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经典题型

如题所述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归纳猜想等)。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函数思想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是n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列中是否存在数值与首项相同的项?
分析:根据条件,数列 的点都在函数 的图象上,如右图利用图象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这个数列从第5项开始,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9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第9项是与首项相同的项。
例2.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 , ,求 。
解: ,故 为等差数列,其通项为一次函数,设 ,则点 , ,在其图象上, , , ,
故 ,解之得: 。
评注: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直线上的离散点。本题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建立一次函数来求解 。
例3.设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指出 、 、 ……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分析:对于(1),可考虑由 , 建立关于d的不等式组,对于(2)由 是n的二次函数加以考虑,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1)由 知 ,


(2)
,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
, ,故当整数 时, 最大,即 最大。
评注:对于等差数列来说, 是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可写为 的形式,其图象必过原点,对于此题来说,由于 , ,故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横坐标
,满足 ,故对称轴为 , ,因此,判定 时 最大,以上思维过程更为简捷。
例4.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2,前10项之和是15,记 求 及 的最大值.
分析:由已知可求出公差d.解好本题的关键是对“ ”这一表达式准确、全面的认识: 是数列 的子数列,其中2,4,8,……, 组成等比数列, 则是这一子数列的前n项和,认识到上述三点,问题不仅较易于解决,而且从不同角度入手可得到求 最大值的不同解法.
解: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由已知:
,解得

求 的最大值有以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

令 ,解得
又 ,解得
即在数列 中:

所以当 时, 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

解法二:
数列 的通项
令 ,得 ,
由此可得
故使 , 的最大值为4.

解法三:
由 ,若存在自然数 ,
使得 ,且 ,则 的值最大.

解得 ,取 时, 有最大值:
反思回顾:上述三种求 最值的方法都是运用函数思想.解法一是通过数列 的单调性及 值的正负,求子数列 的前n项和 的最值.解法二是直接研究子数列 .解法三是研究 的单调性求其最值,解法三还可简化为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

二、 方程思想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紧密地联系着五个基本量 ,“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因此方程的观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5、设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 项和为 ,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 ,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 与2的等比中项,求 的通项公式。
解:由题意可知 整理得: ,当 时 解得 。又 - ,整理得: ,又 , ,即 是首项为2,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
点评:本例利用了方程的消元思想由 、 消去 得到了
这一方程找到了数列中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可借助 消去 利用 递推关系解题。
例6、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是正数,并且 ,求前n项的和 。
解:由等差数列 知: ,从而 ,故 是方程 的两根,又 ,解之,得: 。再解方程组: ,所以 。
点评:本题利用了 这一性质构造了二次方程巧妙的解出了 ,再利用方程求得了首项与公差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由此可知在数列解题时往往可借助方程的思想与 (或 )找出解题的捷径。。
三、 分类讨论思想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我们就需要对所研究的对象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问题的解决。
例7、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n项的和 ,求 。
解:(1)当 时, ;
(2)当 时, ;
综合(1)(2)可知 。
点评:此例从分的体现了 与 的关系中隐含了分类讨论思想,其理由是 中脚码 必须为正整数。
例8.已知{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 成等差数列.
(Ⅰ)求q的值;
(Ⅱ)设{ }是以2为首项,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当n≥2时,比较Sn与b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Ⅰ)由题设

(Ⅱ)若
当 故


故对于
例9.(江西卷)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Sn-2=3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一:先考虑偶数项有:

………

同理考虑奇数项有:

………

综合可得
例10. 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前n项和 。
(Ⅰ)求 的取值范围;
(Ⅱ)设 ,记 的前n项和为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解:(Ⅰ)因为 是等比数列,


上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①
或 ②
解①式得q>1;解②,由于n可为奇数、可为偶数,得-1<q<1.
综上,q的取值范围是
(Ⅱ)由 得
于是
又∵ >0且-1< <0或 >0
当 或 时 即
当 且 ≠0时, 即
当 或 =2时, 即

四、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成为一类我们比较熟悉问题来解决。
例11. 已知数列 的首项 ,前n项和为 ,且 ,求 的通项公式。
分析与略解:当n≥2时, , 。两式相减,得


可见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又 , ,
得 ,
则 。
因此 。
两边同除以 ,得
(常数),
可见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因此


从而 。
评析:本例通过两次化归,第一次把数列化归为等比数列,第二次把数列化归为等差数列,随着化归的进行。问题降低了难度。

例12.设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 (n=1,2,3…),求通项 。
分析与略解:则已知有 。
由 为正项数列,知 ,故有 。(*)
方法1(叠乘法):由(*)有

利用


方法2(叠加法):由(*)式,记 ,则 。
利用 得 。
方法3(常数列):由(*)式有 ,可知 是常数列。
则 ,
得 。
评析:有些数列不易直接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但经推理可寻求特殊的关系转化为可求通项的数列。上例巧妙利用
和 求解。
例13、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求此数列的前 的和 。
解:

点评:本例是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把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拆开(拆项相消法)巧妙的求前 和。
例14、求证:
证法1:令 又

证法2:令



点评:证法1采用拆项分组求和证明的,证法2采用的是倒序相加法求和证明的。
总之由上可知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中隐含着许多数学方法如消元法、构造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拆项相消法、拆项分组求和法等。
五.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思想
例15.设数列{an}的首项a1=a≠ ,且 ,
记 ,n==l,2,3,…•.
(I)求a2,a3;
(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III)求 .
解:(I)a2=a1+ =a+ ,a3= a2= a+ ;
(II)∵ a4=a3+ = a+ , 所以a5= a4= a+ ,
所以b1=a1- =a- , b2=a3- = (a- ), b3=a5- = (a- ),
猜想:{bn}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
因为bn+1=a2n+1- = a2n- = (a2n-1- )= bn, (n∈N*)
所以{bn}是首项为a- ,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III) .
例16.(湖南卷)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 用xn表示某鱼群在第n年年初的总量,n∈N*,且x1>0.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n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xn成正比,死亡量与xn2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a,b,c.
(Ⅰ)求xn+1与xn的关系式;
(Ⅱ)猜测:当且仅当x1,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
(Ⅱ)设a=2,b=1,为保证对任意x1∈(0,2),都有xn>0,n∈N*,则捕捞强度b的
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解(I)从第n年初到第n+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axn,被捕捞量为bxn,死亡量为

(II)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xn恒等于x1, n∈N*,从而由(*)式得

因为x1>0,所以a>b.
猜测:当且仅当a>b,且 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
(Ⅲ)若b的值使得xn>0,n∈N*
由xn+1=xn(3-b-xn), n∈N*, 知
0<xn<3-b, n∈N*, 特别地,有0<x1<3-b. 即0<b<3-x1.
而x1∈(0, 2),所以
由此猜测b的最大允许值是1.
下证 当x1∈(0, 2) ,b=1时,都有xn∈(0, 2), n∈N*
①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xk∈(0, 2),
则当n=k+1时,xk+1=xk(2-xk¬)>0.
又因为xk+1=xk(2-xk)=-(xk-1)2+1≤1<2,
所以xk+1∈(0, 2),故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的n∈N*,都有xn∈(0,2).
综上所述,为保证对任意x1∈(0, 2), 都有xn>0, n∈N*,则捕捞强度b的最大允许值是1.
例17.已知数列
(1)证明
(2)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an.
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命题正确.
2°假设n=k时有




∴ 时命题正确.
由1°、2°知,对一切n∈N时有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
2°假设n=k时有 成立,
令 , 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
有: 即
也即当n=k+1时 成立,所以对一切
(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 所以

,
又bn=-1,所以
最后,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灵魂”,它并不是完全抽象的东西,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客观存在的内容,是人们解题经验的积累,解题方法提炼和总结,具有应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因此在数列复习时,应高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领悟其价值、滋生应用的意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跪求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经典题型
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函数思想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是n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一道极品问题
这样做 我们首先利用在(0,π\/2)上x>arctanx (自己证明)的关系式进行放缩 如果可以证明到arctanx>π\/2^(n+1)即可 那么 对上面的表达式反解 得到a[n-1]=2a[n]\/(1-a[n]^2) 可以看到满足正切的两倍角公式,那么我们不妨设a[n]=tan(θ[n])则有θ[n]=2θ[n+1] 又a[n...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求和方法及典型例题+解析 【要全一点】
一.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示q的取值要分q=1和q≠1.二.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三...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
a1=a3-2d=36\/5 S13=156\/5

求解释,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问题,求和公式与通项公式不对应,求解释...
一共三句话,逐句解释吧:1.你所说的无论m取多少,通项公式都是an=4×3^(n-1)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而且Sn=2×3ⁿ+m,并不是求和公式,没有这个公式的,如果书上有,那么可能是为了方便理解,结果你思考偏了。得出无论m取多少,通项公式都是同一个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你没有考虑首项...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求和方法总结附经典例题和答案详解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二)非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⑴Array2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②将数列的每一项分别乘以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的前项和.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例23.求和:例24.求数列前n项的...

高中数学必修五 等比数列前n项和 求和问题。
所以原数列的和=n(n+1)-3[1-5^(-n)]\/4;(3)要分类讨论:当x=0时,和=1;当x=1时,和=n(n+1)\/2;当x≠0或1时,用错位相消法(等差乘等比或等差除等比的固定做法,一定要掌握):设和为Sn,Sn=1+2x+3x^2+... ...+(n-1)x^(n-2)+nx^2(n-1),①,对该式两边同...

急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目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 第一章 数列 · 1、数列的概念 · 2、数列的函数特性 · 3、等差数列 ·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5、等比数列 · 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7、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 第二章 解三角形 ·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 3、...

高中必修五数学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2 a(n) = 3 (n-1)^2 a(n-1)设 b(n) = n^2 a(n)b(n) = 3 b(n-1)b1 = a1 = 1 b(n) = 3^(n-1)a(n) = 3^(n-1)\/n^2

高中必修五数学
解答:小于100的正整数中被7除余2 的数,从小到大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n} 首项为2,公差为7 an=2+7(n-1)=7n-5 (1)7n-5<100 7n<105 n<15 ∴ 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14个数被7除余2 (2)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 (a1+a14)*14\/2 =(2+93)*7 =95*7 =665 ∴ 这些数的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