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伐蜀,为什么统军主将是谋臣钟会,而不是名将邓艾?

如题所述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自从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多次挥师北上,主动伐魏,在他之后,姜维也坚持北伐。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无功而返,但却一直是主动出击的一方。反观曹魏,在灭蜀之战发生前则很少主动招惹蜀汉,毕竟蜀道难不是说说而已,即使蜀汉实力最弱,想要拿下却不容易,所以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跟东吴较量。然而就在时人都认为曹魏会先灭东吴的时候,司马昭却提出了占领蜀国的计划,并在大多数朝臣持反对意见的情况下,毅然发动了灭蜀之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与司马昭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公元249年,装病在家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开启了司马家族把持朝政的时代。然而公元251年就爆发了淮南一叛,司马懿亲征平叛之后不久便病逝了。之后司马师接过重任,随即爆发了淮南二叛。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当权,原本帮助司马氏平叛多次的诸葛诞却突然起兵,引发了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也就是淮南三叛。司马昭历史九个月后终于稳定了局势,被加封为晋公。

这时司马昭平叛有功,并不着急发动战争,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打乱了他的计划――傀儡皇帝曹髦不甘被他控制,想要率兵诛杀他,结果被他的部下杀死。司马家族经过两代三人的努力,终于把持了朝政,他也因平叛有功被加封为晋公,原本慢慢积累战功就能够像曹操一样封王,甚至可以学曹丕,逼迫皇帝禅位。可是此事之后,他大失民心,如果强行上位,则名不正且言不顺,所以他选择了以退为进,辞掉了晋公这一封号。

退容易,再进则很难,他需要等待机会,建立功勋。此时魏国内部已经相对平定,他想要立战功,只能拿吴蜀两国开刀。当时曹魏与东吴已经暗中较量多年,一直无法拿下,蜀汉又易守难攻,司马昭也无法决断到底该先攻哪方。不过他想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来了枕头,公元262年,蜀汉大将军姜维再一次北伐,被邓艾击败,回国之后又诛杀宦官不成,只得到沓中屯田避祸。

此时姜维已经相当于蜀国的顶梁柱,他离开朝堂之后,司马昭知道自己攻打蜀国的机会到来了。毕竟他此时的目的并非灭蜀,而是在此战中取得拿得出手的战绩。可是了解他的人并不多,朝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先攻蜀汉是不明智的选择。司马昭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口,他分析了魏蜀两方的兵力,提出了兵分两路的想法,并暗示可以轻轻灭掉蜀国,给诸位画了一张大饼。另外他为了说服众人攻蜀,还列举了不宜先灭孙吴的两个原因:

一、攻打东吴需制造大量的船只,此事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时间,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实现。

二、南方过于湿热,而曹魏的士兵常年生活在北方,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如果贸然攻打,很可能因为出现瘟疫而败退。

虽然他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众人依旧认为伐蜀不是明智的选择,连刚刚击败姜维不久的邓艾也持反对意见。可是别人看不透的东西,钟会看透了。钟会是名将钟繇之子,他自幼聪慧,又是司马家族的亲信,所以他明白了司马昭所图之后,大力支持伐蜀,被司马昭任命为镇西将军,率主力出征,而一直与蜀汉打交道的邓艾则为征西将军,统领偏军与其配合。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司马昭伐蜀的本心并非一统天下,而且获取战功,重获晋公之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弑帝一事,蜀汉可能并不会在此时灭亡。而钟会能够在此战中担任主帅,则是因为他是司马氏亲信,深得司马昭倚重,又大力支持司马昭的决定。不过邓艾通率的偏军机动性较高,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或许这一点,也是司马昭将没有领兵经验的钟会,任命为主将的原因之一。

不过司马昭虽倚重钟会,却也不是完全放心,他在大军出发之前,又选取了监军卫灌和护军对出征之人进行监视,最终在钟会反叛之时及时阻止了祸乱的发生。由此可见,司马昭不愧是能够笑到最后的人物。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一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8
钟会什么时候成伐蜀主将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都是一样的好吧,谁也不比谁大,谁受谁节制。钟会的优势不过是比二人兵马多几倍而已。
以事例说话,例如;邓艾本来想叫诸葛绪和他一起入阴平,诸葛绪根本不尿他,称奉旨是要去汉中会合的 于是直接撇下邓艾不管。
又例如;钟会后借个由头问罪诸葛绪,夺走了诸葛绪的兵马,这件事让魏将都很不满,后来胡烈编造故事,说钟会已经挖好坑要杀魏人,其实是没有的事,但是众人就都信了,于是一起去攻打钟会。
由此可以看出来钟会压根不是什么主将,别说邓艾诸葛绪他指挥不了,就是他职权里管辖的先锋许仪让他杀了,这事都能让魏军震动。本来许仪犯错被钟会杀掉,放一般没背景的小军吏身上,谁也不会奇怪,但是一换成功勋之后的许仪,众人就认为钟会做过头了。其实钟会的确有权利处置许仪,但为什么诸军都莫不震惊?不是正说明了钟会其实没多大的权利么?
所以归根结底伐蜀之战谁是主将呢?其实不是别人,主将就是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都是受司马昭节度,而他们三人之间是没有谁听谁的。

名将邓艾为何不是司马昭伐蜀时的统军主将,而是谋臣钟会?
钟会是名将钟繇之子,他自幼聪慧,又是司马家族的亲信,所以他明白了司马昭所图之后,大力支持伐蜀,被司马昭任命为镇西将军,率主力出征,而一直与蜀汉打交道的邓艾则为征西将军,统领偏军与其配合。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司马昭伐蜀的本心并非一统天下,而且获取战功,重获晋公之位。也就是说...

曹魏灭蜀派出了十八万大军 最后主帅为什么不是邓艾
景元四年,也就是263年,司马昭召集众将讨论平蜀方针的时候,征西将军邓艾多次提出反对的意见,认为川蜀没有祸乱,没有可趁之机,秉承反对票。而后续邓艾作为一路统帅带兵,其实并不是他的本意。钟会 诸葛亮死后,姜维多次带兵侵扰边境。司马昭认为是他们国土狭小,百姓疲敝,财力将尽,想要依据灭之,当...

魏国为什么先拿蜀国开刀,统兵主帅为什么是书生钟会而
首先,统一内部思想认识。钟会是伐蜀的坚决反对者,自然没有问题;而邓艾屡次上言表示反对,司马昭派主簿师纂前往做思想工作,邓艾才决议奉命。后来大军出征前,一位名叫邓敦的将军竟还在说“蜀未可讨也”,这可冒犯了司马昭的底线,结果被斩首示众。其次,混杂外部敌人视听。司马昭令东南诸州造江船,又...

司马昭为什么派钟会讨伐蜀汉?
邓艾是征西将军,钟会的军衔比他低,但是这次伐蜀钟会才是三军主帅。军师联盟司马昭剧照 其实司马昭本人是主张讨伐蜀汉的时候,大家都回想起前几次的教训,包含邓艾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赞同,只有钟会和司马昭想到一起了,所以司马昭才把讨伐蜀汉的重任交给了钟会,但是权利太大也不好,考虑到这里,司马昭又...

司马昭为何任命钟会为伐蜀主将?
其二,司马昭料定众将不会跟随钟会作乱,故而大胆起用钟会。钟会虽孑然一身,但众将的亲属皆在洛阳,钟会若要谋叛,必然军心浮动,而引发兵变。司马昭曾说道:“..灭蜀之后,中国(中原)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其三,钟会出身于豪门世族,与司马氏乃是世交...

邓艾为何在攻灭蜀汉的时候做不了主帅,是他的能力不行么?
钟会主张伐蜀,邓艾与其他群臣都反对伐蜀,司马昭当然只能选择钟会“挂帅”指挥主力大军西征。2、邓艾不是司马昭的心腹 邓艾是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的“嫡系”,但与司马昭的关系远不如钟会密切。一方面邓艾镇守边关20年,与司马昭的接触并不多,最多属于司马昭的“阵营”...

同样是灭蜀功臣,为何邓艾能进武庙,钟会却不能进?
一、钟会与邓艾奉命灭蜀。蜀汉后期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让曹魏烦不胜烦。司马昭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准备让人是伐蜀,但当时众人都反对司马昭伐蜀,认为蜀汉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钟会还说了曹魏伐蜀的优势,于是司马昭便派钟会和邓艾前去伐蜀。钟会和邓艾的性子不同,...

为什么钟会一告发邓艾,司马昭就相信?
从职务级别上说,邓艾比钟会高,邓艾又是声明久著的西陲宿将,于情于理,伐蜀之战的最高统帅都应该是邓艾,而不应该是钟会。但是司马昭仍然选择了让钟会担任最高统帅,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司马昭对邓艾是不信任的。至少也可以说,司马昭对邓艾的信任远远不及对钟会的信任。 益州道路艰难,和中原地区的联系远不如关中...

曹魏伐蜀之役成功后,为何大将邓艾和钟会二士争功导致两败俱伤?
第二个方面,就是他们两个人在一些方面不太和睦。作为钟会而言,虽然早年得志,但其所作所为却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邓艾虽无反意,但为人刚愎自用,连司马昭的命令也敢违抗。司马昭看中两人的才能,故此让他们领军灭蜀,但暗中早已做好了预防措施。此后邓艾与钟会的被杀,也正是司马昭的措施发挥了重要...

钟会为什么诬陷邓艾谋反?司马昭为何轻信钟会?
邓艾的实力不及钟会我想司马昭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们知道邓艾是攻灭蜀国的关键人物,是他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并且占据了成都,论功劳的话邓艾是无可争议的灭蜀第一功臣。我们知道蜀国是曹魏的宿敌,蜀国的存在一直是魏国的威胁。因为蜀国是承袭东汉王朝的国号汉的,所谓汉贼不两立这就注定了蜀国和魏国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