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效率心的

如题所述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效、持久的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最大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最大收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最大效益。高效教学不一定是教师认真负责程度的具体体现,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美术教研员回顾和观察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以来的种种情景,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高效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学生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会,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其学科的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由于美术所具有的形象、情感与审美等特征,它更多从个性的角度来关心身边的“小事”
,反映我们生活周围构成的种种现象、形式。
概括起来,美术学科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2.
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全;5.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门类上来看,其呈现价值体现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普通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语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从学科的本位价值取向来看,一是美术技法论——强调技法与社会职业目标(如画家的)相关性;二是学科中心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科学理发主要思想的传统性。从教学科目来看,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即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把视觉艺术的有关内容加以选择、组织和排列,使之能有效地适合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阶段程度,形成同艺术的某一门类相对应的学科。美术学科的性质和体系与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互补性和综合性,说明了美术在人文精神的整体情景下,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的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的现象,提升着我们情感活动的个性、智慧与技术的品质意识。在它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人的情感、开发着我们视觉思维的创造潜能、关注人的和谐快乐。其认识论与方法论决定了它的先进方式是在客观基础上强调主观的陈述性——着重于表现性的过程、评价性的感受。虽然它的理论命题不能与社会现实向背,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现实的印证。过去,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么把美术课当做一个“搭头”
,忽视它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么把美术课看得过分学科化,过分地强调其学习的规律性、技巧性和完整性。由于对美术本体文化价值和学生学习需要的认识偏颇,造成了教学缺乏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诚然,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其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对美术教育弃之不用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生产形态”
,都是不当的。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例证一。想必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公开课的课堂上,小学生们被要求身正形定,不要“乱说乱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喊声在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上振动着。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图画纸发给学生——每一张作业纸上都预先由老师画好了完全一样的图形,然后,在老师统一的规定和指导下,学生们画着同样的东西。一节课下来,统一变成了同一。在此时,且不说谁能有点“创新”的愿望,即使有,也是自讨没趣……好像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教学才有了保证,教育才能够达到目标。我曾问过许多老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他们的回答大都是:“这才符合要求”
。我们不讨论上述情景对不对的问题,只是此情此景让人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对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的一种伤害——这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个性培养呢?我们对教学问题用一种“过来人”的标准和模式去规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中,讲那些过时的知识和貌似科学的废话,不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可笑的是还总以为自己是非常负责任的!经验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经验不等于教育和教师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缺乏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妨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义。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学科,讲求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创造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即使教师再认真、再敬业,其教学效果也是无效的。
让学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并且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美术教学形成高效。
  例证二。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体现他“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成果”,作了一节三年级美术研讨课《恐龙世界》。课程伊始,他就带着学生猜谜语、做游戏,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然后又找出许多有关恐龙的资料,请学生欣赏。接下来组织大家研讨恐龙的种类、名称;哪种恐龙最凶猛;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等,然后老师说“恐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不好”,学生在作业纸上开始画恐龙形象。整堂课,没看到老师的范画、直观演示,对恐龙型和色的分析也几乎没有涉及,这节课虽然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踊跃参与,但是仔细观察这节课孩子们在美术方面收获的却很少。我做了一个测试:在另一个班不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画“恐龙创作画”,然后和作课的那个班作业相比较,结果相差无几,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是无效的。此例证明: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应该弱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扬弃,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例证三。情境中的学习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我区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讲授《美丽的剪纸》一课时,经过实地考察和与领导协商,结合本地区资源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到文化街“小轩剪纸店”进行实地教学,在店铺里,琳琅满目的火红的剪纸,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惊呼中国民间艺术的伟大,相信这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折服是课堂上,教师用多少语言;多少课件也完成不了的。老师和店中剪纸艺人配合,从传统的民间剪纸讲到现代剪纸是如何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相适应创作出一幅幅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剪纸作品的。老艺人还当场教孩子们,如何剪刻简单的剪纸作品,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学着艺人的样子剪起来,看到孩子们稚朴的作品和脸上绽放的成功后愉悦的笑脸,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自己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一般而言,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感受,大都是从欣赏、实践开始的。我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是高效的。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要看学生的受益程度,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受益大,证明这个课堂是高效的。我认为:教学先要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和语言系统,共同的情境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假如把美术教学看成是一种流通的产品的话,那么,它能使所有的学生(即消费者)都有着选择的权利,享受的愉快——这是对美术教育本体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是对人类文明和生活世界现实的最大馈赠。这个“实现”与“现实”一起表达着我们对其原位性的认同。情境中产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学习场 效应,同时我们看到美术教学的“由情入道”是“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最佳入口。
  在美术教育形成的一套体系和百余年来的历史嬗变,特别是20世纪后现代教育结构和发展的过程中,能看出其个性指向:一是我们已经明确教育所具有的社会遗传机制,教育的“文化传递性”一定会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中,体现在各类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之中;二是美术在文明传播的时候释放着自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打造视觉思维的学科特色,体现出“人生感受”的性格特征。由于普通美术教学的功效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但有区别的美术;2.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便要给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目前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验教材的使用正是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生效性和失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行进中去认定的。这样就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这是有效教学的思想。正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UNESCO)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强调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教育虽然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他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楷模。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本质,严整着教育的序列。“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式化行为,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事实证明,成功高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智慧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受益终生的知识、能力财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重视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 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 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准备。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 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能用心进行组织教学的话,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学生就可以跟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对教学内容让孩子先观察,再描绘,再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把握重难点,简单部分。要放手,喜欢的事才能做好,才能有创新。例如,要教低年级学生画人物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

如何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对小学生美术学习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这一事实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

如何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知识技能。教师的知识是否丰富全面,能力是否强,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教好学生。因此,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脑子里的“信息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学生为依据,精心的安排、设计,更好的起到主导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音乐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记得哪位哲人说过:“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而音乐与美术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中的音符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产生旋律、节奏。美术也一样,不同的色彩、线条,通过变化、交叉、叠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是时间的...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性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在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思想中,学生和家长都将美术定义为副科,要求学生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对美术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方面做...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兴趣
1、创设情景: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2、巧妙设疑: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3、教具...

该怎么给孩子打造美术的高效课堂?
二、还要注意的是一堂高效的美术课堂,绝对是老师花很大心思为孩子做充分准备。正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要设计一堂比较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学生不可能在一堂美术课上听课,又感觉像是听语文或者历史课,如果让学生感觉到试听语文或者数学课,他肯定就不愿意听,他都是选择想要老师展示出更加美丽耐看有实质...

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1. 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2.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细准备,课上灵活多变,课后认真反思。3. 首先,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美术课前准备除了常规的精心备课外,由于学生所需学习用品较多,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布置和...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要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应与时代同步。时代在前进,教育观念也要不断创新,方法也要随之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在从事美术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一、情境导入阶段要不断变革 1、范画、示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