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孟子说法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勾践越国被灭后,身处异国成为阶下囚,他处处不忘血耻吗,卧薪尝胆,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他终于东山再起,最后灭了吴国,成了春秋最后一名霸主。
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勾践身负复国大命,在越国受尽煎熬,终不辱使命。
故事简介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人物简介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孟子的观点主要是“仁义”,行仁政,实行王道。他得到了民心他思想的基础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只有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可以精辟的概括为他的一句话“保王为民”。越王勾践的事情就印证了孟子的这些观点。越王勾践补助民需、关心民生、鼓励生育,善于纳谏,招揽贤士,重...
从王勾践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什么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
印证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如:如今社会虽然安定团结,但我们要防范于未然,为将来的祸患做好准备。或:虽...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悬梁刺股的艰苦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长,过多的关爱只会使动物受到伤害。
《勾践灭吴》的读后感怎么写
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正体现出勾践“不俱小节,以大局为重”的难得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勾践若不是对吴国的国情了如直掌,又如何能如此顺利地打胜那一战呢?《勾践灭吴》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绝好范本。可以催生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
勾践灭吴读后感好的结尾
以前,我们也读过孟子的名言:“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人,都经历过失败与挫折的痛苦,但他们总是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通向成功的彼岸。在此,请那些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比较阅读答案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18.(1)经常 (1分)(2)违背 (3)明白,了解(4)通“返”,返回(共4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分)20.(1)内有...
野史上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
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版本。 1、沉海说 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传说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 “沉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