么在灭蜀之后要冒险叛变?
之后,钟会奉命率领十几万大军伐蜀,最终将蜀汉灭掉。可是蜀汉灭亡后,钟会却谋反了,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内幕呢?关于钟会谋反的原因,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认为,钟会“心存魏室”,想帮助曹魏除掉权臣司马昭。毕竟钟会叛乱时,打出的旗号是奉郭太后的遗旨。第二种说法是钟会怀有野心。按照《...

出身名门的钟会,为什么会走上造反的道路呢?
钟会也因此进入了司马家的核心决策圈,堪称顶级幕僚,当时很多人都将他比作西汉的张良。三、力主伐蜀,与邓艾分兵合作,攻灭蜀国 蜀国自诸葛亮时期就频繁攻击魏国,直至姜维掌兵,仍延续此策略。司马昭认为蜀国国小民弱,决定发兵一举灭掉蜀国,当时多数大臣不同意这一举动,唯独钟会赞成,并认为一定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