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1-20
很多家长都是让孩子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前行的,接受孩子的普通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普通。一个孩子的成长,肩负着家长们的期望,作为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变好的,所以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特别普通。
1、孩子是替家长圆梦的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会在成长的路上留下遗憾的。弥补遗憾的唯一机会,就是通过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不少孩子都说自己觉得累,因为自己肩负着父母的圆梦使命。做父母的觉得自己没有完成的事,就让自己的孩子来替自己完成,所以孩子累,家长也会很累。既然肩负着家长圆梦的使命,那么孩子特别的普通,也就不可能帮助家长圆梦,家长就会很失望,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有时候让未成年人背负了很多的压力,这样做就会让大人和孩子都觉得很累。
2、投入了,得不到收获,会觉得遗憾
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家长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所以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自己投入了太多,得不到收获,当然会觉得非常的遗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隐形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家长的心中存在着,因为有对比,所以就有伤害,作为家长就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我也是做父母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起来,如果我的孩子特别的普通,我在内心里也会无法接受。可能会给我会给孩子一些压力,有些时候自己不想这样做,就是无形中产生的一种负担逼迫我们这么去做。
因为希望有多大,所以失望就会有多大,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如果接受了,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每个人都会说一说,但是做起来接受自己是普通的,是很难的,在心理上就需要一个很大的认知度,说白了就是认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挺难的。
第2个回答 2020-11-20
相信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无数的期待,都希望孩子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于是拼了命地让孩子好好学习,每天不停地忙碌,只为了让孩子可以不那么平庸。
甚至有些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没有天赋异禀,本来也只希望孩子可以平凡一生,但眼看对门妈妈每天为孩子忙前忙后、出谋划策,自己也开始焦虑了起来,也被迫加入了“逼孩子”大军。
于是,每天拿着小鞭子鞭策着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人上人”,最差最差也不能比自己混得差,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黯然神伤。
家长希望自家孩子优秀,除了真正的期待,还有一种因素"面子"。自家孩子优秀,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不过,孩子是否优秀,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强求的。这一点,家长应该明白。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没太大出息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因为,特别优秀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因为自己的工作离开父母去奋斗,而相对于平庸的孩子却可以留在父母身边陪伴父母。
如果觉得孩子不够博大精深,那多带他到外面走走感受其他国家的文化;
如果觉得孩子不够自信,那就多培养培养他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觉得孩子不够想象力,那首先自己先不要抑制他的想象力;
芸芸众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是伟大宇宙计划里的一员,跟地球比起来我们就是一粒尘埃。首先,先认知自己,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勇于承认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有何不可呢?
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更不是你,他只是他,而我们都是孩子的引路人。仅此,而已。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多理解多陪伴孩子,该放手的时候就别不舍得放手啦。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家长不是很敢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因为本身家长就很平庸,你自己就不厉害,为什么你的要求孩子要非凡不平凡呢?所以说很多家长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平庸,但是经过几年下来,也不得不接受孩子的平庸。
追答家长的确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平庸,但是随着小孩慢慢的成长,家长很多人都会慢慢的接受自己,小孩的平庸只是刚开始不能接受,随着时间慢慢的他们都能接受,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
第4个回答 2020-09-11
很多答案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有些孩子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有些孩子则选择和父母保持距离自救。而更可怕的是,哪怕他们已经通过自我调节从别的来源获取了成就感,他们内心深处从小便滋生出的自卑将会一直伴随他们,如同儿时深可见骨的伤疤,哪怕多少年后还是会疼。
第5个回答 2020-11-13
大多家长的确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有些孩子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有些孩子则选择和父母保持距离自救。而更可怕的是,哪怕他们已经通过自我调节从别的来源获取了成就感,他们内心深处从小便滋生出的自卑将会一直伴随他们,如同儿时深可见骨的伤疤,哪怕多少年后还是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