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饭后一运动就呕吐,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针对孩子饭后运动呕吐现象,还是要分清具体情况:孩子的年龄,饭后多久开始的运动,运动的剧烈程度大小等。

饭后不能剧烈运动,孩子和大人一样,吃饱了剧烈运动,不仅孩子会呕吐,大人也可能会吐。


呕吐可能的原因:

    饭里有刺激性或者过敏性的食物,刺激了肠胃

    吃饭时喝水较多,造成胃部不适

    确实吃的太饱了,满则溢

    食物油腻

    孩子感冒发烧,导致肠胃不适,也会引起呕吐

    肠胃受凉了

    衣物等太紧不舒适,挤压肠胃


    解决办法:

    首先,停止饭后剧烈运动,饭后剧烈运动是不良行为。饭后剧烈运动不仅会导致呕吐,还会引起肠胃疾病,大人亦然,何况孩子。

    其次,根据上述情况,针对性的排除,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出孩子呕吐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问题。

    然后,如果还是无法发现呕吐的原因,应当减少孩子的进食量,不吃油腻食物,多观察,少运动。症状还是没有减轻,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结论:孩子本身肠胃比较细嫩,发育不是很成熟,对有些食物容易出现排斥反应,也是肠胃一个慢慢适应成熟的过程,容易出现呕吐现象,轻微的呕吐有时候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停止饭后的剧烈运动,减少进食量,分辨出孩子的具体呕吐原因,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防范。严重呕吐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8
情况分析:
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曾有过呕吐的现象,只不过是有的人很少发生而有的人较容易发生罢了,好像每一个婴儿都多少会有噎奶的症状,有的噎出在嘴内然后再吞下,有的则随着打嗝而吐出。到底怎么样的呕吐才算是病的症状或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以不去管它呢?这问题可能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会碰到的。在此举出一些小儿呕吐的原因,以便父母发现后能迅速送医治疗。 呕吐多由消化管的畸形、梗阻或功能紊乱引起。家长如能仔细观察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对了解宝宝的患病状况颇有帮助。
一、清淡或灰白色吐物:这种吐物来自食管,稍带粘性的水状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因食管下端胃的入口(贲门)不畅而留滞,这种情况常见于贲门痉挛。如果吐物有奶块,并有酸味,说明它来自胃,提示胃的出口(幽门)有梗阻,常见于先天性幽门肥厚。
二、黄绿色吐物:黄绿色来源于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道流到胃远侧的十二指肠。这种吐物表示十二指肠远侧有梗阻,有一种叫“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畸形,吐物就是如此。
三、粪便性吐物:这种吐物是由于食物在小肠内停滞时间较长,经细菌和消化液的作用而产生臭味,说明小肠远侧有梗阻。
四、带血的吐物:如果是鲜血,就是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等)动脉出血;如果是紫褐色的血,则是静脉出血,咖啡样吐物说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婴儿对失血代偿能力较低,一旦发现有带血的吐物,应赶快就医,以免因失血过多,失去抢救机会。

建议:
为了方便起见,依小儿之年龄分做三组来分析:
(一)新生儿期的呕吐(出生至满月): 新生儿期,正常的婴儿在喂食之后偶而会有噎奶的现象,这是很普遍的。如果噎出量少或次数多,而且没有喂食的困难及体重之增加也正常的话,可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通常出生后头三天体重会减轻,多时可减少10%左右,到第八天体重恢复)。在出生头一两天有的婴儿呕吐次数相当多,的确很令人困扰。在没有什么明显的病因下,这可能与胎儿吞食羊水或胎便或生产过程吞进血液引起胃壁之刺激有关。这种婴儿常常在洗胃之后就症状消失,或在没有什么治疗之下几天后也会自然消失。如果有以下列情况,则表示某种病的存在,应迅速送医治疗: 1.持续性的呕吐(可能肠阻塞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2.呕吐物带血(可能是裂孔赫尼亚); 3.呕吐物带有胆汁或绿色物质(有肠阻塞的可能,除非已知是其他疾病,像是严重之感染或生产时之损伤等); 4.倦睡。吸吮能力差及食欲不好(可能是脑膜炎、败血症等); 5.腹胀(可能是下肠道之阻塞或内脏穿孔); 6.体重不增甚至下降; 7.脱水现象(皮肤松弛、口唇干燥); 8.发烧(可能是脱水或感染引起); 9.出生24小时尚无胎便排出(通常出生10小时左右就应排出); 10.腹部表现可见肠之蠕动; 11.腹部可摸到肿块; 12.囱门凸出(内出血或感染); 13.黄疸(核黄疸、大脑受到损伤)。
(二)婴儿期的呕吐(满月至周岁): 1、非器官上之疾病:此乃人为或环境因素所引起,大多是因为不正确之喂食法而引起。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吞进过多的空气。喂母乳的婴儿吸吮过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钟)或吸吮无奶以至吸食过多的空气。喂牛乳的婴儿吸进过多的空气,大多是因奶头太小,吸食时间过长(奶头孔之大小以倒置奶瓶时可慢慢滴出为适,每瓶奶之喂食时间以不超过10~15分为原则)。喂食过多对早产儿亦为呕吐原因之一。喂食后应抱起婴儿直立位置,拍拍背部让气体嗝出,可使呕吐较少发生,这对早产儿尤其重要。不正确的断乳法亦为呕吐原因之一。通常4~5个月开始喂浓调饮食,包括水果、蔬菜、肉汁等,若延迟至5个月后,婴儿不易接受新的食物,6~7个月后婴儿会咀嚼时才可给予固体食物。一种新食物之给予应从少量逐渐开始,食物应依流体、半流体、固体之次序增加。若依此断奶之原则来给予新的食物,婴儿也就不会因强行喂食或不易接受新的食物而呕吐了。哭了太久,吞下去过多的空气也会引起呕吐。改变环境引起的所谓旅行病,在婴儿5~6个月起就可能会发生,这也是呕吐原因之一。这种非器官上之原因,只要父母小心,即可矫正过来或避免发生。 2、器官上之原因:如果小儿本来好好的,突然发生呕吐现象,或本来有发烧,然后加上呕吐,或除了呕吐外尚有其他症状或不足够之体重上升甚或下降,或呕吐物带有血等均应考虑有器官上之病因存在。
(三)小儿期(周岁以后): 1、此时期常见精神上的因素引起呕吐之情形,例如:期望着远足或什么节日的聚会,过度兴奋而引起呕吐;因害怕或焦虑上学,离家而在早上发生呕吐的情形;因父母不留意之暗示或看到别的小孩呕吐而模仿发生呕吐的现象。 2、周期性呕吐,主要发生于3~7岁的小孩,原因未明。过敏、心理上因素、腹部癫痛,及感染都可能引起发作。有病应就医诊治。本症随年纪的增加而变得较轻微,青春期时自然会消失。 3、器官上疾病:感染:特别是扁桃腺炎、中耳炎最常见。其他如脑膜炎、阑尾炎、肠系膜炎等均会引呕吐的现象;肠阻塞; 睾丸扭转;食物、药物中毒,铅中毒是原因之一。 总之,小儿呕吐原因很多,父母应依以上所述,避免小儿因父母之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呕吐。如果呕吐一旦发生,自己无法在家处理时,应带往医院。医师应依靠你详细的病厉述说、身体检查及实验室测定来诊断小儿呕吐的原因,而后做适当的治疗,除去病因并矫正因呕吐所可能引起的脱水、酸中毒或碱中毒等现象。 新妈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好不容易才喂好宝宝食物,宝宝却把食物都吐,有时正在给宝宝喂食物的时候,宝宝也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时候妈妈难免着急而弄得手忙脚乱,给新妈妈们介绍一些护理宝宝呕吐的小窍门, 妈妈们在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1、注意喂奶的姿势,母乳喂养时应让宝宝的嘴唇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不要仅含住乳头,这样小儿吸吮不易吞进空气;人工喂养使用奶瓶时,奶瓶的奶应充满奶嘴,尽可能让宝宝吸奶时少吸进空气。 2、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太饱,食物宜新鲜、卫生。不要过食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3、喂奶后将婴儿缓慢竖起抱,头靠母亲肩部,轻轻拍小儿背部,让哺乳时吸入的空气缓缓地排出。 4、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躺下,而应抱起走走,不要过多地翻动宝宝 5.呕吐较轻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宜少量多次进食。呕吐较重者,暂时应该禁食。 6.给小儿服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时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后再服。 7、一般按摩、抚触、洗澡、喂药等都应放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地翻动引起宝宝吐奶。 8、呕吐时要让患儿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呛入气管。睡姿以右侧卧位为宜。 在中成药服用上,可以对症选药: 1.小儿出生后因肚腹胀满而呕吐频繁,可用一捻金。 2.小儿受寒邪而呕吐,宜用藿香正气胶囊。 3.小儿因脾胃虚弱而呕吐,宜用附子理中丸。
第2个回答  2017-12-17
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曾有过呕吐的现象,只不过是有的人很少发生而有的人较容易发生罢了,好像每一个婴儿都多少会有噎奶的症状,有的噎出在嘴内然后再吞下,有的则随着打嗝而吐出。到底怎么样的呕吐才算是病的症状或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以不去管它呢?这问题可能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会碰到的。在此举出一些小儿呕吐的原因,以便父母发现后能迅速送医治疗。 呕吐多由消化管的畸形、梗阻或功能紊乱引起。家长如能仔细观察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对了解宝宝的患病状况颇有帮助。 一、清淡或灰白色吐物:这种吐物来自食管,稍带粘性的水状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因食管下端胃的入口(贲门)不畅而留滞,这种情况常见于贲门痉挛。如果吐物有奶块,并有酸味,说明它来自胃,提示胃的出口(幽门)有梗阻,常见于先天性幽门肥厚。 二、黄绿色吐物:黄绿色来源于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道流到胃远侧的十二指肠。这种吐物表示十二指肠远侧有梗阻,有一种叫“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畸形,吐物就是如此。 三、粪便性吐物:这种吐物是由于食物在小肠内停滞时间较长,经细菌和消化液的作用而产生臭味,说明小肠远侧有梗阻。 四、带血的吐物:如果是鲜血,就是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等)动脉出血;如果是紫褐色的血,则是静脉出血,咖啡样吐物说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婴儿对失血代偿能力较低,一旦发现有带血的吐物,应赶快就医,以免因失血过多,失去抢救机会。 五、溢奶:婴儿吃奶后从口角流出叫“漾奶”或“溢奶”。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婴儿溢奶无任何不适和恶心,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量小,胃的发育未完全成熟,与食管连接的贲门括约肌力量较弱,而与小肠连接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如吸入奶量过多或吞入较多空气,奶水易返流并从口中溢出。所以常有溢奶现象,不需要治疗,只要喂奶时不要让孩子咽下较多的空气,喂完后在孩子后背轻轻拍一拍,使胃内空气排出再放到床上,就可防止溢奶,或因婴儿吮食过猛过急,过多过饱,致使胃内容纳不下,引起溢乳性呕吐,在脉象、体温、面色等多无显明变化。能吃食物的婴儿,若是吃下带病菌的食物,或喂牛乳时带有病菌,也能引起呕吐,这种呕吐多伴有腹泻,婴儿脉来沉弱无力,体弱有的正常,严重的可以下降至正常以下,面色多是苍白、皮肤松弛无弹力,哭声低微,有的口唇青紫色,指甲也有紫色,囟门凹下,两目下陷,目睛暗淡无光。百日咳、肺炎、以及其他一些热症也可引起呕吐,而如果婴儿吐奶呈喷射状,吐物有力地溅到床边和地上,则是病态,常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典型征兆,先天性幽门狭窄及其他生理性病或肠套叠也能引起呕吐,肠套叠的呕吐则是猝发的,并且发作时有哭号,面色也是忽然苍白和带有腹痛的表情。也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必要时可行头颅CT鉴别、确诊。 为了方便起见,依小儿之年龄分做三组来分析:(一)新生儿期(出生至满月);(二)婴儿期(满月至周岁);(三)小儿期(周岁以后)。 (一)新生儿期的呕吐(出生至满月): 新生儿期,正常的婴儿在喂食之后偶而会有噎奶的现象,这是很普遍的。如果噎出量少或次数多,而且没有喂食的困难及体重之增加也正常的话,可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通常出生后头三天体重会减轻,多时可减少10%左右,到第八天体重恢复)。在出生头一两天有的婴儿呕吐次数相当多,的确很令人困扰。在没有什么明显的病因下,这可能与胎儿吞食羊水或胎便或生产过程吞进血液引起胃壁之刺激有关。这种婴儿常常在洗胃之后就症状消失,或在没有什么治疗之下几天后也会自然消失。如果有以下列情况,则表示某种病的存在,应迅速送医治疗: 1.持续性的呕吐(可能肠阻塞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2.呕吐物带血(可能是裂孔赫尼亚); 3.呕吐物带有胆汁或绿色物质(有肠阻塞的可能,除非已知是其他疾病,像是严重之感染或生产时之损伤等); 4.倦睡。吸吮能力差及食欲不好(可能是脑膜炎、败血症等); 5.腹胀(可能是下肠道之阻塞或内脏穿孔); 6.体重不增甚至下降; 7.脱水现象(皮肤松弛、口唇干燥); 8.发烧(可能是脱水或感染引起); 9.出生24小时尚无胎便排出(通常出生10小时左右就应排出); 10.腹部表现可见肠之蠕动; 11.腹部可摸到肿块; 12.囱门凸出(内出血或感染); 13.黄疸(核黄疸、大脑受到损伤)。 (二)婴儿期的呕吐(满月至周岁): 1、非器官上之疾病:此乃人为或环境因素所引起,大多是因为不正确之喂食法而引起。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吞进过多的空气。喂母乳的婴儿吸吮过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钟)或吸吮无奶以至吸食过多的空气。喂牛乳的婴儿吸进过多的空气,大多是因奶头太小,吸食时间过长(奶头孔之大小以倒置奶瓶时可慢慢滴出为适,每瓶奶之喂食时间以不超过10~15分为原则)。喂食过多对早产儿亦为呕吐原因之一。喂食后应抱起婴儿直立位置,拍拍背部让气体嗝出,可使呕吐较少发生,这对早产儿尤其重要。不正确的断乳法亦为呕吐原因之一。通常4~5个月开始喂浓调饮食,包括水果、蔬菜、肉汁等,若延迟至5个月后,婴儿不易接受新的食物,6~7个月后婴儿会咀嚼时才可给予固体食物。一种新食物之给予应从少量逐渐开始,食物应依流体、半流体、固体之次序增加。若依此断奶之原则来给予新的食物,婴儿也就不会因强行喂食或不易接受新的食物而呕吐了。哭了太久,吞下去过多的空气也会引起呕吐。改变环境引起的所谓旅行病,在婴儿5~6个月起就可能会发生,这也是呕吐原因之一。这种非器官上之原因,只要父母小心,即可矫正过来或避免发生。 2、器官上之原因:如果小儿本来好好的,突然发生呕吐现象,或本来有发烧,然后加上呕吐,或除了呕吐外尚有其他症状或不足够之体重上升甚或下降,或呕吐物带有血等均应考虑有器官上之病因存在。 (三)小儿期(周岁以后): 1、此时期常见精神上的因素引起呕吐之情形,例如:期望着远足或什么节日的聚会,过度兴奋而引起呕吐;因害怕或焦虑上学,离家而在早上发生呕吐的情形;因父母不留意之暗示或看到别的小孩呕吐而模仿发生呕吐的现象。 2、周期性呕吐,主要发生于3~7岁的小孩,原因未明。过敏、心理上因素、腹部癫痛,及感染都可能引起发作。有病应就医诊治。本症随年纪的增加而变得较轻微,青春期时自然会消失。 3、器官上疾病:感染:特别是扁桃腺炎、中耳炎最常见。其他如脑膜炎、阑尾炎、肠系膜炎等均会引呕吐的现象;肠阻塞; 睾丸扭转;食物、药物中毒,铅中毒是原因之一。 总之,小儿呕吐原因很多,父母应依以上所述,避免小儿因父母之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呕吐。如果呕吐一旦发生,自己无法在家处理时,应带往医院。医师应依靠你详细的病厉述说、身体检查及实验室测定来诊断小儿呕吐的原因,而后做适当的治疗,除去病因并矫正因呕吐所可能引起的脱水、酸中毒或碱中毒等现象。 新妈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好不容易才喂好宝宝食物,宝宝却把食物都吐,有时正在给宝宝喂食物的时候,宝宝也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时候妈妈难免着急而弄得手忙脚乱,给新妈妈们介绍一些护理宝宝呕吐的小窍门, 妈妈们在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1、注意喂奶的姿势,母乳喂养时应让宝宝的嘴唇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不要仅含住乳头,这样小儿吸吮不易吞进空气;人工喂养使用奶瓶时,奶瓶的奶应充满奶嘴,尽可能让宝宝吸奶时少吸进空气。 2、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太饱,食物宜新鲜、卫生。不要过食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3、喂奶后将婴儿缓慢竖起抱,头靠母亲肩部,轻轻拍小儿背部,让哺乳时吸入的空气缓缓地排出。 4、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躺下,而应抱起走走,不要过多地翻动宝宝 5.呕吐较轻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宜少量多次进食。呕吐较重者,暂时应该禁食。 6.给小儿服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时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后再服。 7、一般按摩、抚触、洗澡、喂药等都应放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地翻动引起宝宝吐奶。 8、呕吐时要让患儿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呛入气管。睡姿以右侧卧位为宜。 在中成药服用上,可以对症选药: 1.小儿出生后因肚腹胀满而呕吐频繁,可用一捻金。 2.小儿受寒邪而呕吐,宜用藿香正气胶囊。 3.小儿因脾胃虚弱而呕吐,宜用附子理中丸。
第3个回答  2017-09-20
饭后不宜马上运动,最好是饭后1至2个小时之后再运动。饭后不宜马上运动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1、因为食物刚吃到我们的胃里面,还没消化,此时的胃就像背负着重重的食物,人体运动,胃就容易出现下垂的情况;
2、刚吃进去的食物,胃需要把它消化掉,这里就需要血液提供能量,而如果此时又做运动,血液会优先给四肢供能,此时就会容易导致消化系统供能不足,消化不良;
3、因为胃里面还有食物,有一定的重量,如果运动必然会使肠胃晃动,引起不适,从而呕吐的情况;
第4个回答  2017-09-04
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曾有过呕吐的现象,只不过是有的人...就可防止溢奶,或因婴儿吮食过猛过急,过多过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