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域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这可是我一个一个字认真打出来的啊 不是搜索出来,可能有些小毛病,但绝大部分都没问题楼主一定得采纳啊 不然很打击积极性的。呵呵

  译文:
  郑弘的字是巨君,他是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山阴路) 人,他的从组(估计是高祖父)在汉宣帝时是西域都护,郑弘年少时是农民,太守第五伦在春游时,看到他后深以为奇,就命令督邮把他任命为孝廉。
  郑弘的老师是郡河太守焦贶,楚王刘英想要谋反被皇帝查觉,他就上了一道疏把焦贶给牵扯进来了。于是焦贶被抓走。他在半路上生了病 然后就死了。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关系密切的亲属都被抓到牢里。被严刑拷打了很久。焦贶的很多学生和以前认识的好友怕被他牵连到,都改变了自己的姓名,以避免被牵连的灾祸。只有郑弘披散着头发并且拷着枷锁,给皇帝上疏,为焦贶辩讼,汉显宗终于觉悟过来,就释放了焦贶的家属。郑弘亲自为焦贶送葬并且把焦贶的妻子儿女送回老架,因为这件事郑弘的名声得到了彰显,
  后来他被任命为县令。他所施行的政令很多都使百姓受惠匪浅。于是他就被升职为淮阴太守。后面他又升了四次官,在建初(年号)初年,被任命为尚书令(即宰相), 在原有的制度下,尚书郎任满后可以有机会被候补任命为县长令史丞尉。郑弘上奏说虽然县长令史丞尉得职位很显赫但是薪酬很少,导致公开选举时大多数人都不乐意去担任,郑弘建议让尚书郎有机会候补千石(担)令,而让令史为县里最大的官。皇帝听从了郑弘的建议。郑弘前前后后所有上奏的事情对于皇帝的施政有益的都被记载在《南宫》上,这些也被后来人传为典故。

  不再担任宰相后郑弘被任命为平原相,官拜侍中。建初八年,代替郑众被任命为大司农,以前交阯(今天的越南)七郡对达朝廷进贡从东边沿海上到到,海上的风浪艰难险阻。经常发生翻船 人溺水而死的事情。郑弘上奏建议开同零陵到桂阳的山路。于是蛮夷和汉朝就相同了。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道路。
  他在位的两年所省下的开支高达三亿钱。有一年国家遭受了旱灾,边境上也通报了战争的消息。百姓饭都吃不饱。而国库却囤积了很多钱。郑弘有建议应该减少地方的上贡,减少徭役和税收,以让那些受饥饿的人得到好处。皇帝也听从了他的意见。

  元和元年,郑弘代替郑彪担任太尉的职位,那时第五伦刚好担任司空的职位,他的官位在郑弘下面,每当半月一次的朝见时郑弘都很恭谨谦逊,皇帝问他原因,得知是因为当初第五伦举荐郑弘为孝廉的缘故后,就在他们两个中间安放了一个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开仪让郑弘不用太过恭谨。这件事情后来也被传承成典故。在他担任太尉的第四年,他上奏说尚书张林依附于侍中窦宪,而张林的行为举止非常腐败,又上奏说洛阳令杨光,窦宪的宾客,在位时十分贪污腐败,并不适合担任洛阳令的职位,上书奏请后,有个官吏与杨光是旧相识,就把郑弘告发他们的事情告诉了杨光,杨光又把这事告诉了窦宪 ,于是窦宪就报复性的上奏说郑弘作为一个大臣却泄露国家机密 ,于是皇帝就责问郑弘,并把他的官印给收缴了,郑弘自己上奏说想担任廷尉的职务,皇帝却把他直接驱逐走了,于是郑弘就上书说希望能够告老还乡,皇帝却还是不答应。后来他生病快死了,他就上书感谢皇帝的以前的圣恩,奏折中还揭示了窦宪的罪行,皇帝这才醒悟,并派太医去医治郑弘,但是还没等太医到时他已经死了。临死时他把皇帝所赐给的东西都还给皇帝,命令妻子儿女要把他简便安置他的葬礼并把骨头带回老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6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域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第2个回答  2010-04-28
郑弘的字是巨君,他是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山阴路) 人,他的从组(估计是高祖父)在汉宣帝时是西域都护,郑弘年少时是农民,太守第五伦在春游时,看到他后深以为奇,就命令督邮把他任命为孝廉。
郑弘的老师是郡河太守焦贶,楚王刘英想要谋反被皇帝查觉,他就上了一道疏把焦贶给牵扯进来了。于是焦贶被抓走。他在半路上生了病 然后就死了。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关系密切的亲属都被抓到牢里。被严刑拷打了很久。焦贶的很多学生和以前认识的好友怕被他牵连到,都改变了自己的姓名,以避免被牵连的灾祸。只有郑弘披散着头发并且拷着枷锁,给皇帝上疏,为焦贶辩讼,汉显宗终于觉悟过来,就释放了焦贶的家属。郑弘亲自为焦贶送葬并且把焦贶的妻子儿女送回老架,因为这件事郑弘的名声得到了彰显,
后来他被任命为县令。他所施行的政令很多都使百姓受惠匪浅。于是他就被升职为淮阴太守。后面他又升了四次官,在建初(年号)初年,被任命为尚书令(即宰相), 在原有的制度下,尚书郎任满后可以有机会被候补任命为县长令史丞尉。郑弘上奏说虽然县长令史丞尉得职位很显赫但是薪酬很少,导致公开选举时大多数人都不乐意去担任,郑弘建议让尚书郎有机会候补千石(担)令,而让令史为县里最大的官。皇帝听从了郑弘的建议。郑弘前前后后所有上奏的事情对于皇帝的施政有益的都被记载在《南宫》上,这些也被后来人传为典故。

不再担任宰相后郑弘被任命为平原相,官拜侍中。建初八年,代替郑众被任命为大司农,以前交阯(今天的越南)七郡对达朝廷进贡从东边沿海上到到,海上的风浪艰难险阻。经常发生翻船 人溺水而死的事情。郑弘上奏建议开同零陵到桂阳的山路。于是蛮夷和汉朝就相同了。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道路。
他在位的两年所省下的开支高达三亿钱。有一年国家遭受了旱灾,边境上也通报了战争的消息。百姓饭都吃不饱。而国库却囤积了很多钱。郑弘有建议应该减少地方的上贡,减少徭役和税收,以让那些受饥饿的人得到好处。皇帝也听从了他的意见。

元和元年,郑弘代替郑彪担任太尉的职位,那时第五伦刚好担任司空的职位,他的官位在郑弘下面,每当半月一次的朝见时郑弘都很恭谨谦逊,皇帝问他原因,得知是因为当初第五伦举荐郑弘为孝廉的缘故后,就在他们两个中间安放了一个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开仪让郑弘不用太过恭谨。这件事情后来也被传承成典故。在他担任太尉的第四年,他上奏说尚书张林依附于侍中窦宪,而张林的行为举止非常腐败,又上奏说洛阳令杨光,窦宪的宾客,在位时十分贪污腐败,并不适合担任洛阳令的职位,上书奏请后,有个官吏与杨光是旧相识,就把郑弘告发他们的事情告诉了杨光,杨光又把这事告诉了窦宪 ,于是窦宪就报复性的上奏说郑弘作为一个大臣却泄露国家机密 ,于是皇帝就责问郑弘,并把他的官印给收缴了,郑弘自己上奏说想担任廷尉的职务,皇帝却把他直接驱逐走了,于是郑弘就上书说希望能够告老还乡,皇帝却还是不答应。后来他生病快死了,他就上书感谢皇帝的以前的圣恩,奏折中还揭示了窦宪的罪行,皇帝这才醒悟,并派太医去医治郑弘,但是还没等太医到时他已经死了。临死时他把皇帝所赐给的东西都还给皇帝,命令妻子儿女要把他简便安置他的葬礼并把骨头带回老家。

这网上都有的 、我没骗你 你采纳我吧。
第3个回答  2020-05-02

经典的古文及翻译【五篇】
1.经典的古文及翻译 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两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

帮我翻译下古文吧,急急急给我个古文翻译网也可以
1.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译文:皇帝居住的地方,士庶都赶赴聚集到这里,所以这样繁华兴盛。2.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 译文:东海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妇人,没有孩子,年轻时就成了寡妇,奉养婆婆十分谨慎有礼 3.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仲孺 译文:河东太...

古文翻译
1、张华将举荐陈寿作中书郎,荀勖向来忌妒张华,因此厌恶陈寿,于是婉言劝谏吏部,把陈寿调为长广太守。2、虽然文章不如司马相如华丽,但质朴正直超过他(司马相如),希望您采取任用。3、被贼人追赶,一边追一边走,跟从的骑兵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七八。4、眦罗恃中来攻打官军,于仲文背靠城池列阵,...

现代文翻译成古文的有哪些?
1、原文:这个繁华的世界我最爱的有三,太阳、月亮和你。爱太阳在白天,爱月亮在傍晚,爱你在每时每刻!古文: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2、原文:我喜欢你,仅仅如此,喜欢而已。古文: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3、原文:无...

刻舟求剑古文翻译
1、【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语文古文翻译
5、弃甲曳兵而走,或五十步而后止,或一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6、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

现代文翻译成古文是什么啊?
现代文翻译成古文是:1、今文:身不由己。古译: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2、今文:我们越来越陌生了。古译:相达何必曾相识,再看君卿已陌路。3、今文:我也不想你,你也就别想我了。古译: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4、今文:物是人非,我们回不去了。古译:柳絮随风各西东,...

古文翻译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哉!」译文:孟子见齐宣王曰(孟子谒见...

语文 的古文翻译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微风吹来,水面没有丝毫涟漪 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比较这两种情况,宁可答应秦国“以城易璧”的请求,而让秦国背负理屈的舆论罪名。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翻译成古文的软件
推荐三款文言文翻译app如下:1、《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一款免费的在线古文翻译软件,支持用户对古文和白话进行互译,拥有文本翻译和拍照翻译两种功能,强大又实用。2、《古文岛》。古文岛收录了大量古典文学,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一搜即可出现原文极其疑问。古文岛还有专门的古文字词释义功能,用户们不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