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词王之涣一二句描写了什么画面?作用?结合李清照的《武陵春》从表现手法上赏析本诗三四句

如题所述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这首诗与李清照的《武陵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表面上写景,实则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心中的忧愁。

而且“桃溪浅处不胜舟。”一句与《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很是相像。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如在这首《武陵春》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宴词》末句与其义相仿。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66190.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宴词王之涣一二句描写了什么画面?作用?结合李清照的《武陵春》从表现手...
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如在这首《武陵春》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

王之涣《宴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像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

王之涣的宴词中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么简要分析?
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注,表现手法——情境结合、融情于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

几首古诗原文及赏析
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1、春水:(1...

有关春天经典古诗句赏析(100句绝美春日诗词)
——王之涣《宴词》18、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杜甫《遣意二首 其一》19、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严仁《醉桃源·春景》20、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欧阳炯《定风波》春草当大地生出春草,在春风春雨中,草色青青,连成一片,可知又有多少的爱与忧愁,...

王之涣宴词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赏析】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