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9-24
确实如此,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的平庸的过程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我家孩子好聪明”。这大概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包括之前。孩子尚未接触正规的学习,这个时候偶尔的一个“聪明”的举动或是一句“聪明”话,就让家长惊喜万分,认为自家的孩子很聪明。
二、“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孩子进入小学乃至于初中前期后,对于学习渐渐“暴露”出弱点,可能开始的时候,家长也“不惜血本”——陪读,报培训班,“一对一”辅导等,在各种招数都使完仍没有效果后,仍然不甘心,认为孩子只是暂时未“开窍”而已,再长大了就好了。
三、“我家孩子也许学习不行,但其他方面还是蛮好的。”到了初中或是高中,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强已经暴露无遗,这个时候家长不得不承认“严酷”的现实,但内心仍会认为自家孩子在别的什么方面还是可以的。
总之,孩子是家长“希望”,是家长在未来世界的“延续”,谁不对未来充满期待呢?谁会甘心承认未来“渺茫”呢?所以,家长的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
第2个回答 2020-09-11
平庸
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是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延伸,是自己百年以后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纪念,是未尽梦想实现的希望。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将来可以出类拔萃,在人群中可以鹤立鸡群。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将来还是过着和别人类似的日子,拥有和别人类似的工作,在平淡之中度过一生。并没有显赫门庭、光宗耀祖。甚至没有父母的成就高,过着更艰难的生活。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接受孩子这样的平庸的将来和现实吗?
大多数父母可以接受这样的现实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我们可以接受这个将来和现实,因为孩子可以快乐健康的长大并且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至于他们可不可以出类拔萃,是另一番期望,即使没有出类拔萃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在平凡中度过的,父母太多的期望反而会成为孩子生活的负担和压力。生活量力而行,才能获得简单和快乐,才会活得不那么累。
有些父母不良的示范让孩子适得其反
但是也有一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度过一生。而这一部分家长往往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奋斗过,拼搏过。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是费尽心血和金钱,然而,最终却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付出了自己所有可以付出的,当然希望孩子可以拥有更光明的未来,不屈居人后,可以过的更好,也可以为自己争光长脸。望子成龙心切。
应该给你孩子树立榜样和正确的人生观
其实在小编看来,大家可能到最后都可以看清楚孩子的未来是我们不能决定的。孩子的未来无论平庸还是显赫,跟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却无法左右最终的结果。父母在为孩子的未来谋划的时候还是会尽力为孩子添砖加瓦,可以将自己作为一把梯子,在人生的高度上多送孩子一程。
我们化身教育学家,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课,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激烈的,温和的,都想孩子可以学习成绩好,考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未来可以拥有更强的能力。可以养家糊口,人前显赫。
其实这一切的努力其中有很多是无用功,甚至是反作用的。因为跟孩子的交流欠缺,不了解孩子的喜好,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父母其实不必要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其实,我们能教给孩子更多的是一个对于困难乐观积极的态度,和一个温暖有爱的家。让孩子最初的年纪里充满阳光和爱,让他们带着这些去对抗未来那些需要他们面对的困难。如果孩子上进积极,未来一定不会比周围的人差。如果他拥有更强的能力,那么他才能出类拔萃。一个三观正确的人才能正确的处理周围的一切,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20-10-15
家长应该好好教育孩子,但是要用适当的方法,并不是不接受孩子的平庸,而是要教育孩子变得优秀
第4个回答 2021-01-17
作为父母,总是想尽力给到孩子最好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变的更优秀。为的就是孩子将来长大后不会反问自己: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一把。不想让孩子因为曾经我们没有给他创造努力的条件,而错失更多好的机会。的确,作为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埋怨:我要是读高中的时候好好读书,或许我读大学就能选更好的专业,就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妈妈,要是我小时候你逼我坚持学英语,或许我现在就不会因为英文不好,而丢了升职的机会?妈妈,要是当初你让我去坚持学画画了,我现在就可以做我想做的设计师了。......2.平庸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指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中国家长,大部分当然是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面对这个问题,每个家长内心其实是焦虑的。家长之间会比成绩,成绩比完了会比才艺,才艺比完了会比体育。总之,总归会有一项是会拿去比较的。不光如此,学校成绩的排名制,也加重了这种比较的风气。那么问题来了,“平庸”这个词,慢慢的就被具象化了。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名次落后,我们希望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我们不希望孩子在班级垫底。因为,我们不想孩子“平庸”。我们就会费尽心思给孩子找补习班:找最好的老师,给孩子补语文数学外语;花最贵的学费,让孩子乐器唱歌跳舞等。孩子越来越忙,家长越来越忙。孩子越来越不快乐,家长越来越焦虑。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平庸”。的确,我们不希望孩子平庸,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作为家长,更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将来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又好像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哪里出了点小问题。其实,我们太物化“平庸”这个词了。我们逼孩子学这学那,经常会回到“比较”这个关键词上。经常会有父母对孩子说:你看看隔壁王阿姨的孩子,这次成绩又进步了,给你报了那么贵的补习班,就考了这么点分。拿自己和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真的是很糟糕的。一方面,你会迷失孩子培养的方向,你会忽略孩子能力提升才是关键。另一方面,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有挫败感,更会失去学习的耐心。孩子个人能力提升的目的,一定不是拿来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如果家长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还不如不做。3.每个孩子都是不平庸的。再回到这个问题上: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这个问题其实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0-10-28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答案是是的。平庸就是说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也不突出。但是相信每个爸妈在朋友面前都会互相讨论孩子,碰到天才儿童,厉害的别人家孩子,大家都会纷纷夸赞“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这可了不得,真是教育有方”“厉害啊,您家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聪明”等等....其实父母的想法也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与众不同厉害的人,这样一对比平庸的人就没得那么多存在感。还有个案例是个小孩写的,她的妈妈是个高材生,从小对她寄予厚望,可是妈妈一再努力一再失望后,在这个孩子初中的时候彻底放弃了对她的教育。这个小孩初中的时候突然有点开窍了,学习开始进步,可是在妈妈眼中依然是个学渣,一直到高考考入了一本,妈妈有点惊讶,但是依然没有给他任何正面的鼓励。这个小孩说,在她的成长路上,她觉得妈妈对她完全是负面的影响。
看到这个孩子最终考入一本,我就在想,很不错啦。这样的孩子,也许会让很多父母感到骄傲,当然也会有很多学霸父母觉得很差。所以究竟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哪里?平凡的标准又在哪里?说说我家多多吧。放纵不羁爱自由,没心没肺没大脑,伶牙俐齿小聪明。当年我三年级的时候是大队长,成绩名列前茅,横向比较的话,他不如我,可是我依然对这个小孩很满意,可爸爸却经常吼他,觉得他不够专注,不够努力,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连着我一起被吼。说这个,主要是想说,来自外界的评价,其实都带着主观色彩,就连家里的父母对一个小孩的评价都可以很不同,何况外人呢?
分享一个高票答案,来自山羊月,很受启发。
“很多答案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每个孩子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他过去的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我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苦心营造出一种精密的横向比较机制。倘若如此这就罢了,两个机制的确有同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家长和老师所有的成就感激励几乎全部依靠横向比较机制。他们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纵向比较机制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事实上,只有纵向比较机制才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获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