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中曰两国面对西方人的咄咄逼人的扩张做出的反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14
19世纪60、70年代,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改革及革命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而此时的中日两国面临同样的命运,在外面临西方侵略威胁,在内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两国统治者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领导者、性质、内容等各方面的不同,能够跟上历史潮流的日本走上富强之路,而落后于历史潮流的中国依旧在落后迷茫中徘徊。      从改革的领导者来看,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中国洋务运动则是封建官僚。   从改革的内容上来看,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上很明显。日本的“殖产兴业”,最初跟洋务运动一样,走国营、官办的路子。但是到了1870年代,它发现此路不通,日本人就走私有化的道路;到18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官办企业。结果甩掉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推动了私人企业发展。中国洋务运动时,清政府一条死路走到底。当时好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说得最尖锐的是郑观应,在1870年代就指出,产权属于商人,产品“系商人身家性命所关”,必然会想法设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些话清政府听不进去。1894年完工的汉阳铁厂号称“东亚第一”,但从设备购买开始,张之洞就瞎指挥,一开始投产就亏本。后来不得不交给商办,让盛宣怀来办。但即使商办,那种官僚企业的架构还在起作用。后来也发挥了作用,但始终不是很彻底的现代化企业。总的来讲,大清帝国是走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道路。官督商办企业带有私有性质,但是很多官办的烙印在里面,效果很坏。      中日对比最明显的还是教育制度。现代化过程没有人才不行。中国是死死抱住科举制,到1905年才废除。青少年把最宝贵的年华用来读四书五经,对管理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急需的知识一无所知!日本没有学中国的科举制度,很容易就建立起新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它所需要的人才。20世纪初成了中国学子留学的首选地。      在政治制度上,日本废藩设县,废除封建制度,推行地方自治,建立了现代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国根本没有进行制度改革。      不同改革内容决定了两个国家的改革性质的绝然不同,日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而中国则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迅速成为东方新兴工业强国,而中国虽然客观上带来中国教育、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岂不,但中国既不富也不强。甲午战争成与败,则是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成与败的最好验证。日本以较全面的改革跟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并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中国则遭到了更多侵略。所以只有跟上潮流的改革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当然最后必须指出日本并不是一切都现代化了,日本还有两个方面没有现代化,第一是政治体制方面。它有宪法,但没有真正实行宪政制度,整个政治制度以天皇为核心,是一个军国主义的专制的体制,没有真正建立宪政民主制度。第二个大问题是思想理念没有现代化,搞极端民族主义。把朝鲜和中国说成是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要在日本领导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看成是文明跟野蛮的战争。      因此日本经济上基本现代化、政治上半现代化,思想上极端民族主义,三者结合起来,日本虽然有经济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军国主义国家。在这样情况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使现代化发展误人企图,这一点是必须警示,只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全面现代化,一个国家才能真正富强。

19世纪60年代中日俩国面对西方文明咄咄逼人的扩张 各自做出了怎样的反...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比较:(1)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

面对周边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还适用么_百度...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不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逐渐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美国由于深陷越战泥潭,实力受损,在与苏联争霸的斗争中开始处于守势;而苏联则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奉行霸权主义的政策,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从而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此外,日本、西欧经济地位日益上升,...

阐述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运动成败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主要的敌人。 19世纪中叶前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中日两国先后发起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世纪性挑战中,日本巧妙地摆脱了民族危机,成功地实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而中国的现代化则严重受挫...

60年代中国对外战争有那些
1、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上进行的一场反侵略作战。中国军队在这次作战的军事层面上大获全胜。沉重地打击了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地区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保卫了中国西部的边防,打击了当时国际上的反华逆流和中国西藏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工业化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其总是遭遇一些制约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和其水平的提高。在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其所遭遇的最主要的障碍有两个:一是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另一是没有一个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政府。 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国...

找人帮做一份研究性学习!最好不要转载的!高分!追加100%
2. 经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对德打击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纳粹党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需要,获得执政良机。 3. 现实:英法绥靖政策的推行和美国中立政策影响。20世纪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以牺牲他国利益,将祸水引向苏联为目的,姑息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并吞...

关于路德维希二世?
19世纪60年代,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意志北部强邦普鲁士开始了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身为巴伐利亚这个德意志南部小邦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不喜欢战争,也不愿意做大国手中的棋子,因此,在普鲁士的战争威胁面前,他很快便产生了退位的想法。然而,在议会的要求下,他还是签署了抵抗普鲁士的军事动员令...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斗争形式对当今有何启示
2、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3、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4、今天,美苏对峙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和谐发展已成为...

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与国外艺术家们对中国传说题材的热衷的态度相比,着实...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