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让高育良如此热爱

如题所述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的生平经历。黄仁宇先生的父亲黄震白曾加入同盟会当基金成员,但并不是核心人物。黄仁宇早年在家乡生活,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毕业后,1936年入读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1936年~1938年)。抗战时期弃笔从戎,在中国远征军当兵。后来来到美国学习历史。

从他的身份和经历,可以看出来他对于国民党官场关系与传统管理那一套相当熟悉,可以说他本身就是民国历史的一部分。而他的作品又不是简简单单用理论做研究,而是用自己的经历去书写历史。历史其实很依赖研究者对于社会阅历,黄仁宇先生的阅历足够丰富,但黄仁宇的作品估计有种从历史角度反思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吧!高育良书记也是精通官场的一个老油条,最后怎么能不失败?

大部分读《万历十五年》的人多半不是明史研究者,黄仁宇把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比喻成 “潜水艇三明治”,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组织,乃成千上万的农民。而基本的组织原则,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及法治和人权。高育良书记代表的就是上面的文官,是一个有学识的学者,又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官僚。

我猜高育良书记对《万历十五年》里面最爱的人物一定是申时行,申时行打太极,揣摩上意,和稀泥都是一流的。高育良书记这些方面也是手段奇高,申时行喜欢用儒家那一套打太极,高育良则是用喜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打太极。这时候,总会想到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申时行在明代尚且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高育良书记面对的是21世纪的新时代,所以高书记失败也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我们的党不是旧官僚,党员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官僚岂能长久?

其实不仅仅高书记爱《万历十五年》,看到很多人也谈过《万历十五年》,比较有名气的诸如王小波,商传(明史研究会会长)等等。

《人民的名义》最精彩最有深意的地方就是用了春秋笔法,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作为一个分支线索呈现了出来,来为“高玉良”这类人背书!

剧中有意穿插并多次强调这本书,仿佛是在试图告诉观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历史就像一副棋盘,每个棋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明朝有老阁老严嵩,小阁老严世番,汉东省就有老书记赵立春,公子赵瑞龙;大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是严阁老的门生(可以参看芒果台10年前另一部遭遇了滑铁卢的大剧《大明王朝1566》,评分依然是国产剧TOP2,比该剧更好看咯!),汉东省GDP书记李达康也是赵老书记的秘书;大明朝首辅申时行是个和事佬,汉东省区长孙连成喜欢看星星;大明朝有青天老爷海瑞为百姓沉冤昭雪,汉东省也有廉政模范易学习帮群众脱贫致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