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如题所述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你知道他的哪些童话?(板书课题)
指名讲故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 导学新课
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她的可怜?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然后和同学交流。(板书:痛苦的生活)
指名读有关句子,师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板书:光头赤脚 又冷又饿 不敢回家)
教师相机出示大年夜幸福人家欢乐的情景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景。
指名读句子。(示画面)(板书:悲惨结局 冻死街头)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你会怎么说?
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第刚刚学习的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二段。(黑板旁注:为什么说小女孩幸福?)
出示研读专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1、2两个问题。(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了)
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她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炉?
( 出示画面) 指名读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出幸福的感觉。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象听到什么?指名说。
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学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动的一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指导朗读并出示画面。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指名读第十自然段,师重点指导本段。
她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想象指名说(出示画面)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出示冻死街头的画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一切只能是美好的幻想。(板书:美好的幻想)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吗?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让它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三、 创新思考
(出示问题)假如你看见这位可怜的小姑娘会怎么说,怎么做?想一想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四、 课堂练习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自由读,然后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自由读,然后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五、 总结、课后作业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
举办“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征文比赛,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加。
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召开讲故事比赛。

教学点评:
《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教学中,教师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运用了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教师紧扣“由怜生爱 由爱生悲 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 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情”字,落实了一个“读”字,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9
想象与现实进行了对比,更加鲜明地写出了小女孩的处境令人心酸,以及揭露了社会的冷漠。黑暗
第2个回答  2010-04-10
这篇课文通过合理想象与残酷现实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而这些想象是源于现实生活的。
第3个回答  2013-04-10
现实生活中与幻想中 有着强烈的对比手法! 老师讲的
第4个回答  2010-04-10
huan

《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了什么的写作法手
运用插叙、衬托、对比,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又冷又饿,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写作上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写作上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小女孩划亮火柴时所想象的美好场景与小女孩的悲惨现实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冷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表现手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这篇童话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

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什么方法
运用插叙、衬托、对比,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解释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这句话,用“薄纱”来比喻微弱的“亮光”,在这句话中本体是落在墙上的亮光,而喻体则是“薄纱”,喻词则是“透明”的,运用该比喻手法,强调出了亮光的微弱。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写法上属于什么和什么共同进行?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作手法上属于虚幻和现实,共同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写法主要是虚实结 合,比如说,小女孩现实的悲惨和美好的幻象,一实一虚;还有就是对比的写法比较多。而《凡卡》一课写法主要是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与美好的回忆穿插在一起,突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还有就是对比和反衬。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问题
<<卖柴的小女孩>>充分使用了示现的修辞手法,将幻想的事情有情有状的写出。但单看这一句应该是使用了错综,没有,没有,也没有。。。将在重复的描写添加长短不同的变化,单从这一点则可以否定排比,确定是错综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本文采用了什么的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法主要是虚实结合,比如说,小女孩现实的悲惨和美好的幻象,一实一虚;还有就是对比的写法比较多。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段话釆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中虚写的是 ,实...
实指的是现实的残酷以及火柴灭了以后,寒冷还是寒冷,饥饿依旧饥饿. 作者表达出了对在沙皇统治下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沙皇统治的的不满之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的情感)。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题目出自丹麦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