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歳小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怳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进。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5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歳小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怳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进。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多数的书画收藏家只徒取得一个空名,偶然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陆机的笔迹,看见的人就争着要买。这就是所谓“耳鉴”(以耳代目)。又有人用手摸画来看画,传说画里的颜色遮不住手指的画才是好画。这种说法就比“耳鉴”更下一等了。这可以称之为“揣骨听声”。(用摸骨骼听声音来看相)。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第2个回答  2010-01-16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中牡丹花丛下有一只猫,还没有鉴赏。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看到画就说:“这是正午时的牡丹。凭什么看出来的呢?它的花朵张开而且颜色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眼的黑眼仁如同一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睛。如果是早上带露的花,那么它的花房紧束而颜色滋润。猫眼睛早晨、晚上就是圆的,接近中午就渐渐狭长,到正午就像一道线了。”这真是善于推求古人笔意的言论
第3个回答  2023-02-23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第4个回答  2020-01-08
好长。并且真的很简单。你自己应该知道那个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