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教育不只是成绩,更多的其实是子女需要家长的理解,需要家长帮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要一味花钱买安心!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成绩缘故,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即便是小学生的孩子,也会被大量的补习班占据空余的时间。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朋友家境并不富裕,家里有一位正在读高三的孩子,周末有各种补习班,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10点才回家。照常理来说,高三补习也没什么,可他家的孩子,从刚进入初中就开始各种补习班,孩子早就对补习班倦怠了。朋友有时侯向我吐苦水:你说,我们省吃俭用,给他吃好的穿好的,报补习班那么贵,钱也花了,就让他好好学,怎么就那么难呢。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朋友的做法,正是陷入“沉没成本效应”误区的表现。
网友二:
在经济学中,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在内的一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都称为沉没成本。在报补习班这件事上,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回收的支出,就是“沉没成本”,而朋友在孩子明明已经厌学的情况下,还执意报班甚至到了央求孩子好好学习的地步,就是不想这些付出付之东流,简单理解,就是“我都花了那么多钱在你身上了,你应该学好的”。
单单站在学习角度来看,就目前的状况,应当在薄弱的学科上多下功夫,而且最好找找新的方法,旧的方法既然让人倦怠,不如趁早转变思路。而朋友的心理则是,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了,为什么不在原来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科都再将分数提升一个层次,忽视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会变得倦怠,而家长却因为成绩的缘故也会陷入恶性循环,继续给孩子报班。
网友三: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关注成绩是可以的,但是过分关注不可取。很多家长在教育层面采取的措施,其实是花钱托别人找解决方法,以为补习班就是万能的解药,但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需要家长帮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要一味花钱买安心。
归根结底是因为:因为想让孩子足够优秀啊!而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就抓住了家长这个命门,各种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特长类培训班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教育理念也是越来越先进,学费当然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贵。
我没孩子之前看到身边亲戚天天带着孩子忙于奔波各种辅导班之间,曾经万分不理解,觉得完成正常课程就可以了啊!大人孩子为什么要折腾那么累!还有没有快乐的童年!以后我的孩子肯定放养,快乐最重要。现在有了孩子,已经再不敢这样想。现在身边的小孩子,都是聪明又优秀,多才多艺。
网友四: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分析有几个原因催生了教育补习这个产业的兴盛。一是学校竞争激烈,知识量大,需要课外专业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重点指导,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二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进行时,仍然存在诸多弊端,比如班容量大,教师素质跟不上发展,应试教育仍然是主要的考核途径等问题都是直接促成课后补习班的重要因素;三是社会价值观普遍认为上学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所以不惜重金也要拿到那一纸文凭,但是上学和学习是两个概念,学校学到的东西和社会实践中真正需要的社会常识与技能相差很大,这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仍然摆脱不了的怪圈。
一般公校里的学习基本是吃大锅饭,学生个人成绩、理解能力如何,这个好像并不重要,教师只按自己的教学进度来,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更别说个性化教育了。
网友五:
孩子补课丧失假期,多半是有抵触的,就算是去了补课,估计也没几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现在的补课,随随便便一节课都成百甚至上千,补习班怎么宰,为了孩子家长都得忍着,补得起去补,补不起也要创造条件去补!而很多老师也想过享受一下假期,无奈需求强大,放到嘴边的香饽饽,就很难拒绝了。
学生、家长、老师,在补课这个问题上真是又爱又恨。补课说到底,不管是学校、老师、家长亦或是孩子,都是因为成绩。平时落下的成绩,假期去补,平时没有提升拔高成绩的,假期去补!如果平时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就会还家长和孩子一个轻松的假期了吧。
网友六:
别的家长都带孩子在校外补课,你不补课?现在已经不再是“笨鸟先飞”了,而是“聪明鸟也要先飞”,竞争压力更大了,不提前学就输在了起跑线;这可能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心结吧。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只要一有闲暇的时间,学生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拉上三五个小伙伴玩个王者荣耀,那就真是昏天黑地!不给报个班哪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深地知道:一个学生如果不是自学的天才,或者自觉性很强的孩子,不补习考试其实很难拿到高分。在这个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拿不到高分,小升初,就上不了好学校,中考就更是得落到差学校去,至于后来的高考,就压根儿没门了。除了补课就没别的办法了么?